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天人之辩
中国哲学中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天,指天道或自然;人,指人道或人为。在两者关系上,唯心主义思想家通常把天解释为精神实体,认为天人感应,天能干预人事。唯物主义思想家则把天解释为物质的自然,认为天人的职能不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有不同的法则。
《国语辞典》:解讼息争(解讼息争)  拼音:jiě sòng xí zhēng
化解争论,平息争执。如:「王老伯当了多年的里长,最善于解讼息争,替人排难解纷。」
《国语辞典》:咸嘴淡舌(咸嘴淡舌)  拼音:xián zuǐ dàn shé
斗弄唇舌,争论不休。《红楼梦》第五八回:「这一点子猴崽子,挑么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国语辞典》:争长争短(争长争短)  拼音:zhēng cháng zhēng duǎn
争论是非。《孤本元明杂剧。渔樵闲话。第二折》:「为利图名呵!如燕雀营巢,争长争短;如狼虎竞食,以掩四人。」也作「争长论短」、「争长竞短」。
分类:争论是非
《国语辞典》:郑人争年(郑人争年)  拼音:zhèng rén zhēng nián
郑国有二个人互相争论谁的年龄较长,彼此僵持不下,后来以最后住嘴的人为胜。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后比喻没有意义的争论或纠纷。
《国语辞典》:斗话(斗话)  拼音:dòu huà
争论、论辩。如:「没这閒工夫跟你斗话,说不过你!」
分类:争论论辩
《國語辭典》:鸽派(鴿派)  拼音:gē pài
鸽为和平的象徵,故主张以和平的手腕解决纷争的一派,称为「鸽派」。如:「他的行事作风向来属于鸽派的。」
《國語辭典》:犯牙儿(犯牙兒)  拼音:fàn yá ér
斗嘴、閒扯。《金瓶梅》第四六回:「贼奴才还要说嘴哩!我可不这里闲著,和你犯牙儿哩!」也作「犯嘴」、「犯言」。
分類:斗嘴争论
《漢語大詞典》:驳争(駁争)
辩驳争论。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在职三年,多所驳争。”
分類:辩驳争论
《漢語大詞典》:拔剑论功(拔劍論功)
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高帝 悉去 秦 苛仪法,为简易。羣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 高帝 患之。” 金 元好问 《读纪信传》诗:“当时拔剑论功者,矢口何人説 纪生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七·韩成于光:“剖符分封,拔剑论功, 汉 于功臣悉矣。”
《國語辭典》:当面锣,对面鼓(當面鑼,對面鼓)  拼音:dāng miàn luó,duì miàn gǔ
面对面、直接。《金瓶梅》第五一回:「他听见俺娘说,不拘几时要对这话,他如何就慌了?要著我,你两个当面锣,对面鼓的对,不是?」也作「当面鼓,对面锣」。
《國語辭典》:大吵大闹(大吵大鬧)  拼音:dà chǎo dà nào
大声的吵闹。如:「这点芝麻小事,不值得大吵大闹。」
《漢語大詞典》:磨嘴皮子
费口舌;说废话;毫无意义地争论。《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没那么大功夫跟你磨嘴皮子了。”《花城》1981年增刊第4期:“你甭跟他磨嘴皮子,他也不吃这一套。”
《國語辭典》:门户之争(門戶之爭)  拼音:mén hù zhī zhēng
门派之间的争论。《清史稿。卷四三六。翁同龢传》:「桂芬以持重见赏,同龢以专断致嫌。毓汶奔走其间,勤劳亦著,大体弥缝,赖以无事。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至数十年而未已。」
分類:宗派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