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41分类词汇 41
《漢語大詞典》:胀满(脹滿)
(1).中医病名。《素问·脉要精微论》“胃脉实则胀” 唐 王冰 注:“脉实者,气有餘,故胀满。”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旧枳实条内称:‘除胸脇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清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皆是枳实之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胀满:“胀满有湿热、寒湿、气积、食积、血积。”
(2).饱满发胀。 宋 梅尧臣 《雍丘遇雨》诗:“饮水徒胀满,渴喉殊非蠲。” 鲁迅 《彷徨·幸福的家庭》:“他觉得头里面很胀满,似乎丫丫叉叉的全被木柴填满了。”
《漢語大詞典》:食伤(食傷)
中医病名。伤食。比喻食过量而郁积不化。 郭沫若 《集外·从典型说起》:“本来也还想多写一些,但就因为种种的关系,又怕使读者食伤,仅仅成了半打便告了终结。”
《國語辭典》:寒厥  拼音:hán jué
中医上指患者四肢逆冷,面青腹病,不省人事。
《漢語大詞典》:虫气(蟲氣)
中医病名。旧谓人体寄生虫可由寒湿气郁结化成,故称。《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病蟯得之於寒溼,寒溼气宛篤不发,化为虫。臣 意 所以知 薄吾 病者,切其脉,循其尺,其尺索刺麤,而毛美奉髮,是虫气也。”
《漢語大詞典》:脱血
中医病名。因先天禀赋不足,或思虑、劳倦、房事、酒食所伤,或慢性出血,以至真阴亏损,血海空虚而成。《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血枯经闭》:“脱血过淫产乳众,血枯渐少不行经。”注:“失血过多,面与爪甲之色俱浅淡黄白,乃脱血病也。”
《漢語大詞典》:悬饮(懸飲)
中医病名。指水液停留于两胁的水饮病。症状为一侧或两侧胸腔积水,胁肋胀满,气短息促,咳吐疼痛。类似渗出性胸膜炎等病患。《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脇下,欬吐引痛,谓之悬饮。”
《漢語大詞典》:食挂(食掛)
中医病名。症状为闻荤腥味即呕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史载之 治 朱师古 之食掛, 徐嗣伯 治老姥之针疽。”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篇·手太阴经肺藏脉证三之一:“按 宋 人《閒窗括异志》云:‘ 眉州 朱师古 得疾,闻荤腥即呕,医莫能治。 史载之 曰:……此疾在经中名食掛,《素问》肺叶焦热掛是也。’”
《漢語大詞典》:疰忤
中医病名。犹中恶。 宋 文同 《蒲生锺馗》:“下有三鬼相啸聚,初行谁家作疰忤。”参见“ 中恶 ”。
《國語辭典》:中恶(中惡)  拼音:zhòng è
暴病而死。《三国志。卷五○。吴书。妃嫔传。吴主权潘夫人传》:「诸宫人伺其昏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唐。薛调《无双传》:「忽闻帘下极闹,云:『内家中恶』。」
《漢語大詞典》:寒疝
(1).中医病名。症见腹中拘挛,绕脐疼痛,恶寒肢冷而汗出。多为寒邪凝滞腹内所致。东观汉记·邓训传:“太医 皮巡 从猎 上林 还,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时 训 直事,闻 巡 声,起往问之。 巡 曰:‘冀得火熨背。’ 训 身至 太宫门 ,为求火不得,乃以口嘘其背,復呼同庐郎共更嘘,至朝遂愈。”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遶脐痛苦,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
(2).中医指疝气的一种。症见阴囊肿硬而冷,睾丸痛,喜暖畏寒或形寒足冷等。
《漢語大詞典》:寒疮(寒瘡)
中医病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有面上及遍身生疮,如猫眼,有光彩,无脓血,痛痒不恒者,寒疮也,鸡、鱼、葱、韭治之。”
《漢語大詞典》:膈噎
中医病名。有胸腹胀痛、下咽困难、常打嗝等症状。 清 方苞 《方曰崑妻李氏墓表》:“ 孝丰 府君病膈噎,长子 曰岱 割股以进。”
《漢語大詞典》:热厥(熱厥)
中医病名。因受邪热,阻碍阳气流通,而使手足逆冷的病。《素问·厥论》:“阴气衰於下,则为热厥。”
《漢語大詞典》:溢饮(溢飲)
中医病名。因口渴暴饮,以致水气外溢于肌肤肠胃的一种疾病。《素问·脉要精微论》:“其耎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王冰 注:“面色浮泽,是为中湿,血虚中湿,水液不消,故言当病溢饮也。以水饮满溢,故渗溢而易(溢)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漢語大詞典》:脏躁症(臟躁症)
中医病名。主要症状为神躁不宁,哭笑无常。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妇人臟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下)》:“要这么大叫,可见不平之极了,倘不豫先知道性别,是会令人疑心生了脏躁症的。”
《國語辭典》:牙疳  拼音:yá gān
中医上指齿龈红肿、腐烂的病症。也称为「齿槽脓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