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罗马法典(罗马法典)  拼音:luó mǎ fǎ diǎn
古代罗马所行的法律。起于西元前五世纪参考雅典法律所订立的《十二木表法》。其主要精神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被證明为有罪之前,均应视为无辜。后查士丁尼为帝,令学者纂为法典,计为四部,集其大成。后来的《拿破崙法典》及《腓特烈法律》皆以此为范本。
《国语辞典》:马丁路得(马丁路得)  拼音:mǎ dīng lù dé
Martin Luther
人名。(西元1488~1546)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者,基督教路德教派的创始人,生于德国萨克森,因教会腐败,极力倡导改革。西元一五一七年发表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点。之后又发表论说,强调信徒可凭信心与上帝直接交通,否定了教皇权威,并提倡在宗教仪式中用方言代替拉丁语,并将圣经译作日耳曼文。后被逐出天主教会,乃另组新教会,从此奠定了基督教的基础。也译作「马丁路德」。
《国语辞典》:蒙古帝国(蒙古帝国)  拼音:méng gǔ dì guó
国名。十三世纪初,由蒙古人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帝国。它不仅获有中原的领导权,更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于是向西征服伊朗和黑海以北的南俄草原,建立四大汗国;向东南征服中国的金、宋,建立元朝。帝国于十四世纪中叶瓦解。
《国语辞典》:塞尔维亚(塞尔维亚)  拼音:sè ěr wéi yà
Serbia
地名。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北部。十五世纪中叶沦为土耳其的统制,西元一八七八年成为独立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南斯拉夫共和国的一部分。自一九九一年元月起,南斯拉夫共和国的组成国马其顿、斯洛维尼亚、克罗埃西亚、波士尼亚一赫塞哥维纳相继宣布主权独立,其中斯、克、波三国于一九九二年成为联合国会员国,而其他二组成国塞尔维亚、蒙特尼哥罗则宣称继承南斯拉夫的国际地位,惟遭联合国否决。
《国语辞典》:贵霜王朝(贵霜王朝)  拼音:guì shuāng wáng cháo
国名。贵霜民族于西元一至五世纪间所建的王朝。统有印度西北及中亚细亚,后被波斯萨珊王朝所灭。
《国语辞典》:海权时代(海权时代)  拼音:hǎi quán shí dài
海上霸权的时代。十六世纪以后的西方各国,由于地理新发现以及海外殖民活动的频繁,而意识到能掌握海洋者也就能称霸世界,于是彼此在航海技术及军器、贸易和行政组织上激烈竞争以求进步,形成「海权时代」的来临。
《国语辞典》:国民革命(国民革命)  拼音:guó mín gé mìng
专指二十世纪初,由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家领导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运动。
《国语辞典》:古典芭蕾  拼音:gǔ diǎn bā lěi
起源于十七世纪的法国宫廷芭蕾,舞姿轻盈而优雅,题材多变。最著名的舞码为《天鹅湖》及《胡桃钳》。
《国语辞典》:华伦泰节(华伦泰节)  拼音:huá lún tài jié
华伦泰为三世纪时罗马基督教的殉教者,亦是情人的护卫者,于西元二六九年二月十四日遭受迫害而死,后以此日为宗教节日,中世纪时始对所钟情的人赠礼物或递情书。也称为「情人节」、「圣瓦伦丁节」。
《国语辞典》:湖畔诗人(湖畔诗人)  拼音:hú pàn shī rén
十九世纪初,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柯勒立基等人,因崇仰卢梭的自然学说,结伴居于英国北部的甘巴兰湖畔,藉山水自然的美景,抒发其清新的思想,自成一派,故被称为「湖畔诗人」。
《国语辞典》:黑暗大陆(黑暗大陆)  拼音:hēi àn dà lù
Dark Continent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欧洲殖民帝国称非洲大陆为「黑暗大陆」。除了表示当地土著的肤色外,亦指欧洲人对中非洲内部的情况一无所知。但并不包括埃及、利比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等北非国家。
《国语辞典》:抚梁易柱(抚梁易柱)  拼音:fǔ liáng yì zhù
形容力大无穷。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纣能倒曳九牛,抚梁易柱。」
《国语辞典》:甘地主义(甘地主义)  拼音:gān dì zhǔ yì
十九世纪印度人甘地(Mohandas K. Gandhi)所提出的「不抵抗」、「不合作」的和平抗争手段。甘地从事印度独立运动,主张一切不与英人合作,亦不以武力抵抗。在经济方面,印人专用印度土产;政治方面,印人不做英人统治印度的官吏。这种消极抗争手段终形成英人与印度之间的无形战争,后来印度独立,得此助益颇钜。
分类:世纪印度
《国语辞典》:克伦威尔(克伦威尔)  拼音:kè lún wēi ěr
Oliver Cromwell
人名。(西元1599~1658)英国政治改革家。于十七世纪初国会与英王相争时加入国会军,为独立党首领,西元一六五三年改行共合政体;杀英王查理第一,废除君主制,解散议院,征服爱尔兰及苏格兰,自任国民总督。也译作「克林威尔」。
《国语辞典》:立体主义(立体主义)  拼音:lì tǐ zhǔ yì
一种二十世纪初叶兴起于法国的绘画运动。主张将自然形象分解成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再以此三种基本形体将自然形象予以重叠组合成画面,造成立体效果。并发展到从不同角度来表现物象,如将人像正侧两面同时画出。或用实物,如纸片、火柴盒等贴在画布上,力求新异。代表画家有毕卡索、勃拉克等。也称为「立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