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发向愁中白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八〈白鹭〉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典故 
笑中白刃
  
义府刀


《旧唐书》卷八十二〈李义府列传〉~2766~
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简释

笑中有刀:指人外表和善,内心险恶。唐白居易《天可度》:“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笑里刀:喻阴险狠毒。唐白居易《劝酒十四首》之十四;“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

《漢語大詞典》:中白
半白。晋书·慕容儁载记:“自 曄 亡以来,孤鬚髮中白。”
分類:中白半白
《漢語大詞典》:人中白
中药名。又称人尿白、尿白碱。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清热解毒,祛瘀止血。旧时多用尿具内的灰白色沉淀物。《唐本草》作“溺白垽”。 宋 洪迈 《夷坚志再补·人中白》:“人中白者,漩盆内积起白垢也,亦秋石之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人部·溺白垽:“人中白。滓淀为垽,此乃人溺澄下白垽也。”
《漢語大詞典》:郢中白雪
典出 战国 楚 宋玉 《答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唐 李白 《白紵辞》之二:“垂罗舞縠扬哀音, 郢中 《白雪》且莫吟。” 清 邵岷 《长歌留别江汉诸同学》:“ 郢中 《白雪》和者寡,我胡为是栖栖者?”亦省作“ 郢中雪 ”、“ 郢雪 ”。 唐 鲍溶 《送僧东游》:“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唐 李咸用 《送人》:“有客为儒二十霜,酣歌 郢 《雪》时飘扬。” 宋 邓剡 《烛影摇红·雪楼得次子行台时治金陵》词:“ 郢 《雪》歌高,天教鹤子参鸣和。” 明 杨慎 《立春咏瓶梅》:“情惹 阳 云梦,歌成 郢 《雪》才。”
《國語辭典》:云中白鹤(雲中白鶴)  拼音:yún zhōng bái hè
语出《三国志。卷一一。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鴳之网所能罗矣。」比喻人品高洁、不同凡俗的人。《南史。卷四九。刘怀珍传》:「歊矫矫出尘,如云中白鹤。」
《国语辞典》:山中白云(山中白云)  拼音:shān zhōng bái yún
语本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后遂以「山中惟白云而已」作为辞谢客访之辞。
《漢語大詞典》:白龙(白龍)
(1).传说中白色的龙。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 唐 孙处士 《送青城丈人酒》诗:“深羡 青城 好洞天,白龙一觉已千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三年,麟见 永泰 ,白龙见 卭江 。”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阳 白龙见。”
(2).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宋 朱熹 《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鬱蓝天。”
(3).神话中的河神。
(4).传说 伏羲 时的刑官名。《唐律疏议·名例序》:“昔白龙白云,则 伏牺 轩辕 之代。”
(5).即 白龙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 白龙 ,遥闻公主愁黄鹤。”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 白龙 。”参见“ 白龙堆 ”。
《國語辭典》:白龙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属砾质荒漠,系古代湖积层及红色砂砾层的隆起高地遭受风蚀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许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岩塔和土柱。呈东北──西南方向,沟谷中有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称为「白龙堆」。古代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学上指乾燥地区的风蚀地形。多成群出现于乾燥地区。也称为「风蚀脊」、「雅尔当」。
《國語辭典》:玉阙(玉闕)  拼音:yù què
1.神仙的宫阙。晋。郭璞 游仙诗一九首之一二:「翘手攀金梯,飞步登玉阙。」
2.宫殿、朝廷。《西游记》第一一回:「微臣管送陛下还阳,重登玉阙。」
《漢語大詞典》:袁公
(1).神话传说中白猿的自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今闻 越 有处女,出於 南林 ,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 越王 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将北见於王,道逢一翁,自称曰‘ 袁公 ’,问於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於是 袁公 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頡桥未堕地,女即捷末, 袁公 则飞上树,变为白猿。”
(2).指 汉 袁安 。 唐 皇甫曾 《酬郑侍御秋夜见寄》诗:“ 袁公 方卧雪,尺素及柴荆。”参见“ 袁安高卧 ”。
分類:中白自称
《漢語大詞典》:袁安高卧
