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52,分44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饭量
评话
私土
私善
私撰
私历
私黩
私辰
口音
选读
私益
私威
私殊
私嗜
半个人
《國語辭典》:饭量(飯量)  拼音:fàn liang
食量。如:「他的胃口真好,饭量大如牛。」
《國語辭典》:评话(評話)  拼音:píng huà
一种讲唱文学。参见「平话」条。《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过了两个月,却是韩夫人设酒还席。叫下一名说评话的先生,说了几回书。」
《漢語大詞典》:私土
指个人所有的土地或封地。《公羊传·成公十二年》:“王者无外,此其言出何?自其私土而出也。” 何休 注:“私土者,谓其国也。”
《漢語大詞典》:私善
(1).犹私惠。不以法为标准而实行的恩惠。《商君书·君臣》:“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五官分而无常则乱;法制设而私善行,则民不畏刑。”
(2).个人的善行。韩非子·奸劫弑臣:“为私善,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漢語大詞典》:私撰
个人撰写,私自著述。 唐 刘知几 史通·正史:“先是, 魏 时京兆 鱼豢 私撰《魏略》,事止 明帝 。”新五代史·司天考一:“ 周 广顺 中,国子博士 王处訥 ,私撰《明玄歷》于家。”宋史·张昭传:“ 张昭 有史材,尝私撰《同光实录》十二卷。”
《漢語大詞典》:私历(私歷)
个人的履历。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一日邻房吏,偶以私歷一道,置在案间。”
分類:个人履历
《漢語大詞典》:私黩(私黷)
个人的耻辱。 南朝 宋 傅亮 《让尚书仆射表》:“备之前誥,必将上增国垢,下招私黷。”
分類:个人耻辱
《漢語大詞典》:私辰
个人用的时光。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休澣自公日,晏慰及私辰。”
分類:个人时光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也称为「口气」、「口吻」。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國語辭典》:选读(選讀)  拼音:xuǎn dú
1.选修适当的课程就读。如:「在大学你选读了那些课程?」
2.选择精要作品研读。如:「小说选读」。
《国语辞典》:私益  拼音:sī yì
个人的利益。相对于公益而言。如:「每个人都不应该将私益置于公益之上。」
《漢語大詞典》:私威
个人的威势。韩非子·用人:“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而下无愚拙之诛。故上君明而少怒,下尽忠而少罪。”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 吴王 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賑赡穷小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之心作。”
分類:个人威势
《漢語大詞典》:私殊
指个人的特殊好恶。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昔之通乎此数者,不为剖判之行,必广其风度,无挟私殊,博其交通,靡怀曲异。”
《漢語大詞典》:私嗜
个人嗜好。后汉书·仲长统传:“奔其私嗜,骋其邪欲。”
分類:个人嗜好
《国语辞典》:半个人(半个人)  拼音:bàn ge rén
即一个人。誇张的说法,用于否定句中。如:「她依照约定的时间到教室,没想到却连半个人也没有。」《董西厢》卷八:「觑著一丈来高石阶级褰衣跳,衙内每又没半个人扯著,头札番身吃一个大碑落。」《红楼梦》第七七回:「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