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韬形灭影(韜形滅影)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韜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漢語大詞典》:韬迹隐智(韜迹隱智)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韜迹隐智,以密其外。”
《國語辭典》:韬光韫玉(韜光韞玉)  拼音:tāo guāng yùn yù
韫,藏。韬光韫玉比喻掩藏才能。宋。洪适《隶释。卷一一。小黄门谯敏碑》:「君商时度世,引己倍权,守静微冗,韬光韫玉,以远悔咎。」
《漢語大詞典》:言外之味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 白石 。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
《漢語大詞典》:颐光(頤光)
犹韬光。谓颐养精神,藏才不露。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次则真知足,知足者则能肥遯勿用,颐光山林。”
分類:韬光不露
《漢語大詞典》:咬人狗儿不露齿(咬人狗兒不露齒)
俗语。比喻凶恶的人不露形迹,或不动声色。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廝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國語辭典》:系风捕景(係風捕景)  拼音:xì fēng bǔ yǐng
形容事物虚妄,没有根据。《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也作「捕风弄月」、「捕风系影」、「捕风捉影」、「捕影拿风」、「捕影系风」、「系风捕景」、「系风捕影」。
《國語辭典》:系风捕景(繫風捕景)  拼音:xì fēng bǔ yǐng
形容事物虚妄,没有根据。如:「这种系风捕景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也作「系风捕景」。
《國語辭典》:系风捕影(繫風捕影)  拼音:xì fēng bǔ yǐng
如风不可系,影不可捕。形容事物虚妄,没有事实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赣水注》:「有二崖,号曰大萧小萧,言萧史所游萃处也。雷次宗云:『此乃系风捕影之论。』」也作「系风捕景」。
《国语辞典》:潜身远迹(潜身远迹)  拼音:qián shēn yuǎn jī
藏身隐居,不露踪迹。汉。贾逵〈上书请宥刘恺〉:「窃见居巢侯刘般嗣子恺,素行孝友,谦让絜清,让封弟宪,潜身远迹,有司不原乐善之心。」
《国语辞典》:潜移阴夺(潜移阴夺)  拼音:qián yí yīn duó
不露痕迹,自然而然的改移转变。《明史。卷二○八。余珊传》:「初每事独断,今戚里左右,或潜移阴夺。」也作「潜移默夺」、「潜移默运」。
《国语辞典》:咬人的狗儿不露齿(咬人的狗儿不露齿)  拼音:yǎo rén de gǒu ér bù lòu chǐ
(谚语)比喻阴险狠毒的人,不露形迹或不动声色。《金瓶梅》第二六回:「你咬人的狗儿不露齿,是言不是语。」
《国语辞典》:逃名晦迹(逃名晦迹)  拼音:táo míng huì jī
隐姓埋名,不露行迹。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俺逃名晦迹,在这深山里隐居,真个无是无非。」
《国语辞典》:避不见面(避不见面)  拼音:bì bù jiàn miàn
躲藏起来不露面。比喻不敢面对现实去解决问题。如:「你老是这样避不见面,也不是办法啊!」
《國語辭典》:遁名匿迹(遁名匿跡)  拼音:dùn míng nì jī
隐姓埋名,不让人知道。如:「他为了怕债主追讨,只好到深山里过著遁名匿迹的日子。」
《漢語大詞典》:戢智
谓不露聪明才识。北史·常景传:“以知命为遐龄,以乐天为大惠。以戢智为从时,以怀愚而游世。”
《漢語大詞典》:不显山,不显水(不顯山,不顯水)
比喻不露痕迹。 梁斌 《红旗谱》四一:“请姑奶奶给 登龙 保亲,想把 严萍 娶过来做媳妇。 冯登龙 以为这样可以不显山不显水的把事情办好,想不到 严知孝 不做主,妈妈一个人同意也办不成。”
分類:不露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