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穷塞(窮塞)
荒远的边塞。 宋 欧阳修 《松门》诗:“可怜胜境当穷塞,飜使留人恋此邦。”
分類:荒远边塞
《漢語大詞典》:三举(三舉)
(1).三次杀牲备膳。举,杀牲盛馔。《周礼·天官·膳夫》:“王齐日三举。” 孙诒让 正义:“王齐日,朝食盖用大牢,日中及夕食,则或少牢或特牲,故云三举。”
(2).谓哭泣三次。孔丛子·陈士义:“﹝ 郈成子 ﹞闻 宁喜 作难,右宰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
(3).三度举事。新五代史·梁臣传·敬翔朱珍等传论:“盖自 高駢 死, 唐 以 梁 兼统 淮南 ,遂与 孙 、 杨 争,凡三十年间,三举而三败。”
(4).指三期科考。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不,指文理不通。殿三举,即指停止科考资格三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科场·预传考官:“各省改遣京官主试,定於今上之乙酉,至辛卯则三举矣。”
《國語辭典》:滞碍(滯礙)  拼音:zhì ài
阻碍不通。《书经。囧命》「昔在文武,聪明齐圣」句下汉。孔安国。传:「聪明视听远,齐通无滞碍。」唐。韩愈 与孟尚书书:「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也作「窒碍」。
《漢語大詞典》:阻节(阻節)
阻塞不通。朱子语类卷七三:“《易九·节》:‘説以行险’, 伊川 之説是也。説则欲进,而有险在前,进去不得,故有止节之义。又曰:‘节,便是阻节之意。’”文献通考·国用三:“一则以备中都缓急,二则以防漕渠阻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粮道阻节,现开路摺运,乞朝廷指挥,讨除后患。”
《國語辭典》:魔障  拼音:mó zhàng
妨碍修行的内在或外在因素。《西游记》第三六回:「你看那里山势崔巍,须是要仔细提防,恐又有魔障侵身也。」《老残游记二编》第四回:「你本是有大根基的人,只因为贪恋利欲,埋没了你的智慧,生出无穷的魔障。」
《漢語大詞典》:蹇拙
(1).艰难困拙;不顺利。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可能因蹇拙,便合老沧浪。”《水浒传》第四二回:“这伙人再入庙里来搜看, 宋江 道:‘我命运这般蹇拙,今番必是休了。’” 清 周亮工 《甫发钱塘一仆失足溺水悼之》诗:“重来予蹇拙,独累尔烦寃。”
(2).谓文词拙劣,不通畅。 明 张居正 《遵诏自陈不职疏》:“文词蹇拙,无以参著作而藻皇猷。”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一百十五回本《忠义水滸传》……惟文词蹇拙,体製纷紜,中间诗歌,亦多鄙俗。”
《漢語大詞典》:盘折(盤折,盤摺)
盘折:回环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 汉水 ﹞又南逕 阳都坂 东,坂自上及下盘折十九曲。” 宋 林逋 《中峰》诗:“ 中峰 一径分,盘折上幽云。” 清 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迭馆者,楼上作轩,轩上再作平臺,上下盘折重迭四层。”
盤摺:犹佶屈。曲折而不通畅。 宋 叶适 《〈周会卿诗〉序》:“ 周会卿 诗本与 潘德久 齐称,盘摺生语有若天设, 德久 甚畏之。”
《國語辭典》:填塞  拼音:tián sè
1.充塞、填满。《魏书。卷九三。恩倖列传。赵脩》:「脩之葬父也,百僚自王公以下无不吊祭,酒犊祭奠之具,填塞门街。」《三国演义》第五○回:「传下号令,教老弱中伤军士在后慢行,强壮者担土束柴,搬草运芦,填塞道路。」
2.堵塞。汉。班彪〈北征赋〉:「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阨灾。」
《國語辭典》:死路  拼音:sǐ lù
1.不能通行的路。《老残游记》第八回:「可了不得!我们走差了路,走到死路上了。」
2.比喻步上毁灭之途。《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你可晓得你家里的父母,还在那里等你们显亲扬名哩!为甚只顾走到死路上去?」
《國語辭典》:私下  拼音:sī xià
暗中、不公开、不欲人知。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教我把罪犯私下招承,不比那小去处官司孔目。」《文明小史》第三四回:「两人私下算计,只须收到一百二十位学生,已有很大一笔出息。」也作「背人」。
《漢語大詞典》:浅涩(淺澀)
谓水浅不通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泗水 冬春浅涩,常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从此溪。”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缙云鲙飞》:“ 縉云县 溪涧浅涩,寻常无大鱼。”《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因 丹徒 运河 浅涩异常,委 武进 吴令 往 孟瀆河 测量存水尺寸及桥座情形。”
《國語辭典》:困学(困學)  拼音:kùn xué
遇到困难,才发愤学习。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后指刻苦勤学。宋。朱熹 困学诗:「困学工夫岂易成?斯名独恐是虚称。」
《漢語大詞典》:否塞
(1).闭塞不通。后汉书·周举传:“阴阳闭隔,则二气否塞。”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因之成否塞,十载真契阔。” 宋 苏辙 《太皇太后以旱赐门下诏》:“上下否塞,情之不通者非一。” 严复 《救亡决论》:“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
(2).犹困厄。《亢仓子·政道》:“赦不欲数,赦数则恶者得计,平人生心,而贤良否塞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逸伦之士,不以否塞而薄其节。”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 陈衍 元诗纪事·黄公望引 明 汪砢玉 珊瑚网:“气象萧索,有贤人在下位之象。岂感当时胡运否塞,高流隐遁而为是歟?”
《國語辭典》:老悖(老誖)  拼音:lǎo bèi
年老糊涂,不通事理。《汉书。卷七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疏广》:「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宋。周必大 敷文阁直学士陈公神道碑:「予虽老悖,尚能追记大略,乃序而铭之。」
《漢語大詞典》:迂滞(迂滯)
(1).迂阔,不通达。后汉书·儒林传论:“且观成名高第,终能远至者,盖亦寡焉,而迂滞若是矣。”
(2).谓河道曲折处淤塞而不通畅。 宋 朱长文 《吴郡图经续记·治水》:“儒者 傅肱 ,欲决 松江 之 千墩 、 金城 诸滙,涤去迂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