汉 时 袁安 未达时, 洛阳 大雪,人多出乞食, 安 独僵卧不起, 洛阳 令按行至 安 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 阴平 长、 任城 令。见后汉书·袁安传 唐 李贤 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看路径行人絶跡,我可便听园林冻鸟时啼,这其间 袁安 高卧将门闭。” 柳亚子 《消寒一绝》:“ 袁安 高卧太寒酸, 党尉 羊膏未尽欢。”亦省作“ 袁安卧 ”。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穷冬三日雪,旅肠迫枯饿。不免 东郭 行,难效 袁安 卧。”《西游记》第十八回:“那里得 东郭 履, 袁安 卧, 孙康 映读;更不见 子猷 舟, 王恭 币, 苏武 餐氊。”或作“袁安睡”。 宋 梅尧臣 《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闭门我作 袁安 睡,呵笔君为谢客謡。”
《漢語大詞典》:老兔
(1).神话传说中的月中白兔。亦借指月。 唐 李贺 《梦天》诗:“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南唐 陈陶 《飞龙引》:“彤庭侍宴 瑶池 席,老兔春高桂宫白。” 宋 苏轼 《虎儿》诗:“老兔自谓月中物,不骑快马骑蟾蜍。”
(2).鸱鸺的一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鸱鸺
《漢語大詞典》:鼠尾
(1).鼠的尾巴。
(2).草名。即陵苕。初秋开淡紫花。花及茎叶可以染皂,又入药可治痢。《诗·小雅·苕之华》“苕之华” 三国 吴 陆玑 疏:“苕,一名陵时,一名鼠尾……华可染皂,煮以沐髮即黑,叶青如蓝而多华。”
(3).以栗鼠毛制成的笔。 宋 黄庭坚 《戏赠米元章》诗之一:“万里风帆水著天,麝媒鼠尾过年年。”
(4).画法中白描的一种。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画二:“其人物描法,则蚕头鼠尾,行笔有顿跌,盖用兰叶描而稍变其法者,自是絶伎。”
(5).鼠尾由粗到细。比喻按顺序排列或记载。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役法》:“今之保正副,募法未尝不存,而未尝不强差之也。其计较物力,推排前后,流水鼠尾,白脚歇替之差,乡胥高下其手,而民不惮出死力以争之。”《元典章·户部十二·夫役》:“见令合差民户置定鼠尾籍册,官为封记。遇有递送官物,验籍轮流差拨,依时销铸。”
(6).指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帐册。《元典章·兵部三·站户》:“照依科粮鼠尾,验田数多者,从上挨排轮流,应当似为均平。”《元典章新集·户部·差役》:“安停茶食之人,结构豪霸,把持官府,通同作弊,不将税粮户籍丁产验数多寡,编排鼠尾,从上至下,照依资次,从公定差。”参见“ 鼠尾帐 ”。
(7).掷骰语。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三折:“幺四五骰着箇撮十,二三二趁着箇夹七,一面打箇色儿,也当得幺二三是鼠尾,赌钱的,不伶俐,姐姐你可便再掷。”
《漢語大詞典》:鼠尾帐(鼠尾帳)
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帐目。宋史·赵开传:“减 蒲江 六井 元符 至 宣和 所增盐额,列其次第,谓之鼠尾帐。”
《國語辭典》:鬼母  拼音:guǐ mǔ
1.传说中的神名。虎头龙足,蟒目蛟眉,居于南海。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虎头、龙足、蟒目、蛟眉。」
2.指佛教护法神鬼子母。梵名诃梨帝南。王舍城娑多药叉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王舍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3.鬼母亲。《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馀年,始有今日。」
《漢語大詞典》:鬼子母
佛教神名。梵名 诃梨帝南 ,义译为欢喜。 晋 末 凉 译为 鬼子母 。 王舍 城 娑多药叉 之女,既嫁,生五百儿。发恶愿欲尽食 王舍 城中他家之小儿。经佛度化,转为保护小儿之神。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梵释 窣堵波西北行五十餘里,有窣堵波,是 释迦如来 於此化 鬼子母 ,令不害人,故此国俗祭以求嗣。”《金瓶梅词话》第二回:“略施奸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纔用机关,交 李天王 搂定 鬼子母 。”《后水浒传》第三十回:“走过村坊,人人只道灶王婆;行到市镇,个个尽疑 鬼子母 。”
分類:佛教欢喜
《漢語大詞典》:昼会(晝會)
古代朝会仪中白昼举行的宴会。南齐书·礼志上:“ 晋武帝 初,更定朝会仪,夜漏未尽十刻,庭燎起火……昼漏上三刻更出,百官奉寿酒,大饗作乐,谓之昼会。”
《漢語大詞典》:西奎
西方的奎宿。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即仙女座九星和双鱼座七星。 元 马祖常 《试院杂题》诗:“奏牘三千方朔健,天章烂熳象西奎。” 明 廖道南 《大祀圆丘赋》:“南箕北斗而魄宝华,西奎东壁而瑶枢丽。”
《漢語大詞典》:笑中有刀
同“ 笑里藏刀 ”。 唐 白居易 《天可度》诗:“看不见 李义府 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旧唐书·李义府传:“ 义府 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倾陷,故时人言 义府 笑中有刀。”
《漢語大詞典》:笑里刀(笑裏刀)
见“ 笑中刀 ”。
《漢語大詞典》:笑中刀
亦作“ 笑里刀 ”。 比喻外表和善而内心阴险的人,或有害而不易察觉的事物。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氓苦税外緡,吏忧笑中刀。” 唐 白居易 《不如来饮酒》之七:“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新唐书·奸臣传上·李义府:“ 义府 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 义府 ‘笑中刀’。”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自拏着杀子杀孙笑里刀,怎留的好儿好女眼前花。”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剔髓挑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