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钱中选(16世纪—17世纪),字元英,号玉虬,浙江湖州府长兴县人。钱中选幼年跟随父亲钱良贵交游,在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中举人,次年(1595年)联捷进士,获授歙县知县,拒绝收受馈赠,并上陈当地矿税利弊,令朝廷撤去。二十八年(1600年)他负责应天乡试,取录不少名士,不久因父母去世归乡;服丧结束后补任浮梁知县,在城中建立粮仓,又在公馀时间在书院讲学;很快擢官刑部员外郎,奉命到福建恤刑,平反多件案件。朝廷任命他为临江知府,他却在北京去世,门生为他扶灵,打开其行李,发现只有数卷图书。
《国语辞典》:护民官(护民官)  拼音:hù mín guān
古罗马时的官员。由下级的平民中选出主持会议。对元老院违背平民利益的决议有否决权,以避免执政官对政务的独裁。也称为「保民官」。
《国语辞典》:大院君  拼音:dà yuàn jūn
朝鲜国中,若君王死后无嫡子,而由王族中选出来即位的新王的生父,称为「大院君」。
《国语辞典》:陪榜  拼音:péi bǎng
在遴选名单中,若其中一人铁定中选,其他的人不过是陪衬性质,称为「陪榜」。如:「张科长众望所归,应该会当上经理,其他科长不过是陪榜的。」
《漢語大詞典》:短中取长(短中取長)
谓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 明 于谦 《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於短中取长而行之。”
《漢語大詞典》:房墨
明 清 科举考试中选的试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这左边一行小字,是《壬午癸未房墨合刊》。” 王季思 等注:“房墨,中选的试卷。”
《國語辭典》:拔贡(拔貢)  拼音:bá gòng
一种清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由学政选拔秀才中文行兼优的人,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待会试、廷试及格后,入选者依成绩优劣分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县官、教职任用之。馀者罢归,称为「废贡」。初定六年选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为十二年一次。《六部成语注解。礼部》:「从秀才中选其文学拔萃者作为贡生,曰:『拔贡』。」
《漢語大詞典》:纛章京
满语。官名。“巴雅喇纛章京”的简称。 清 初兵制,从每旗诸甲喇中选择精锐者,组成护军,其首领初名为纛额真。 天聪 八年(公元1634年)改称纛章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国初官号, 清 语居多。纛章京,即今护军统领。”清史稿·世祖纪:“遣纛章京 索洪 等益 满达海 军。”按,此名汉语称为护军统领。参阅《清通典·职官九》
《漢語大詞典》:取精用宏
(1).谓享用多而精。语本《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卷五:“若但以取精用宏为説, 崔庆 、 欒郤 、 孙寧 诸乱臣,孰非取精用宏者,何以不能为厉也?”
(2).谓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充分加以运用。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观察了熟记在肚里,到下笔时,自然取精用宏了。”《诗刊》1977年第7期:“前者气象浑灏,后者景物细小……达到了字字取精用宏、段段别有洞天,显示出高度洗炼、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艺术特色。”
《漢語大詞典》:砂里淘金(砂裏淘金)
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参见“ 沙里淘金 ”。
《國語辭典》:沙里淘金(沙裡淘金)  拼音:shā lǐ táo jīn
从沙砾中淘黄金。比喻费力多但功效不大。元。杨讷《刘行首》第三折:「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亦用于比喻从大量材料中撷取精华。
《國語辭典》:沙里淘金(沙裡淘金)  拼音:shā lǐ táo jīn
从沙砾中淘黄金。比喻费力多但功效不大。元。杨讷《刘行首》第三折:「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亦用于比喻从大量材料中撷取精华。
《國語辭典》:钧容直(鈞容直)  拼音:jūn róng zhí
宋时宫廷仪仗中的军乐队,当时亦用以泛指乐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教坊钧容直,每遇旬休按乐,亦许人观看。」
《漢語大詞典》:老儿当(老兒當)
明 代内臣中选充宠幸者之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老儿当:“ 武宗 初年选内臣俊美者以充宠倖,名曰老儿当,犹云等辈也。时皆用少年者,而曰老儿,盖反言之。”
《漢語大詞典》:墨册
明 清 时主考从乡试、会试中式的试卷中选择刊印的文章。供准备应考的人阅读钻研。 清 吴敏树 《业师两先生传》:“﹝ 秦维城 ﹞间亦窥场屋墨册,以备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