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94,分3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丘壑
一丘
丘园
丹丘
丘山
林丘
浮丘
比丘
虎丘
丘墟
山丘
荒丘
高丘
圜丘
丘陵
《國語辭典》:丘壑  拼音:qiū huò
1.山峰与河谷。《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之二》:「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宋。王安石〈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也作「邱壑」。
2.山野幽僻的地方。《北史。卷五六。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3.隐居。《文选。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4.比喻深远的意境。宋。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后亦用以比喻心中有数。《官场现形记》第一一回:「毕竟戴大理胸有丘壑,听了此言,恍然大悟道:『是了!是了!』」也作「邱壑」。
《漢語大詞典》:一丘
亦作“ 一邱 ”。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 汉 上有坟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刘去非 《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
(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河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按,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禹宇丘区:“丘之与区,今读则异,然寻按古语,其声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犹谓区为丘,亦古之遗音也。”
《漢語大詞典》:一邱
见“ 一丘 ”。
《國語辭典》:丘园(丘園)  拼音:qiū yuán
1.乡野林园。《易经。贲卦。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旧唐书。卷五五。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
2.隐居的地方。汉。蔡邕〈处士圈典碑〉:「洁耿介于丘园,慕七人之遗风。」《北史。卷六四。韦孝宽等传。论曰》:「怡神坟籍,养素丘园。」
3.隐居、退隐。《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三》:「臣闻髦俊之才,世所希乏,丘园之秀,因时则扬。」
《國語辭典》:丹丘  拼音:dān qiū
昼夜长明的神仙处所。《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唐。韩翃 同题仙游观诗:「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國語辭典》:丘山  拼音:qiū shān
1.山丘。《庄子。则阳》:「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荀子。修身》:「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史记。卷七○。张仪列传》:「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
2.山林、自然界。汉。蔡邕〈陈太丘碑文〉:「遂隐丘山,悬车告老。」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比喻优厚重大。《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禄。」宋。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常平之粟,累经振发,所存无几矣,而饥寒之民所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费丘山。」
4.坟墓。晋。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一:「昔为万乘君,今为丘山土。」
《漢語大詞典》:林丘(林坵)
亦作“ 林坵 ”。亦作“ 林邱 ”。
(1).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元 萨都剌 《次张举韵题皖山金氏绣野亭》:“最喜园林动花竹,不妨城郭带林丘。”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私葬》:“杀气如烟蔽林坵,孤城半掩无人鬭。”
(2).指隐居的地方。 晋 谢安 《兰亭》诗:“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予赋《留穷诗》,以述其志云:‘……穷自有离合,心何偏去留。踟蹰兼晦朔,寂寞且林邱。’”
《漢語大詞典》:林邱
见“ 林丘 ”。
《漢語大詞典》:浮丘
(1).即 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传:“ 浮丘公 接 王子乔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凤笙篇》:“莫学吹笙 王子晋 ,一遇 浮丘 断不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马光 《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 浮丘公 ”。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漢語大詞典》:浮丘公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晋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 浮丘公 ,歘造 蓬莱 巔。”
《國語辭典》:比丘  拼音:bǐ qiū
佛教用语。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为梵语bhikṣu的音译。《大宝积经》卷一:「譬如今世多闻比丘住阿兰若,或聚落中。」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释门大道要参修,开阐宗源老比丘。」也译作「比邱」、「苾刍」。
《國語辭典》:虎丘  拼音:hǔ qiū
山名。位于江苏省吴县西北,为吴王阖闾埋葬处,是苏州的名胜。也称为「海涌山」、「武丘」。
《國語辭典》:丘墟  拼音:qiū xū
1.荒芜的地方。《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文选。班彪。北征赋》:「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
2.形容破败荒凉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明。沈鲸《双珠记》第三八出:「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3.坟墓。宋。陆游 叹老诗:「朋侪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國語辭典》:山丘  拼音:shān qiū
1.山地。汉。张衡〈归田赋〉:「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三国魏。何晏〈景福殿赋〉:「丰侔淮海,富赈山丘。」
2.坟墓。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高级汉语词典》:荒丘
沙丘;丘坡
《漢語大詞典》:高丘
(1). 楚国 山名。《楚辞·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 高丘 之无女。” 王逸 注:“ 楚 有 高丘 之山。女以喻臣。言己虽去,意不能已,犹復顾念 楚国 无有贤臣,心为之悲而流涕也。”一说,泛指高山。见 游国恩 纂义。 唐 杨炯 《西陵峡》诗:“ 楚 都昔全盛, 高丘 烜望 杞 。” 鲁迅 《集外集·湘灵歌》:“ 高丘 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餘春。”
(2).高山。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或大泽而康帝图,或高丘而济王业。” 明 朱茂晖 《登高丘而望远海》诗:“吾登高丘,思与仙人游;吾望远海,仙人又安在?”
(3).复姓。 唐 有 高丘词 。见新唐书·艺文志三
《國語辭典》:圜丘  拼音:yuán qiū
1.天子祭天之坛。亦即后世的天坛。《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
2.仙人的居处。
《國語辭典》:丘陵  拼音:qiū líng
1.土山。也指高低不平的地区。《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文选。班固。东都赋》:「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
2.坟墓。唐。聂夷中〈劝酒〉诗二首之一:「岁岁松柏茂,日日丘陵多。」
3.地理学上指高度次于山岳的起伏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