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豪放不羁(豪放不羈)  拼音:háo fàng bù jī
豪迈奔放而不可羁束。如:「她为人豪放不羁,是女中豪杰。」
《分类字锦》:不羁不绊(不羁不绊)
扬雄交州牧箴交州荒裔水与天际爰自开辟不羁不绊
分类:州郡
《國語辭典》:跌宕不羁(跌宕不羈)  拼音:dié dàng bù jī
放纵心志,不受拘束。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四。潘庭坚王实之》:「殿试第三人,跌宕不羁,傲侮一世。」也作「跌荡不羁」。
《國語辭典》:跌荡不羁(跌蕩不羈)  拼音:dié dàng bù jī
放纵心志、不受拘束。《宣和书谱。卷六。正书四。宋。石延年》:「遂入馆,跌荡不羁,剧饮尚气节,视天下无复难事,不为小廉曲谨以投苟合。」
《國語辭典》:落魄不羁(落魄不羈)  拼音:luò tuò bù jī
性情疏狂,不受拘束。明。韩昂《图绘宝鉴续编。皇明》:「明杜君泽,号小痴,姑苏人。善楷书,工山水,嗜酒。流寓高邮,落魄不羁,以酒卒。」也作「拓落不羁」、「落拓不羁」。
《國語辭典》:落拓不羁(落拓不羈)  拼音:luò tuò bù jī
性情疏狂,不受拘束。《孽海花》第三一回:「恃才傲物,落拓不羁。」也作「拓落不羁」、「落魄不羁」。
《國語辭典》:落拓不羁(落拓不羈)  拼音:luò tuò bù jī
性情疏狂,不受拘束。《孽海花》第三一回:「恃才傲物,落拓不羁。」也作「拓落不羁」、「落魄不羁」。
《漢語大詞典》:磊浪不羁(磊浪不羈)
同“ 磊落不羇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季友:“工诗,性磊浪不羈,爱奇务险,远出常性之外。”
《國語辭典》:磊落不羁(磊落不羈)  拼音:lěi luò bù jī
形容胸怀坦白,行为不受约束。清。戴名世〈曹氏怪石记〉:「今夫天下磊落不羁之人,雅量高致之士,于世间之嗜好一切不以屑意,而其性情必有所寄托,未有泊然颓然绝无所寓意者也。」
《漢語大詞典》:磊瑰不羁
同“ 磊落不羇 ”。 宋 陈亮 《祭薛士隆知府文》:“余行天下,窃有志於当世。其道德纯明可为师表者,执贄进见,获听微言於下风;退而从磊瑰不覉之士,接杯酒之欢,笑歌起舞,往往自以为一世之雄。”
《國語辭典》:清狂  拼音:qīng kuáng
1.狂放不羁。《文选。左思。魏都赋》:「仆党清狂,怵迫闽濮。」唐。杜甫〈壮游〉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2.痴狂。《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昌邑哀王刘膊传》:「察故王衣服言语跪起,清狂不惠。」《南史。卷三十六。江夷传》:「子徽亦有文采,而清狂不慧,常以父为戏。」
分類:放逸不羁
《國語辭典》:颓然(頹然)  拼音:tuí rán
乏力欲倒的样子。《晋书。卷四四。李胤传》:「容貌质素,颓然若不足者,而知度沉邃,言必有则。」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國語辭典》:商略  拼音:shāng lüè
1.讨论、筹划。《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
2.估计、料想。宋。黄庭坚 醇道得蛤蜊复索舜泉诗:「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宋。陆游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商略前身是飞燕,玉肌无粟立黄昏。」也作「商量」。
3.酝酿。宋。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词:「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也作「商量」。
《國語辭典》:遐心  拼音:xiá xīn
1.疏远而不亲附的心。《诗经。小雅。白驹》:「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2.想要远离尘俗而归隐的心。南朝齐。高帝〈塞客吟〉:「悟樊笼之或累,怅遐心以栖玄。」
《漢語大詞典》:狂奴
(1).狂放不羁的人。 南朝 梁武帝 《答萧琛》诗:“勿谈兴运初,且道狂奴异。” 明 宋濂 《王冕传》:“﹝ 王冕 ﹞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欢,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 清 孙枝蔚 《自题辛酉诗卷》诗:“豪士狂奴旧有名,飞扬跋扈竟何成。”
(2).为自嘲之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王西樵 责以诗云:‘谁为公画此策者,狂奴恨不鞭其背!’” 柳亚子 《秋夜不寐有怀佩宜内子红梨》诗:“诗成留待相逢日,端笑狂奴苦费才。”参见“ 狂奴故态 ”。
(3).凶暴之徒。《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数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护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
《國語辭典》:狂奴故态(狂奴故態)  拼音:kuáng nú gù tài
汉朝时严光和司徒侯霸为好友,侯霸为官时,派人送信给严光,严光回信教训他要怀仁辅义,不要阿谀奉迎。汉光武帝看信后,笑说:「狂奴故态也」。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严光传》。比喻藐视权贵、狂放不羁者的老脾气。唐。陆龟蒙 严本颡台诗:「片帆竿外揖清风,石立云孤万古中。不是狂奴为故态,仲华争得黑头公。」
《國語辭典》:侧帽(側帽)  拼音:cè mào
斜戴著帽。《周书。卷一六。独孤信传》:「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宋。陆游 早行诗:「凭鞭寻断梦,侧帽受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