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8,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荣卫
引子
风痹
国医
除中
至阳
外治
外邪
下遂
芦根
五精
黄气
蒸溽
中满
加减
《漢語大詞典》:荣卫(榮衛)
(1).营卫,保卫。吕氏春秋·士容“德行尊理而羞用巧卫” 汉 高诱 注:“尊重道理而行,羞以巧媚自荣卫也。” 陈奇猷 集释引 毕沅 曰:“‘荣’,疑‘营’。”
(2).中医学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荣气行于脉中,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荣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着滋养和保卫作用。《素问·热论》:“五藏已伤,六府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
(3).泛指气血、身体。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乃精灵困于烦扰,荣卫消於役用。” 唐 陆龟蒙 《记事》诗:“虽然荣卫困,亦觉精神旺。” 明 唐寅 《白发》诗:“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
《漢語大詞典》:引子
带领幼雏。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啼乌争引子,鸣鹤不归林。”
分類:引子带领
《國語辭典》:风痹(風痺)  拼音:fēng bì
中医指风湿性关节炎一类的病。
《國語辭典》:国医(國醫)  拼音:guó yī
1.中医师的旧称。
2.旧时宫庭的御医。
《漢語大詞典》:除中
中医学名词。即消渴。《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集注引 吴人驹 曰:“除者,去也;中者,中气也。乃中气除去,欲引外食以自救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禄数:“逾年,忽病‘除中’,食甚多而旋飢,一昼夜十餘餐。” 吕湛恩 注:“﹝除中﹞,即消渴疾也。” 何垠 注:“除中,消证也。”参见“ 消渴 ”。
《國語辭典》:消渴  拼音:xiāo kě
中医上指口渴饮水多而小便多。即今之糖尿病。《梁书。卷三三。王僧儒传》:「吾无昔人之才而有其病,癫眩屡动,消渴频增。」《聊斋志异。卷二。阿宝》:「生忽病消渴,卒。」也称为「糖尿病」、「渴病」。
《漢語大詞典》:至阳(至陽)
(1).极盛的阳气。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后汉书·郎顗传:“荧惑者,至阳之精也。” 李贤 注:“荧惑,南方火,盛阳之精也。” 宋 范仲淹 《乾为金赋》:“运太始之极,履至阳之位,冠三才而中正,秉一气而纯粹。”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督脉。位于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
《漢語大詞典》:外治
(1).指政事,国事,与“内职”相对。礼记·昏义:“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仁义法:“外治推恩以广施,宽制以容众。”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四年:“望陛下遵用 仁宗 、 高宗 故事,令侍讲之臣,仰稽《三朝寳训》所举外治数条,详悉讲明,以备观览。”
(2).中医学名词。如外科手术、针灸、推拿及药物熏、熨、敷、贴等法均属外治。与“内治”相对言。
《漢語大詞典》:外邪
(1).谓可以伤害人身心的外界事物。《淮南子·主术训》:“故中欲不出谓之扃,外邪不入谓之塞。” 宋 储泳 《祛疑说》:“由内不自正,故曰外邪。心无所主,故曰客气。”《天雨花》第十三回:“夫人差矣!遇了外邪,方可如是;若在家庭亦然,便是一木人了。”
(2).中医特指风、寒、暑、湿、燥、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
《漢語大詞典》:下遂
犹下坠。中医谓脉气下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
《國語辭典》:芦根(蘆根)  拼音:lú gēn
一种药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渴的疗效。
《漢語大詞典》:五精
(1).中医学名词。指心、肺、肝、脾、肾五脏的精气。《素问·宣明五气论》:“五精所并,精气并於心则喜,并於肺则悲,并於肝则忧,并於脾则畏,并於肾则恐。”
(2).五方之星。文选·张衡〈东京赋〉:“辨方位而正则,五精帅而来摧。” 薛综 注:“五精,五方星也。” 唐 张说 《喜雨赋》之一:“乃洁斋坛墠,五精是祠。” 明 刘基 《天说下》:“三光盪摩,五精乱行。”
《漢語大詞典》:黄气(黄氣)
(1).黄色云气。古代迷信以为天子之气。史记·封禅书:“皇帝始郊见 太一 云阳 ,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饗。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 唐 裴漼 《奉和御制平胡》:“庙略占黄气,神兵出絳宫。将军行逐虏,使者亦和戎。”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天北极殿中间:“《王直方诗话》记 徐师川 《紫宸早朝》诗一联云:‘黄气远临天北极,紫宸位在殿中央。’以予观之,乃全是 杜子美 ‘玉几犹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一联也。”
(2).古代迷信,以为黄色云气是祥瑞之气。 唐 沈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华盖象云,六甲乃华盖杠傍星名,故用之。”
(3).喜气。 宋 苏轼 《送李公恕赴阙》诗:“忽然眉上有黄气,吾君渐欲收英髦。” 施元之 注:“ 韩退之 《郾城晚饮》诗:城上赤云呈胜气,眉间黄色见归期。” 冯应榴 合注:“《玉管照神书》:黄色,喜徵。” 王闿运 《严通政庶母任氏寿颂》:“若乃家推宿齿,礼絶青衣;婢或窥眉,不疑黄气。”
(4).脾脏之气。中医学认为“脾为牝藏,其色黄”,故称。 宋 苏轼 《与孙运勾书》:“脾能母养餘藏,故养生家谓之黄婆。 司马子微 著天隐子,独教人存黄气入泥丸,能致长生。”
《漢語大詞典》:蒸溽
(1).闷热而潮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 成都 乃未尝有梅雨,惟秋半积阴气令蒸溽,与 吴 中梅雨时相类耳。” 明 宋濂 《题〈栖云轩记〉后》:“今年夏六月,客有授予 苏太史 《栖云轩记》,记为本庵上士作,其状 灵岩 之景,亦分明如画,蒸溽为之顿消。”
(2).湿热。中医学上所指的一种病理现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
《国语辞典》:中满(中满)  拼音:zhōng mǎn
中医指胸腹郁胀。因气虚、食滞、湿热困阻等原因,导致脾胃运作失常而引起。
《國語辭典》:加减(加減)  拼音:jiā jiǎn
1.增加或减少。《红楼梦》第六八回:「至于那起下人小人之言,未免见我素昔持家太严,背地加减些话也是常情。」
2.考虑、思索。《金瓶梅》第七六回:「望乞老先生留神加减一二,足见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