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习用(習用)  拼音:xí yòng
惯用、沿用。《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这黄帝做著个厮杀的头脑,教天下后世习用干戈。」
《分类字锦》:习用武事(习用武事)
榖梁传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
《國語辭典》:幸甚  拼音:xìng shèn
1.十分想望。《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2.极为幸运、庆幸。《南史。卷二六。列传。袁湛》:「自念负罪私门,阶荣望绝,保存性命,以为幸甚,不谓叨窃宠灵,一至于此。」唐。韩愈 为韦相公让公表:「伏乞特回所授,以示至公之道,天下幸甚!」
3.书信中,用以表示殷切期望或非常荣幸之意。汉。李陵 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唐。韩愈与李秘书论小功不税书〉:「不惜示及,幸甚幸甚。」
《國語辭典》:自重  拼音:zì zhòng
自爱,珍惜自己。《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夫主将乃三军之所系命,不宜轻敌小寇。愿将军自重。」《红楼梦》第三三回:「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
《國語辭典》:昧死  拼音:mèi sǐ
冒昧而犯死罪。秦汉间群臣上书常用的谦词,以表敬畏。《韩非子。初见秦》:「臣昧死,愿望见大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臣昧死谨言,伏候敕旨!」
《漢語大詞典》:未间(未間)
(1).谓未到其时。太平广记卷一一二引 唐 沈如筠 《异物志·李元平》:“我年十六,君即为县令,此时正当与君为夫妇。未间,幸存思恋,慎勿婚也。”太平广记卷八十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马处谦:“﹝ 叶逢 ﹞常与 孙光宪 偕谐术士 马处谦 ,问命通塞。 马 曰:‘四十以后,方可图之,未间,苟或先得,於寿不永。’”
(2).书信中习用语。指未相见期间;别后。 宋 欧阳修 《与冯章靖公书》:“未间,向暖,惟冀为国自重。” 宋 王安石 《与李修撰书》:“未间,良食自寿,不宣。” 宋 苏轼 《与林济甫书》:“回望乡国,真在天末,留书为别。未间,远惟以时自重。”
《漢語大詞典》:宪司(憲司)
(1). 魏 晋 以来御史的别称。宋书·刘瑀传:“明年,迁御史中丞。 瑀 使气尚人,为宪司甚得志。”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风宪:“ 唐 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
(2). 宋 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 景德 四年置,负责调查疑难案件,劝课农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即后世按察司之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而今单表一个作恶的官宦,做着没天理的勾当,后来遇着清正严明的宪司做对头,方得明正其罪。”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五·职官志七:“ 宋 人称转运为漕司,安抚为帅司,提点刑狱为宪司。”
(3).犹上司。 元 代习用语。《元典章新集·兵部·急递》:“凡有牒呈宪司公文,依上置立隔眼,发放施行。” 陈垣 释例:“宪司,当时常语。”
《國語辭典》:膏火  拼音:gāo huǒ
1.1.油火。《庄子。人间世》:「膏火自煎也。」宋。苏轼 送蜀僧去尘诗:「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2.比喻求学的费用。程乙本《红楼梦》第九回:「凡族中为官者,皆有帮助银两,以为学中膏火之费。」
2.比喻用功苦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四。念秧》:「三年膏火,冀博一第,不图竟落孙山。」
《漢語大詞典》:冲替(衝替)
宋 代公文习用语。谓贬降官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狱成,以赎论,仍衝替。”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下:“官人山林中有寃气,所以平生坎坷,守官多事,不衝替即差替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发运、转运、提举铸钱、盐事等司及州、县,于三司所统者,违慢不职,许行勘刻;事理重者,奏乞先行衝替。”
《國語辭典》:荒疏  拼音:huāng shū
因缺乏练习而生疏。《红楼梦》第三三回:「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
《漢語大詞典》:冲改(衝改)
(1). 宋 代公文习用语·犹言抵触违反。 宋 范仲淹 《奏乞重定三班审官院流内铨条贯》:“自祖宗以来,条贯极多,逐旋衝改,久不删定,主判臣僚,卒难详悉。”宋史·徽宗纪四:“辛巳,詔自今衝改 元丰 法制,论以大不恭。”
(2).引申为修改。《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缘臣僚申明衝改,前后不一。率多出私意,徇人情。”
《國語辭典》:成语(成語)  拼音:chéng yǔ
汉语中有典源,具多层表义功能的固定语。可作为句子的成分,形式不一,以四言为主。一般都有引申的比喻义,而非单纯使用字面上的意思。如「矛盾」、「绵里针」、「势如破竹」、「筚路蓝缕」等。
《國語辭典》:分解  拼音:fēn jiě
1.判别。《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红楼梦》第七三回:「我不听见便罢;既听见,少不得替你们分解分解。」
2.解说。如章回小说中每回之末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解决、了结。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他也有风情有手策,你也会圆成会分解。」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相公啊!你恩也波慈,从来不受私,早分解了这跷蹊事。」
4.化学上一化合物因化学作用生成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时,称为「分解」。如碳酸钙加热分解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国语辞典》:藏文  拼音:zàng wén
藏族习用的文字。西元七世纪仿效印度的拼音字母而创,有三十个辅音字母及四个元音符号。字体主要有楷书、行书、草书三种,自左至右横写。
《漢語大詞典》:一百八
佛教习用之数。佛教认为人生之烦恼凡一百零八种,为去除烦恼,故贯珠一百八颗,念佛一百八遍,叩钟一百八下等。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九六:“一十三度谿花红,一百八下西谿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