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求剑刻舟(求剑刻舟)  拼音:qiú jiàn kè zhōu
比喻固执不知变通。参见「刻舟求剑」条。宋。严仁〈归朝欢。五月人间挥汗雨〉词:「变化往来无定所,求剑刻舟应笑汝。」
《国语辞典》:好学不倦(好学不倦)  拼音:hào xué bù juàn
喜好学习而不知疲倦。《史记。卷四○。楚世家》:「昔我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宠于献公。好学不倦。」《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
《国语辞典》:公示送达(公示送达)  拼音:gōng shì sòng dá
法院不知受投递者的所在地,或应在外国投递而不能依各种方式投递的时候,则贴于揭示处或登报以代投递,称为「公示送达」。
《国语辞典》:刚愎性成(刚愎性成)  拼音:gāng bì xìng chéng
天生的倔强性格,固执己见而不知变通。如:「他这人刚愎性成,你别想改变他那死硬脾气。」
《国语辞典》:刻足适屦(刻足适屦)  拼音:kè zú shì jù
比喻勉强求合,拘泥旧例而不知变通。如:「吸收别人的经验,应力求灵活运用,切忌刻足适屦。」也作「削足适履」。
《国语辞典》:拘拘儒儒  拼音:jū jū rú rú
拘守成法,不知因势制宜。元。杨奂〈东游记〉:「与其终身拘拘儒儒于二百里之内者,不亦异乎?」
《国语辞典》:慌忙无措(慌忙无措)  拼音:huāng máng wú cuò
心中慌乱,不知如何是好。《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他每两个心中慌忙无措,听得说了,便一刻也迟不得,急忙备了行李,雇了船只。」
《国语辞典》:怀恶不悛(怀恶不悛)  拼音:huái è bù quān
悛,改过。怀恶不悛指心怀奸恶,不知悔改。《周书。卷六。武帝纪下》:「而彼怀恶不悛,寻事侵轶,背言负信,窃邑藏奸。」
《国语辞典》:诲而不倦(诲而不倦)  拼音:huì ér bù juàn
教导人有耐心而不知疲倦。汉。蔡邕〈彭城姜肱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然犹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也作「诲人不倦」。
《国语辞典》:截趾适屦(截趾适屦)  拼音:jié zhǐ shì jù
比喻勉强求合,生搬硬套而不知变通。参见「削足适履」条。《后汉书。卷六二。荀淑传》:「截趾适屦,孰云甚愚?」
《国语辞典》:骄奢无度(骄奢无度)  拼音:jiāo shē wú dù
傲慢、奢侈,不知节制。《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黄巢既称帝,便骄奢无度,命朱温统兵二十万攻河中。」
《国语辞典》:三头马车制(三头马车制)  拼音:sān tóu mǎ chē zhì
1.西元一九六○年,由前苏联总理赫鲁雪夫主张,废除联合国秘书长一职,而由东、西及中立三方各推一人,共同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实行集体领导的制度。
2.比喻领导阶层分裂,下级不知何所遵从。如:「这种三头马车制的管理,各说各话,真不知该听谁的。」
《国语辞典》:善意第三人  拼音:shàn yì dì sān rén
指不知他人间法律关系内容之人,泛指不知情的第三人。
《国语辞典》:绵袄改被窝(绵袄改被窝)  拼音:mián ǎo gǎi bèi wō
(歇后语)不知所从。因棉袄若改成被窝,则不够长,无法同时盖到头和脚,也就是两头无法兼顾。《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正应了句外话,叫作绵袄改被窝,两头儿苦不过来了。」
《国语辞典》:马不知脸长(马不知脸长)  拼音:mǎ bù zhī liǎn cháng
(谚语)比喻人不知自己的缺点。如:「他真是马不知脸长,不知自丑,竟讲出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