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5,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无置锥之地
人琴俱亡
刘驎高率
刘遗民
龙性讵能驯
买臣之年
毛骨
绵上隐
誓墓羲之
凝之
牛斗之气
攀嵇
岂食鱼必鲙之鲈
仲容青云
情之所钟
典故 
无一锥士
 
无卓锥地
 
无地无锥
 
无地置锥
  
无锥
 
无锥可置
 
立无锥
 
立锥无地
  
著锥地
 
贫无一锥
 
贫无置锥地
 
锥也无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4~
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
《荀子·非十二子篇》~00~
若夫总方略,齐言行,壹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教之以至顺,奥窔之间,簟席之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六说者不能入也,十二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以为臣,是圣人之不得埶者也,仲尼子弓是也。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六说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埶者,舜禹是也。
《汉书》卷二十四上〈食货志上〉~37~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典故  
人琴痛
 
叹人琴
 
子敬亡
 
子敬琴
 
子敬与琴亡
 
子敬遗琴
 
殁后知音少
 
琴残子敬床
 
琴声断
 
痛绝人琴
 
碎琴哭灵床
 
灵床琴弦断

相关人物
王徽之(字子猷)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伤逝〉~645~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馀亦卒。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王徽之〉~204~
后为黄门侍郎,弃官东归,与献之俱病笃。时有术人云:「人命应终,而有生人乐代者,则死者可生。」徽之谓曰:「吾才位不如弟,请以馀年代之。」术者曰:「代死者,以己年有馀,得以足亡者耳。今君与弟算俱尽,何代也!」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因顿绝。先有背疾,遂溃裂,月馀亦卒。子桢之。

简释

人琴两亡:指悼念亲友。唐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人琴遂两亡,白云失处所。”


例句

相如只谢病,子敬忽云亡。 张九龄 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歌词三首

徒闻子敬遗琴在,不见相如驷马归。 戴叔伦 吊畅当

碧窗月落琴声断,华表云深鹤梦长。 戴叔伦 哭朱放

季江留被在,子敬与琴亡。 窦蒙 题弟暨述书赋后

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典故
刘驎高率

相关人物
刘驎之


《世说新语》下卷上《栖逸》
「南阳刘驎之,高率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符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吁谟之益,徵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例句

李廞清贞,刘驎高率。 李瀚 蒙求

典故
刘遗民
 
柴桑令
 
相关人物
刘程之


《陶渊明集》卷二《和刘柴桑》
元·李公焕注:遗民尝作柴桑令。

例句

当似遗民去,柴桑政自閒。 耿湋 送崔明府赴青城

何时得与刘遗民,同入东林远公社。 韦蟾 岳麓道林寺

典故
龙性讵能驯

相关人物
嵇康
 
钟会(字士季)
 
颜延年(延之)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南朝宋·颜延年(延之)《五君咏五首·嵇中散》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唐·李善注引《嵇康别传》曰:「康美音气,好容色,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例句

凤歌空有问,龙性讵能驯。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典故
买臣之年

相关人物
朱买臣


《汉书》卷六十四上《朱买臣传》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馀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例句

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典故
相关人物
王羲之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79~
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叹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

例句

众中见毛骨,犹是麒麟儿。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典故
绵上隐

相关人物
介之推
 
重耳


《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已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已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晋·杜预注:「西河界休县南有地名绵上。」

典故
右军誓墓
 
墓前自誓
 
誓墓羲之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徵,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先是,羲之常谓宾友曰:「怀祖正当作尚书耳,投老可得仆射。更求会稽,便自邈然。」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谓其诸子曰:「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维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母兄鞠育,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叹,若堕深谷。止足之分,定之于今。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誓先灵。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
典故
凝之

相关人物
谢道韫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3~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王氏谱》曰:「凝之字叔平,右将军羲之第二子也。历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
典故
牛斗之气

相关人物
张华


《晋书》卷三十六〈张华列传〉~075~
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与!」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华之博物多此类,不可详载焉。
典故
攀嵇

相关人物
向秀
 
嵇康
 
颜延年(延之)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南朝宋·颜延年(延之)《五君咏五首·向常侍》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唐·李善注:「《向秀别传》曰:秀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

例句

正遂攀稽愿,翻追访戴欢。 吴融 和诸学士秋夕禁直偶雪

沿牒相逢楚水湄,竹林文酒此攀嵇。 胡宿 赵宗道归辇下

典故
岂食鱼必鲙之鲈


《毛诗正义》卷七之一〈国风·陈风·衡门〉~252~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汉·郑玄笺:「此言何必河之鲂然后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以喻君任臣何必圣人,亦取忠孝而已。」
典故
仲容青云
 
