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沈泥
亦作“沉泥”。
(1).沉入泥中。 唐 尚颜 《与陈陶处士》诗:“ 钟陵 城外住,喻似玉沉泥。”
(2).指沉积泥土。如:凡有需要蓄水、缓洪、沉泥、积肥的地方,都根据水势的情况,挖有大小形式不同的坑子。
chén nì
(1).阻滞,不通畅。 清 曹寅 《秋饮》诗:“需生寡所欢,妙理久沉泥。”
(2).指仕途不通,不得官位的贤者。 唐 钱起 《宿新里馆》诗:“每食皆弹鋏,归山耐杖藜。 叔牙 先得路,何日救沉泥?”
《國語辭典》:隔膜  拼音:gé mó
1.情意不相通。如:「关于这件事,他们彼此隔膜,难解心结。」《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区奉仁是久在外任,省城里这些同寅,素来隔膜。」
2.比喻不通晓、不了解的状况。如:「这方面的知识,对我如隔膜。」
《國語辭典》:方头(方頭)  拼音:fāng tóu
不识时务的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七。方头》:「俗谓不通时宜者为方头,陆鲁望诗云,头方不会王门事,尘土空缁白纻衣。」也作「头方」。
《漢語大詞典》:否闭(否閉)
闭塞不通。 汉 蔡邕 《释诲》:“天地否闭,圣哲潜形。” 唐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诗:“亨通与否闭,物理相沉浮。” 宋 司马光 《乞申明求谏诏书札子》:“如此则上恩不得下究,下情不得上通,上下否闭,万事乖失。”
《漢語大詞典》:郁湮(鬱湮)
滞塞不通;郁抑不畅。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物乃坻伏,鬱湮不育。” 杜预 注:“鬱,滞也;湮,塞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鬱湮,餘风不畅。”旧唐书·德宗纪上:“刑法舛繆,忠良鬱湮。”
《漢語大詞典》:专愚(專愚)
谓用心专一而至不通情事。后汉书·朱穆传:“及壮耽学,鋭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队(坠)阬岸。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数马足。”
《漢語大詞典》:碍塞(礙塞)
阻塞不通。 明 袁宗道 《杂说》:“愚意谓当云己立未充,故时有滞执处,时有碍塞处。於此但假渐习薰修,久之不怠,徐徐当彻去矣。”
《漢語大詞典》:蹇踬(蹇躓)
(1).困顿颠仆;不顺利。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之二:“低心於蹇躓之辰,忍耻於恓惶之日哉。”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蹇躓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 明 高攀龙 《答叶台山书》:“恨稟赋庸下,愈鞭策愈蹇躓不前。”
(2).指驽马。 唐 元稹 《野节鞭》诗:“誓以鞭姦顽,不以鞭蹇躓。” 唐 陈去疾 《赋得骐骥长鸣》诗:“何言从蹇躓,今日逐腾驤。”
(3).文辞滞涩;不通畅。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 子显 ( 萧子显 )虽文伤蹇躓,而义甚优长。”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言简者最忌局促,局促则必有滞累……非有红罏点雪之襟宇,则方欲驰骋,忽尔蹇躓;意在矜庄,祇成疲苶。”
《國語辭典》:鄙固  拼音:bǐ gù
浅陋守旧,不知变通。《楚辞。屈原。九章。怀沙》:「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后汉书。卷四五。袁张韩周列传。周荣》:「臣等既愚闇,而诸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每为诏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或以不能而专己自由,辞多鄙固。」
《漢語大詞典》:县度(縣度)
汉 时 西域 山名。其山溪谷不通,以绳索悬缒而过,故名。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若夫 县度 之厄,素举足而已矣。”汉书·西域传上·乌秅国:“其西则有 县度 …… 县度 者,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云。”后汉书·班超传:“ 超 遂踰 葱领 ,迄 县度 。”
《漢語大詞典》:滞塞(滯塞)
阻塞不通。《诗·小雅·四月》“滔滔 江 汉 ” 唐 孔颖达 疏:“纪理众川,使不壅滞者,谓众川有所注入, 江 汉 能统引之,不使其水壅遏滞塞,常时通流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余尝考古官制,检搜羣书,不过两月之久,偶作一诗,觉神思滞塞,亦欲于故纸堆中求之。” 郭沫若 《高渐离》附录《剧本写作的经过》:“今晨起开始写新第二幕,进行颇速,思绪层出,写到后来生了滞塞。”
《漢語大詞典》:庸塞
庸鄙不通。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 刘义綦 ﹞凡鄙无识知,每为 始兴王 濬 兄弟所戏弄。 濬 尝谓 义綦 曰:‘ 陆士衡 诗云:营道无烈心。其何意苦阿父如此?’ 义綦 曰:‘下官初不识,何忽见苦。’其庸塞可笑类若此。”
分類:庸鄙不通
《漢語大詞典》:道茀
野草塞路而难于通行。国语·周语中:“火朝覿矣,道茀不可行。” 韦昭 注:“草秽塞路为茀。”后泛指路途不通。 唐 段成式 《好道庙记》:“是时陆擅蛇虎,水制蛟螭,道茀路絶,一境相恐。”《花月痕》第十一回:“ 痴珠 多情人,既深毁室之伤,復抱堕楼之痛。牵萝莫补,剪纸难招,明知乌鸟伤心,鴒原急难,而道茀难行,力穷莫致。”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岂其道茀不可行,故硕士艰于出世。”
《漢語大詞典》:聋瘖(聾瘖)
亦作“ 聋喑 ”。 聋哑。比喻沉闷闭塞、上下情不通的局面。晏子春秋·谏下十七:“下无言则上无闻矣。下无言,则吾谓之瘖;上无闻,则吾谓之聋。聋瘖,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子华子·晏子问党:“聋喑之朝,上有放志,而下多忌讳。”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鐘吕久不鸣,乾坤尽聋喑。”
《漢語大詞典》:关格(關格)
(1).中医学病症名。“关”为大小便不通,“格”为饮食即吐,并称“关格”。亦专指大小便不通的病症。《素问·脉要精微论》:“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小便闭遗尿死证》:“呕噦尿闭为关格。”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游为痺顽,尼为否塞;疏为洞盪,节为关格。”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关格大小便不通候》:“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
(2).中医学术语。《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