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1,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翻花
理气
至阴
经方
藏府
指法
上火
桑葚
下焦
厥阴
四难
风邪
针灸
发散
八会
《漢語大詞典》:翻花
(1).形容马蹄腾疾的样子。《中国民间故事选·井冈山姑娘》:“大黑马被惊骇的喊声惊动了,在人群中冲出一条路,四路翻花,奔跑而去。”
(2).方言。指一个人唠唠叨叨,说长道短。 沙汀 《淘金记》九:“就在外面翻花就是了吗!”
(3).中医用语。指皮肉破裂溃烂,形如花翻的症状。如:翻花痔,内痔的一种;翻花下疳,属阴茎癌;翻花杨梅,即梅毒。
《國語辭典》:理气(理氣)  拼音:lǐ qì
1.调理呼吸。《文选。潘岳。笙赋》:「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哕以理气。」
2.文章的义理与气势。明。宋濂〈故灊峰先生府君墓志铭〉:「其学以圣贤为宗,其文以理气为主,其行以忠信为本。」
3.理与气,为性理学用语。理是事物的条理或准则,气则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
4.中医上使用有行气解郁、补中益气等作用的药物,来治疗气滞、气逆、气虚等病的方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宾退杂识》:「螃蟹石七两,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气,去毒火。」
5.专以星象方位定吉凶的堪舆家称为「理气」。
《漢語大詞典》:至阴(至陰)
(1).谓极盛的阴气。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孔子家语·执辔》:“至阴主牝,至阳主牡。”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井穴。位于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根角一寸处。灵枢经·本输:“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指之端也,为井金。”
(3).中医学名词。指脾。因脾属太阴,太阴为三阴之始,故称。《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4).中医学名词。指肾。因肾主水,藏精,为人阴精之原,故称。《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
《國語辭典》:经方(經方)  拼音:jīng fāng
1.中医上指记载药剂治疗的书。如《汉书艺文志》有经方十一家。
2.中医上称汉代之前的临床著作为「经方」,称汉以后医家所定的方剂为「时方」。通常指张机《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记载的方剂。
《漢語大詞典》:藏府
(1).府库。汉书·梁孝王刘武传:“﹝ 孝王 ﹞及死,藏府餘黄金尚四十万餘斤。”宋史·天文志四:“芻稾六星在天苑西,一曰在天囷南,主积稾之属。一曰天积,天子之藏府。”
(2).中医学名词。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藏,通“ 臟 ”。《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 清 徐昂发 《夏寒》诗:“凉入肌骨酸,气中藏府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以藏府而论,参惟至上焦中焦,而下焦不至焉。”
《國語辭典》:指法  拼音:zhǐ fǎ
学习技艺时,运用手指的各种技巧。如弹琴的指法、打字的指法及中医针灸时捻针的指法。《老残游记》第一○回:「初听还在算计他的指法,调头,既而便耳中有音,目中无指。」
《國語辭典》:上火  拼音:shàng huǒ
1.点燃灯火。《官场现形记》第一三回:「等到上火之后,船家果然把他们两只坐船,撑到对岸停泊。」
2.生气、发怒。如:「面对他无中生有的指责,她上火了!」
3.中医指大便乾燥、口舌生疮、鼻腔和口腔等发炎的症状。
《國語辭典》:桑葚  拼音:sāng shèn
桑树所结的果实。成熟时有呈白色或紫黑色二种,味甘可食。也作「桑椹」。
《國語辭典》:下焦  拼音:xià jiāo
中医指脐以下到盆腔部分的器官,包括肾、小肠、大肠、肝、膀胱等。主要功能是吸收和排泻。
《國語辭典》:三焦  拼音:sān jiāo
中医上指食道、胃、肠等部分。分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
《漢語大詞典》:厥阴(厥陰)
(1).中医学名词。经脉名称之一。是阴气发展的最后阶段,开始重新向阳的方面转化的过程。包括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参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阴阳离合论》
