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6,分2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相与
不与
与人
与其
与天
付与
天与
孰与
与同
容与
无与
无与
心与
与时
所与
《國語辭典》:相与(相與)  拼音:xiāng yǔ
1.相偕、相互。《文选。马融。长笛赋》:「于是游閒公子,暇豫王孙,心乐五声之和,耳比八音之调,乃相与集乎其庭。」《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于是相与结侣,携手俱游。」
2.结交。《后汉书。卷三三。冯鲂传》:「今日相与,尚无所顾。」《儒林外史》第一回:「时知县倚著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相与他?」
3.朋友,交情好的人。《儒林外史》第四回:「工房听见县主的相与到了,慌忙迎到里面客位内坐著,摆上九个茶盘来。」
《國語辭典》:不与(不與)  拼音:bù yǔ
1.不给。《文选。卢谌。览古诗》:「与之将见卖,不与恐致患。」《三国演义》第六回:「衮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瑁推辞不与,岱引军突入瑁营,杀死乔瑁,尽降其众。」
2.不和、不相与。《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至如夏后,两龙载驱,璿台之上,穆满八骏,如舞瑶水之阴。亦有飨云,固不与万民共也。」
分類:不与赞成
《漢語大詞典》:与人(與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國語辭典》:与其(與其)  拼音:yǔ qí
比较连词,表示审决取舍的意思,后面常用不如、不若、宁、宁可等词。《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
《漢語大詞典》:与天(與天)
谓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 韦昭 注:“与天,法天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 尹知章 注:“能持满者,则与天合。”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持满者与天。” 司马贞 索隐:“与天,天与也。言持满不溢,与天同道,故天与之。”
《国语辞典》:付与(付与)  拼音:fù yǔ
拿给、交付。如:「请你把这笔款子付与林先生。」
分类:付与交付
《骈字类编》:天与(天与)
唐 皮日休 太湖诗 其二 晓次神景宫 伊余乏此相,天与形貌恶。
宋 苏辙 将移绩溪令 他年贫富随天与,何日身心听我閒。
分类:天与
《漢語大詞典》:孰与(孰與)
(1).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庄王 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 齐 无 秦 ,则天下集 齐 , 亲弗 必走,则 齐王 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 韩翃 ,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 德宗 曰:‘与诗人 韩翃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2).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汉 班固 《东都赋》:“且夫僻界 西戎 ,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周书·杜杲传:“若使 齐 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
(3).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墨子·耕柱:“ 巫马子 谓 子墨子 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 徐公 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 商君 、 吴起 、大夫 种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 渭 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漢語大詞典》:与同(與同)
(1).与之相同。《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郑玄 笺:“ 卫 之诸臣行如是,不与诸伯之臣同。”《淮南子·泰族训》:“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
(2).犹同。谓与人一齐。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四折:“寡人带酒,与同二人欲要起身,被店主人家扯住。”《水浒传》第六七回:“却説 关胜 与同 宣赞 、 郝思文 ,引领五千军马接来,相近 凌州 。”
分類:与同一齐
《國語辭典》:容与(容與)  拼音:róng yǔ
1.徘徊犹疑。《楚辞。屈原。九章。思美人》:「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文选。班昭。东征赋》:「怅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昏。」
2.安閒自得。《楚辞。屈原。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隆中三顾客〉词:「纶巾羽扇容与,争看列仙儒。」
《漢語大詞典》:无与(無與)
(1).不给予。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亷;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法苑珠林卷六:“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
(2).犹不跟,不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丰 ,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
《漢語大詞典》:无与(無與)
不参预;不相干。左传·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汉书·张汤传:“ 汤 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 汤 无与也,不谢。” 颜师古 注:“与读曰豫。无豫,谓不干其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凡损於物,皆无与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赵康敏:“公子孙自不肖,不能守此业;此宅且数易主人,与某无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民声寂寥,羣志幽閟,岂以为匹夫无与于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虏也。”
《漢語大詞典》:心与(心與)
以心相许。文选·枚乘〈七发〉:“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刘良 注:“心与,心相许也。” 唐 裴度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序:“故 州平 心与, 元直 神交。”
《漢語大詞典》:与时(與時)
追逐时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贡 好废举,与时转货貲。” 裴駰 集解:“与时,谓逐时也。”
《漢語大詞典》:所与(所與)
(1).友好。左传·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结交。后汉书·爰延传:“故 周公 戒 成王 曰‘其朋其朋’,言慎所与也。”
分類:结交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