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九尾
(1).九尾狐的简称。古人以为瑞兽。《北齐书·文宣帝纪》:“禎符显见,史不停笔,既连百木,兼呈九尾。”《隋书·音乐志中》:“朱雀降,黄玉表。九尾驯,三足扰。化之定,至矣哉!”
(2).借为妖媚多诈的象征。《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 施氏 惑主工於九尾,杀人毒於两头。”
(3).泛指妖狐。《剪灯馀话·胡媚娘传》:“九尾尽诛,万劫不赦。 耀州 衙速令清净, 新郑 驛永絶根苗。”
《國語辭典》:九尾狐  拼音:jiǔ wěi hú
1.传说中的祥兽。形如狐而九尾。见《山海经。南山经》。
2.宋真宗时,陈彭年性奸谄,时人称为「九尾狐」。见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上》。后比喻阴险奸佞的人。如:「像秦桧这样的奸臣,称之为九尾狐亦不为过。」
3.书名。清无名氏著。叙妓女胡宝玉风骚善媚,别有许多魔力的秽史。
《國語辭典》:九尾龟(九尾龜)  拼音:jiǔ wěi guī
1.传说中的神龟。见明。陆粲《庚巳编。卷一○。九尾龟》。
2.书名。清张春帆著。叙名士章莹,因其帷薄不修,遂闹出许多笑话的故事。
分類:神龟
《漢語大詞典》:九尾狐狸
即九尾狐。喻狐媚多诈的人。 清 李渔 《凰求凤·姻诧》:“一定是九尾狐狸肆野禪,引你做薄倖子,把心偏。”
《漢語大詞典》:九尾禽
即九尾狐。文选·张协〈七命〉:“苑戏九尾之禽,囿栖三足之乌。” 吕向 注:“九尾禽,狐也。”
《漢語大詞典》:得巧
(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漢語大詞典》:九约(九約)
九屈。《楚辞·招魂》:“ 土伯 九约,其角觺觺些。” 王逸 注:“约,屈也……言地有 土伯 执卫门户,其身九屈,有角觺觺触害人也。”一说,九尾。 蒋骥 注:“约,尾也。”
分類:九尾
《漢語大詞典》:陆吾(陸吾)
传说中的 昆仑山 神名。即 肩吾 。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 昆仑之丘 ,是实惟帝之下都,神 陆吾 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郭璞 注:“即 肩吾 也。 庄周 曰‘ 肩吾 得之,以处大山’也。”
《漢語大詞典》:逆毛鸧(逆毛鶬)
怪鸟名。是鸟或说有九尾,或说有九头,主凶。广韵·入末:“鴰,鶬鴰。《韩诗》云: 孔子 渡江,见之异,众莫能名。 孔子 尝闻 河 上人歌曰:‘鴰兮鶻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 清 吴锡麟 《除蜮行》:“迷离身是逆毛鶬,造作神姦那堪説。” 清 方薰 《白鸽篇》:“寧为同命鸟,不作逆毛鶬。”亦省作“ 逆鶬 ”。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一:“异史载:鬼车,九头鸟也。帝鵠(案二字疑有误)书,谓之逆鶬…… 郭璞 《江赋》:‘奇鶬九头’,是鸟有九头也。族祖 山辉 为余言,此鸟南方有之, 庆远 人説,喜夜飞,人闻其鸣,击铜惊之,滴血人屋上,主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