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1,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神堂
四关
一壮
风热
标本
虚里
命门
脑脂
阴虚
中恶
三焦
水沟
托里
梁门
肉红
《漢語大詞典》:神堂
(1).供神的处所。 唐 白居易 《草茫茫》诗:“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 明 沈常 《再生纪异录》:“元宵夜,月光澄湛,皎如白日。邑前神堂火起, 严大尹 拜灭之。戒市人勿张灯。” 许地山 《无忧花》:“那个神堂,不晓得还有没有神,若是有,咱们光着身子下去,怕亵渎了受责罚。”
(2).中医针灸穴位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神堂,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三寸陷者中,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灸五壮。”
《國語辭典》:四关(四關)  拼音:sì guān
1.地名:(1)秦之四关,指东函谷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2)汉洛阳四关,指东方成皋关,南方伊阙关,西方函谷关,北方孟津关。
2.道家指心、口、耳、目。《淮南子。本经》:「故闭四关,止五遁,则与道沦。」
《漢語大詞典》:一壮(一壯)
中医在穴位上用艾火灼一次称“一壮”。旧题 晋 葛洪 肘后备急方·治卒心腹烦满方:“又灸两手中央长指爪下,一壮,愈。” 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惊痫:“犬癇之为病,手屈拳挛,灸两手心一壮。”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医用艾一灼谓之一壮者,以壮人为法,其言若干壮,壮人当以此数,老幼羸弱,量力减之。”
《国语辞典》:风热(风热)  拼音:fēng rè
中医上指风邪挟热。主要症状有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严重则见口燥、舌乾、目赤、咽痛、衄血等,都称为「风热」。
《國語辭典》:标本(標本)  拼音:biāo běn
1.标,末尾。本,根本。标本指本末主次。《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八。标本病传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
2.经过处理,可长久保存原貌的动、植物个体或器官、或矿物之碎片等。
《漢語大詞典》:虚里
(1).墟里,村庄。 明 唐顺之 《与李少卿中麓书》:“弟数年来闭门乡居,谢遣业缘,交游既简,铅槧亦疎,暖暖虚里,桑梓满眼,自是天壤间乐事。” 清 周亮工 《兄子国光》诗:“乱识农桑好,衰看子姪忻。何年欵叚马,虚里醉斜曛。”
(2).中医经络学说所称的胃之大络。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是宗气汇聚之处,为十二经脉气所宗。《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杨上善 注:“虚里,城邑居处也。此胃大络,乃五藏六府所稟居处,故曰虚里。”
《國語辭典》:命门(命門)  拼音:mìng mén
1.经穴名。在两肾之间。
2.术数用语。指面部左右两旁当耳门处。
《漢語大詞典》:脑脂(腦脂)
中医病名。指白内障。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脑脂遮眼卧壮士,大弨掛壁无由弯。” 王伯大 音释引 洪兴祖 曰:“谓 张籍 病眼。” 清 孙枝蔚 《目病示诸儿》诗:“左目如 杜顗 ,脑脂融未凝。”按, 唐 杜牧 弟 杜顗 患目疾,医者 石公集 曾为之治疗,谓此疾名为“内障”,乃脑积毒热,脂融流下盖塞瞳子所致。须脂老硬如白玉色,始可用针,时未至,则无法治。见 杜牧 《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
《漢語大詞典》:阴虚(陰虚)
中医学名词。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素问·调经论》:“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阳明全篇〉》“脉浮而芤”注:“脉浮而芤,浮为阳盛,芤为阴虚。”
《國語辭典》:中恶(中惡)  拼音:zhòng è
暴病而死。《三国志。卷五○。吴书。妃嫔传。吴主权潘夫人传》:「诸宫人伺其昏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唐。薛调《无双传》:「忽闻帘下极闹,云:『内家中恶』。」
《國語辭典》:三焦  拼音:sān jiāo
中医上指食道、胃、肠等部分。分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
《國語辭典》:水沟(水溝)  拼音:shuǐ gōu
疏通流水的沟道。如:「定时清除水沟污秽,保持水道畅通。」
《國語辭典》:人中  拼音:rén zhōng
鼻子下方,嘴唇上方凹下的部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五。人中》:「唇之上何以谓之人中?若曰人身之中半,则当在脐腹间。盖自此而上,眼耳鼻皆双窍,自此而下,口暨二便皆单窍,三画阴,三画阳,成泰卦也。」《红楼梦》第五七回:「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嘴唇人中上边著力掐了两下,掐的指印如许来深,竟也不觉疼。」
《漢語大詞典》:托里(托裏)
(1).衣服、冠、履的衬里。亦指器物的夹层。 唐 韩偓 《屐子》诗:“六寸肤圆光緻緻,白罗绣屧红托里。”亦指衬托其里。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瑠璃瓶》:“ 徽宗 尝以北流离胆瓶十付小璫,使命匠范金托其里……见锡工釦陶器精甚,试以一授之曰:‘为我托里。’”
(2).中医学名词。指补中扶本以增强抵抗力的疗法。《医宗金鉴·产后痈疽·发无定处下》:“瘀血稽留成痈疽,势溃,托里不宜缓。”注:“法宜大补,扶助根本。” 清 林则徐 《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然惟脓溃,而后疾去。果其如法医治,托里扶元,迟则恐毒内陷。”
《漢語大詞典》:梁门(梁門)
(1).古地名。在今 河北省 徐水县 。 战国 时为 赵 (后属 燕 )之 汾门 。 北宋 时为 安肃军 治。公元1004年 契丹 南下, 宋 将 魏能 守此, 契丹 久攻不陷,时有“铜 梁门 ”之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易水:“俗又谓是水为 武隧津 , 津 北对 长城 门谓之 汾门 ……亦曰 汾水 门,又谓之 梁门 矣。”
(2).古地名。指 大梁 夷门 。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余结谊兮 梁门 ,復从官 朱 藩。” 胡之骥 注:“ 梁门 , 大梁 夷门 也。”
(3).中医经络穴位名。位于脐上四寸,旁开二寸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胃经穴歌》:“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注:“从承满下一寸,亦旁开中行二寸,梁门穴也。”
《國語辭典》:肉红(肉紅)  拼音:ròu hóng
像肤色一般的浅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