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纻词(白紵詞)
乐府 吴 舞曲名。 唐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诗:“时枉《白紵词》,放歌 丹阳湖 。” 徐柯 《白紵词》之三:“千觴万酌君莫辞,听吾前歌《白紵词》。”参见“ 白紵歌 ”。
分類:乐府舞曲
《國語辭典》:白纻歌(白紵歌)  拼音:bái zhù gē
乐曲名。兴起于六朝时期,流行于吴地的舞曲歌,即白纻舞歌,歌词主要是描摹白纻舞女的舞姿体态。也称为「白苧词」
分類:乐府舞曲
《漢語大詞典》:君子行
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名。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君子行》:“古词云:‘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言君子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以远嫌疑也。”按,此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平调曲三艺文类聚卷四一以为 三国 魏 曹植 所作。 唐 韩愈 《幽怀》诗:“我歌《君子行》,视古犹视今。”
《漢語大詞典》:拥离(擁離)
乐府鼓吹曲辞 汉 铙歌之一。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汉 鼓吹鐃歌十八曲,字多讹误。一曰《朱鷺》,二曰《思悲翁》,三曰《艾如张》,四曰《上之回》,五曰《拥离》……《拥离》亦曰《翁离》。”隋书·音乐志中:“鼓吹二十曲,皆改古名,以叙功德…… 汉 《拥离》改名《灭山胡》。”
《漢語大詞典》:吴声(吴聲)
泛指 吴 地民间歌曲。亦特指古乐府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玄 问 羊孚 :‘何以共重吴声?’ 羊 曰:‘当以其妖而浮。’”南史·徐勉传:“ 普通 末, 武帝 自算择后宫《吴声》《西曲》女妓各一部,并华少,賚 勉 ,因此颇好声酒。” 宋 范成大 吴郡志·风俗:“ 正观 中,有 赵师 者,善琴独步,尝云:‘ 吴 声清婉,若 长江 广流,绵绵徐游,国士之风。’”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竹子 素工琵琶,唱《可怜儂曲》,哀感顽艷,至是乃更为《吴声》。”
《國語辭典》:箜篌引  拼音:kōng hóu yǐn
汉乐府曲,属相和歌辞。
分類:乐府
《國語辭典》:别鹤操(別鶴操)  拼音:bié hè cāo
乐曲名。相传商陵牧子娶妻五年而无子,父兄将为他休妻改娶。牧子悲怆,取琴作歌:「将乖比翼兮隔天端,山川悠远兮路漫漫,揽衣不寐兮食忘餐。」后人为之谱曲,称为「别鹤操」。
《漢語大詞典》:十体(十體)
(1).指十种文体。 唐 陆龟蒙 《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 明 杨慎 《文赋列十体》:“分文之十体,各以四字尽之,可谓妙矣。”
(2).指书法的十体。 唐 张怀瓘 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 唐 唐元度 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 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 五代 齐己 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门十体。见所著风骚旨格·诗有十体
《漢語大詞典》:大垂手
古舞名。又为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六·大垂手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隋 江总 《妇病行》曰‘夫壻府中趋,谁能大垂手’是也。又《独摇手》亦与此同。” 宋 强幼安 《唐子西文录记》:“ 张文昌 诗:‘上宫才人大垂手,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暮饮酒。’古乐府《大垂手》《小垂手》《独摇手》,皆舞名也。”
《漢語大詞典》:估客乐(估客樂)
乐府西曲歌名。 南朝 齐武帝 始作此歌,后世多有仿作,又名《贾客乐》。内容为描写商人谋利与享乐的情景。参阅乐府诗集卷四八。
《漢語大詞典》:东武吟(東武吟)
即乐府《东武吟行》。 唐 李白 《还山别金门知己》诗:“闲来《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唐 刘禹锡 《和董中庶古散调辞赠尹果毅》:“昔听《东武吟》,壮年心已悲。”参见“ 东武吟行 ”。
分類:乐府
《漢語大詞典》:东武吟行(東武吟行)
乐府 楚 调曲名。一说为 齐 弦歌讴吟之曲名。 东武 , 齐 地名。 晋 陆机 、 南朝 宋 鲍照 、 梁 沈约 等均有拟作。内容多咏叹人生短促,荣华易逝。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楚调曲上题解。
《漢語大詞典》:铜雀妓(銅雀妓)
(1).亦作“ 铜爵妓 ”。指 三国 魏 曹操 的歌舞妓。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二三:“徒劳 铜爵 妓,遥望西陵松。” 倪璠 注引魏志:“ 曹公 临死,谓婕妤妓人曰:‘汝等时时登 铜爵臺 ,望吾西陵墓田。’” 唐 朱光弼 《铜雀妓》诗:“ 魏王 铜雀 妓,日暮管弦清。”参见“ 铜雀臺 ”。
(2).乐府平调曲名。又名“铜雀臺”。 南朝 齐 谢朓 、 唐 高适 均有《铜雀妓》诗。参见“ 铜雀臺 ”。
《國語辭典》:铜雀台(銅雀臺)  拼音:tóng què tái
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冬,曹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建一高台。楼顶置大铜雀,展翅若飞。唐以后也称为「相台」。宋。刘克庄 沁园春。何处相逢词:「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
《漢語大詞典》:铜鞮曲(銅鞮曲)
《白铜鞮歌》。也称《襄阳蹋铜蹄》。乐府清商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初 武帝 之在 雍镇 ,有童謡云:‘ 襄阳 白铜蹄,反缚 扬州 儿。’识者言,白铜蹄谓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 扬州 之士,皆面缚,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 沈约 为三曲,以被絃管。” 宋 梅尧臣 《送周谏议知襄阳》诗:“里儿尚唱《铜鞮曲》,耆旧争随画鹿车。”
《國語辭典》:夜度娘  拼音:yè dù niáng
本为古乐府曲,其辞曰:「夜来冒霜雪,晨去履风波。虽得叙微情,奈侬身苦何!」故后人称娼妓为「夜度娘」。
《漢語大詞典》:杨叛儿(楊叛兒)
乐府西曲歌名。本为童谣。相传 南朝 齐隆昌 时,女巫之子 杨旻 随母入内宫,长大后,为 何后 所宠。当时童谣云:“ 杨婆儿 ,共戏来。”讹传为“杨伴儿”、“杨叛儿”,并演变而为西曲歌的乐曲之一。 南朝 梁武帝 《杨叛儿》诗:“桃花初发红,芳草尚抽緑。南音多有会,偏重《叛儿》曲。” 唐 李白 《杨叛儿》诗:“君歌《杨叛儿》,妾劝 新丰 酒。”参阅乐府诗集卷四九。
《漢語大詞典》:豫章行
乐府《清调曲》名。现存古辞写 豫章 山上白杨变为 洛阳 宫中栋梁,述其与根株分离之苦。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下:“右 陆机 :‘泛舟清川渚。’ 谢灵运 :‘出宿告密亲。’皆伤离别,言寿短景驰,容华不久。 傅玄 《苦相篇》:‘苦相身为女。’言尽力於人,终以华落见弃,亦题曰《豫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