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变刑(變刑)
处理非常事件时,临时使用的刑法。 清 唐甄 潜书·权实:“国有常刑,有变刑。常刑者,律刑也;有司议之,人主不敢私。变刑者,雷霆之威也;英主神之,羣众不得与。常刑齐小人,变刑以治元恶。”
《國語辭典》:插话(插話)  拼音:chā huà
插入别人的谈话。如:「我们在谈正事,你别插话。」也作「插口」、「插嘴」。
《國語辭典》:惨案(慘案)  拼音:cǎn àn
狠毒残暴的杀害事件。如:「五卅惨案」、「济南惨案」。
分類:残杀事件
《漢語大詞典》:阿姆利则惨案
英国殖民者屠杀印度人民的事件。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数百名群众丧生,另有千余人受伤。这一惨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
《漢語大詞典》:本末体(本末體)
即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 金松岑 《文学观》:“纪传变而为鑑,为纲目,为本末体。”
《漢語大詞典》:彼得卢惨案
19世纪初期英国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事件。1819年8月16日,英国政府出动军队,镇压在曼彻斯特城圣彼得广场举行抗议集会的群众,造成十余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惨案。当时人们以滑铁卢战役比拟这次军队屠杀手无寸铁平民的事件为“彼得卢惨案”。
《漢語大詞典》:档儿(檔兒)
量词。件,桩。用于事件。 老舍 《全家福》第二幕:“咱们不是已经遇上好几档儿改名换姓的事了吗?”
分類:量词事件
《漢語大詞典》:大事年表
把以往发生过的较大事件根据某一主题按年代排列起来的一种参考资料。如: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漢語大詞典》:筹儿(籌兒)
(1).谓事件,事情。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罢罢,夫人。你休缠得我无言,若还提起那筹儿也,扑簌簌泪满腮。”
(2).签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 固修 拿着筒儿,摇了一摇道:‘筹儿筹儿,你可不要叫我也掣了个二吾犹不足呢!’”
分類:签子事件
《漢語大詞典》:沈崇事件
1946年12月24日晚,北平(今北京)发生女学生沈崇被美国士兵奸污的事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掀起了抗议美军暴行的群众运动。各大中城市参加抗议活动的学生达几十万人,各民主党派也相继发表声明,要求美军立即撤出中国。从而形成了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对蒋介石卖国独裁政策的新高潮。
《國語辭典》:抢案(搶案)  拼音:qiǎng àn
抢劫的案件。如:「警方近日侦破多件重大抢案,颇能提高警察的士气。」
分類:抢劫事件
《漢語大詞典》:偶然事件
突然的、未预料到的且非故意的或有意的对接受保险的人将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事件
指意外地和非预谋而发生的某事。例如:一次灾难性的偶然事件;一次不寻常的偶然事件。
《漢語大詞典》:旁观者效应
社会心理学名词。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度越高。产生原因主要有:由于众人在场,社会责任被分散;个人不能确定该怎么做,想看看在场其他人怎么做,而其他人也有类似想法,等等。
《漢語大詞典》:十二级台风(十二級颱風)
强台风。比喻规模大而气势猛烈的事件。 艾青 《在浪尖上》诗:“ 韩志雄 经受了烈火的锻炼,经受了十二级台风的考验,是属于伟大时代的青年,是政治风暴浪尖上的海燕。”
《漢語大詞典》:人命官司
指有关杀人或因故使人致死的事件的诉讼。红楼梦第四回:“﹝ 贾雨村 ﹞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 老李 ﹞:这银子我是吃定啦……今天不成不散,(恶狠狠地)豁着吃人命官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