相关人物
阮咸(始平)
 
颜延年(延之)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咏史·五君咏五首·阮始平〉~00~
仲容青云器,实禀生民秀。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唐·李善注:「青云,言高远也。《史记》太史公曰:『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代哉!』」

例句

仲容青云,叔夜玉山。 李瀚 蒙求

白社陶元亮,青云阮仲容。 李端 奉和秘书元丞杪秋忆终南旧居

向者玉珂人,谁是青云器。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何为青云器,犹嗟浊水泥。 独孤及 江宁酬郑县刘少府兄赠别作

君子道未长,深藏青云器。 独孤及 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府

典故
情之所钟
 
情所钟
 
情钟我辈
 
情钟甚
 
我辈钟情
 
钟情吾辈
 
钟情我辈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伤逝〉~638~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程炎震云:「《晋书·王衍传》取此,云衍尝丧幼子。盖以万年十九卒,不得云孩抱中物也。」余嘉锡案:「今《晋书·王衍传》作『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即注所载一说也。吴士鉴注曰:『王戎丧子,年已十九,不得云孩抱中物。世说误衍作戎,合为一事。注引王绥事以实之,亦误也。』」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从弟)王衍〉~236~
衍尝丧幼子,山简吊之。衍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衍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漢語大詞典》:卓锥(卓錐)
立锥。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和子由观韩干马因论伯时画天马图》:“ 西河 驄作蒲萄锦,双瞳夹镜耳卓锥。”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路傍先有一峯,图鋭若标,从此而乱峯渐多,若卓锥,若駢指,若列屏,俱环映於大山之东。”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即使赤贫之家,卓锥无地,欲艺时花而不能者,亦当乞诸名园,购之担上。”
分類:立锥
《漢語大詞典》:无置锥之地(無置錐之地)
见“ 无立锥之地 ”。
《國語辭典》:无立锥之地(無立錐之地)  拼音:wú lì zhuī zhī dì
连立锥子的地方都没有。形容极度的贫困。《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陈胜、吴广无立锥之地,千人之聚,起于大泽,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说了穷,石崇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说了富,范丹也有万顷之财。」也作「无立足之地」。
分類:贫穷
《漢語大詞典》:置锥(置錐)
见“ 置锥之地 ”。
《國語辭典》:置锥之地(置錐之地)  拼音:zhì zhuī zhī dì
插锥子的地方。《庄子。盗蹠》:「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比喻极微小的地方。《荀子。儒效》:「虽穷困冻喂,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也作「立锥之地」、「立锥之土」。
《國語辭典》:人琴俱亡  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晋王献之死,徽之拿他的琴来弹,久不成调,遂有人琴俱亡之叹。见《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后用作伤悼友人去世之辞。清。王鹏运〈彊村词序〉:「而人琴俱亡,赏音阒然。」也作「人琴俱杳」。
《漢語大詞典》:人琴两亡(人琴兩亡)
见“ 人琴俱亡 ”。
《國語辭典》:人琴俱亡  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晋王献之死,徽之拿他的琴来弹,久不成调,遂有人琴俱亡之叹。见《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后用作伤悼友人去世之辞。清。王鹏运〈彊村词序〉:「而人琴俱亡,赏音阒然。」也作「人琴俱杳」。
《國語辭典》:遗民(遺民)  拼音:yí mín
1.遭遗弃的百姓。《左传。闵公二年》:「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
2.改朝易代后的前朝百姓。《史记。卷三五。管蔡世家》:「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
《漢語大詞典》:毛骨
(1).毛发与骨骼。 唐 刘禹锡 《桃源行》:“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陆游 《夜汲井水煮茶》诗:“肺腑凛清寒,毛骨亦苏省。”
(2).谓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祖士少 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復见如此人。”晋书·元帝纪:“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韦庄 《寄薛先辈》:“不説文章与门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漢語大詞典》:青云器(青雲器)
指胸怀旷达、志趣高远的人才。文选·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 仲容 青云器,实秉生民秀。” 李善 注:“青云,言高远也。” 李周翰 注:“青云器,高大者也。”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嚮者玉珂人,谁是青云器?” 仇兆鳌 注:“ 颜延之 《五君咏》‘ 仲容 青云器’,言其器之高远;此云‘谁是青云器’,叹贵者未必贤也。”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尝嫌 武生 粗悍,非青云器也。” 清 董樵 《刘旅皇半剌》诗:“嗟尔青云器,徘徊将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