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5,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丧祭
母丧
丧葬
免丧
死丧
心丧
丧礼
丧师
丧亡
亲丧
丧纪
丧纪
丧家
丧家
除丧
《國語辭典》:丧祭(喪祭)  拼音:sāng jì
1.死者安葬后举行的祭祀,性质属于凶礼。《礼记。檀弓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从来丧祭称家之有无,她自己既不能尽心,要你多费,她必不安。」
2.丧礼和祭礼。《书经。武成》:「重民五教,惟食丧祭。」
《漢語大詞典》:吉祭
(1).古丧礼,既虞之后,卒哭而祭,谓之“吉祭”。虞,葬后拜祭。礼记·檀弓下:“是月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
(2).古礼,天子三年丧毕,奉神主入宗庙以吉礼祭之。清史稿·礼志五:“其因时祫祭者,古礼天子三年丧毕,合先祖神饗之,谓之吉祭。”
《国语辞典》:母丧(母丧)  拼音:mǔ sāng
母亲去世。如:「他近遭母丧,神情看起来十分憔悴。」《明史。卷二四一。陈道亨列传》:「遭母丧,家燬于火,僦屋以居。」
《國語辭典》:丧葬(喪葬)  拼音:sāng zàng
办理人死后的一切事宜。《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儒林外史》第四○回:「丧葬已毕,家产都已赔完了。」
《國語辭典》:免丧(免喪)  拼音:miǎn sāng
脱除父母的丧服。《礼记。杂记下》:「免丧之外,行于道路。」
《漢語大詞典》:死丧(死喪)
(1).死亡。《诗·小雅·常棣》:“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尉缭子·战威:“死丧相救,兵役相从,此民之所励也。”三国志·蜀志·后主传:“ 会 ( 钟会 )既死, 蜀中 军众钞略,死丧狼籍,数日乃安集。”
(2).指丧葬之事。《汉书·食货志上》:“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 唐 元稹 《崔公墓志铭》:“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内外死丧婚嫁之不能自持者,莫不己任之。”
《國語辭典》:心丧(心喪)  拼音:xīn sāng
古时弟子为师长守丧,不著丧服而心存哀悼,称为「心丧」。《礼记。檀弓上》:「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心丧三年。」后用以泛指心中哀伤悼念如守丧一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李尚书夫妇痛哭倍常,认作亲生父母,心丧六年。」
《國語辭典》:丧礼(喪禮)  拼音:sāng lǐ
有关丧事的礼节。《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红楼梦》第一三回:「戴权会意,因笑道:『想是为丧礼上风光些。』」
《漢語大詞典》:丧师(喪師)
(1).谓失去民心。《诗·大雅·文王》:“ 殷 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郑玄 笺:“师,众也。”
(2).谓战败而损失军队。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毛鋭 丧师不加罪。”
《國語辭典》:丧亡(喪亡)  拼音:sàng wáng
灭亡、死亡。《书经。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句下汉。孔安国。传:「殷道不至,故旻天下丧亡于殷。」《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吾不幸中道丧亡,虚废国家大事,得罪于天下。」
《高级汉语词典》:亲丧
父母之丧
分类:亲丧
《國語辭典》:丧纪(喪紀)  拼音:sāng jì
1.丧事。《礼记。乐记》:「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于戚,所以和安乐也。」
2.丧亡与凶年。《周礼。天官。大府》:「山泽之赋,以待丧纪。」
分類:丧事
《漢語大詞典》:丧纪(喪紀)
丧失历纪。汉书·律历志上:“ 三代 既没,五伯之末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记,有《黄帝》《顓頊》《夏》《殷》《周》《鲁历》。”
分類:丧失
《國語辭典》:丧家(喪家)  拼音:sāng jiā
有丧事的人家。如:「死者已矣,劝劝丧家别哀恸过度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修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
分類:丧家
《漢語大詞典》:丧家(喪家)
(1).覆灭家族。 晋 陆机 《五等论》:“ 光武 中兴,纂隆皇统,而犹遵覆车之遗辙,养丧家之宿疾。”
(2).失去家主。 鲁迅 《二心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为确当计,还得添几个字,称为‘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四)》:“遭到两次丧家的小狗,于身心交瘁之余,居然常常单身去 观瀑亭 观瀑,使小说留有强大的余波,更是感人。”
《國語辭典》:除丧(除喪)  拼音:chú sāng
守孝期满,脱除丧服。《礼记。檀弓上》:「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不和,弹之而不成声。」也称为「除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