(2).中医学名词。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咳嗽胸闷等。参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中医学名词。六经病之一。厥阴病为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常出现寒热错杂的症候。上热下寒者,有消渴,胸脘部灼热疼痛,饥而不欲食,下利,吐蛔等证。厥热胜复者,可预测病情的进退,厥多热少为病进,厥少热多为病退。参阅 汉 张仲景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國語辭典》:四难(四難)  拼音:sì nán
1.四件困难的事。三国魏。阮瑀 文质论:「故言多方者,中难处也;术饶津者,要难求也;意弘博者,情难足也;性明察者,下难事也。通士以四奇高人,必有四难之忌。」《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杜畿》:「然孤论难持,犯欲难成,众怨难积,疑似难分……若使善策必出于亲贵,亲贵固不犯四难以求忠爱,此古今之所常患也。」
2.语本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因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于并得,故称为「四难」。宋。秦观 寄题赵侯澄碧轩诗:「风流公子四难并,更引清漪作小亭。」
《國語辭典》:四美  拼音:sì měi
1.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唐。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井。」
2.仁、义、忠、信。唐。柳宗元 天爵论:「仁义忠信,犹春秋冬夏也。举明离之用,运恒久之道,所以成四时而行阴阳也。宣无隐之明,著不息之志,所以备四美而富道德也。」
3.治、安、显、荣。汉。贾谊《新书。卷九。脩政语上》:「故人主有欲治安之心,而无治安之政者,虽欲治显荣也弗得矣。故治安不可以虚成也,显荣不可以虚得也。故明君、敬士、察吏、爱民以参其极,非此者则四美不附矣。」
4.音乐、珍味、文章、言谈。《文选。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國語辭典》:风邪(風邪)  拼音:fēng xié
风寒侵入人身,使人患病。《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纪》:「帝尝幸苑囿离宫,后辄以风邪露雾为戒,辞意款备,多见详择。」《红楼梦》第八三回:「不过说饮食不调,著了点儿风邪,没大要紧。」
《國語辭典》:针灸(針灸)  拼音:zhēn jiǔ
一种中医疗法。为针法和灸法的合称。用特制的金属针,或燃烧的艾绒,刺激经脉穴道治疗疾病。也作「针灸」。
《國語辭典》:针灸(鍼灸)  拼音:zhēn jiǔ
一种中医疗法。为针法和灸法的合称。用特制的金属针,或燃烧的艾绒,刺激经脉穴道以治疗疾病。也作「针灸」。
《國語辭典》:发散(發散)  拼音:fā sàn
1.散开。如:「波纹由中心向外发散。」
2.散发。如:「夜来香一到晚上,就发散出浓郁的香味。」
3.中医指将体内的热发露于外。
《漢語大詞典》:八会(八會)
(1).中医谓人体内腑、脏、筋、髓、血、骨、脉、气八个气血会合的穴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会气闭而不通”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曰:“府会太仓,藏会季脇,筋会阳凌泉,髓会絶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大渊,气会三焦,此谓八会也。”
(2).古代方士以干支厌对阴阳交会占卜吉凶的一种方术。周礼·春官·占梦“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 汉 郑玄 注:“此以日月星辰占梦者,其术,则今八会其遗像也。” 贾公彦 疏:“按堪舆大会有八也,小会亦有八。” 孙诒让 正义引 钱大昕 云:“堪舆八会之名,《淮南·天文训》有之,其言曰:‘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於子,月从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谋德。太阴所居,辰为厌日,厌日不可以举百事。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故为奇辰,数从甲子始,子母相求,所合之处为合,十日十二辰,周六十日,凡八合,合於岁前则死亡,合於岁后则无殃……’《淮南》所谓雄者阳建也,雌者阴建也。阴建亦谓之厌。八合犹八会也。”
(3).道教谓阐述最高教义之书。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校而论之,八会之书,是书之至真,建文章之祖也。”云笈七籤卷四四:“八会开张,九愿同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