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法堂疏  拼音:fǎ táng shù
文体名。长老主持之词也。其用有未至用以启请、将行用以祖送、既至用以开堂。
《国语辞典》:董事长(董事长)  拼音:dǒng shì zhǎng
主持董事会的首席代表,公司业务的最高执行人。
《漢語大詞典》:作主意
做主,主持其事。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太太一听这话,知道是又左了去了……便不合老爷再去琐碎,自己就作主意配定了。”
分類:做主主持
《漢語大詞典》:族正
清 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清会典·户部·户口》:“又议准,聚族而居,丁口众多者,择族中有品望者一人,立为族正,该族良莠,责令查举。” 清 冯桂芬 《复宗法议》:“宗子死,族人为之服齐衰三月,其母妻死亦然,以重其事,名之曰族正,副之以族约。”
《国语辞典》:正义感(正义感)  拼音:zhèng yì gǎn
好善嫉恶,有维护正义、主持公理的心思与热情。如:「他因为富有正义感,所以去投考警察学校。」
《国语辞典》:主持人  拼音:zhǔ chí rén
指主持并控制会场或节目进行的人。如:「一位杰出的主持人,常把观众的情绪带到最高点。」
《国语辞典》:主婚人  拼音:zhǔ hūn rén
婚礼中,男女双方主持婚礼的人。
《国语辞典》:常务委员(常务委员)  拼音:cháng wù wěi yuán
主持日常事务并负起主要责任的委员。简称为「常委」。
《国语辞典》:母姊会(母姊会)  拼音:mǔ zǐ huì
学校与家庭定期举行的联系会议。由各班导师主持,学童的母姊、家长参与商讨学童教育问题。
《国语辞典》:立帐子(立帐子)  拼音:lì zhàng zi
典卖田宅,由尊长主持所立的帐历簿契。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一折:「如今便卖这房子,也要个起功局、立帐子的人。」
《国语辞典》:提学道(提学道)  拼音:tí xué dào
职官名。宋以后管理与主持一省儒学和学政的长官。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出:「这厮好无礼,明日送提学道处置他。」也称为「提督学道」、「学道」。
《漢語大詞典》:高悬月旦(高懸月旦)
后汉书·许劭传:“初, 劭 与 靖 ( 许靖 )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焉。”后以“高悬月旦”比喻主持考试。儒林外史第二回:“累年蹭蹬,忽然际会风云;终岁凄凉,竟得高悬月旦。”
分類:主持考试
《漢語大詞典》:督学使者(督學使者)
学政的别称。 明 清 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学使”。 清 戴名世 《李太常案牍序》:“今夫督学使者,三年而一易其人,行部考校不过文义之优劣,而不暇及於其他。” 清 刘大櫆 《〈朱东发诗〉序》:“虽乡里之儿童从塾师学句读者,无不知有 朱君 。其受知於督学使者,盖屡冠其曹。”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自其为诸生,督学使者无不赏异之。”参见“ 督学 ”。
《國語辭典》:督学(督學)  拼音:dū xué
督察学校教学情形的行政人员。
《漢語大詞典》:二月抗争
1967年2月,周恩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碰头会。会上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领导人,对“文革”的错误作法提出尖锐的批评。围绕“文革”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问题,同康生、陈伯达、张春桥等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8日,毛泽东召集部分政治局委员开会,批评了在怀仁堂会议上提意见的老同志。此后,又被林彪、江青等诬称为“二月逆流”。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为“二月逆流”平反。
《漢語大詞典》:二十四考中书令(二十四考中書令)
唐 郭子仪 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遂以借称 郭子仪 。《旧唐书·郭子仪传》:“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李义山 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 召公 ,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 ( 温庭筠 )曰:‘何不云:近同 郭令 ,二十四考中书。’”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富郑公 ﹞在 青州 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后用为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