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衣锦过乡(衣锦过乡)  拼音:yì jǐn guò xiāng
功成名就后荣归乡里。《新唐书。卷一○四。张行成传》:「太子驻定州监国,谓曰:『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也作「衣锦还乡」。
《国语辞典》:邑犬群吠  拼音:yì quǎn qún fèi
乡里的狗聚在一起吠叫。比喻小人群聚以诋毁贤人。《楚辞。屈原。九章。怀沙》:「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诽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国语辞典》:老赶(老赶)  拼音:lǎo gǎn
1.久居乡里,不知时务的人。如:「别把我当老赶,我可是见过世面的人。」
2.缺乏知识,致使举止谬误可笑的人。如:「你真是老赶,连这个也不懂。」
《国语辞典》:白日衣绣(白日衣绣)  拼音:bái rì yì xiù
穿著锦绣的衣服在白天出行。比喻得到功名富贵之后向乡里誇耀。汉。应劭《风俗通义。卷九。怪神》:「其年司空辟侍御史兖州刺史,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衣绣,荣羡如此。」
《漢語大詞典》:白日绣衣(白日繡衣)
犹言衣锦昼行。旧时比喻有了功名富贵去夸耀乡里。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伐木血出以为怪者》:“﹝ 张辽 ﹞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绣衣,荣羡如此。”
《漢語大詞典》:鄙旅
乡里百姓。《淮南子·览冥训》:“鄙旅之人,相让以财。”
分類:乡里百姓
《國語辭典》:陈平分肉(陳平分肉)  拼音:chén píng fēn ròu
陈平在乡里祭社时,因分配肉食均匀,受到父老称赞,他说如果能主持天下,也会像分肉一样公平合理。见《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后以陈平分肉指在小事中显出办大事的才能。唐。杜甫 社日两篇诗二首之二:「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
《漢語大詞典》:陈平宰社(陳平宰社)
指 汉 陈平 微时为乡民祭社时分肉事。见史记·陈丞相世家
《漢語大詞典》:辞役钱(辭役錢)
宋 时,乡里的保正为免除差役,向县吏交纳的一种钱款名。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辛丑,臣僚言:‘州县被差执役者,率中下之户,产业微薄,一为保正,鲜不破家。昔之所管者,不过烟火、盗贼而已,今乃至於承文引,督租赋焉;昔之所劳者,不过桥梁、道路而已,今乃至於备修造,供役使焉。方其始参也,馈诸吏则谓之“辞役钱”。’”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漢語大詞典》:桑梓礼(桑梓禮)
指乡里长幼之礼。与官场长官、下属之礼相对而言。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唐 世 梁太祖 未建国前, 崔禹昌 擢进士第,有别业在 汴州 管内。 禹昌 敏俊善接对,初到 夷门 ,希 梁祖 意,请陈桑梓礼, 梁祖 甚喜。”
《漢語大詞典》:里柝
指乡里巡查警戒人员。 清 龚自珍 《书番禺许君》:“ 粤 ,天下雄也,紓朝廷南顾,而下为里柝忧,其海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