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阮郎迷
(1).比喻留恋女色,迷不知返。 唐 李冶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诗:“归来重相访,莫学 阮郎 迷。”参见“ 阮郎 ”。
(2). 唐 教坊曲名。以 唐 女道士 李冶 诗有“莫学 阮郎 迷”句得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阮郎迷》、《牧羊怨》。” 任半塘 笺注:“此调託于神仙故事,乃道家之曲……女冠 李冶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云:‘妾梦经 吴苑 ,君行到 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 阮郎 迷’,亦可证。 五代 调中尚存《阮郎归》,可能创始时先‘归’后‘迷’,为故事之两段情节,两曲皆戏曲也。”
(2). 唐 教坊曲名。以 唐 女道士 李冶 诗有“莫学 阮郎 迷”句得名。 唐 崔令钦 《教坊记·曲名》:“《阮郎迷》、《牧羊怨》。” 任半塘 笺注:“此调託于神仙故事,乃道家之曲……女冠 李冶 《送阎二十六赴剡县》云:‘妾梦经 吴苑 ,君行到 剡溪 。归来重相访,莫学 阮郎 迷’,亦可证。 五代 调中尚存《阮郎归》,可能创始时先‘归’后‘迷’,为故事之两段情节,两曲皆戏曲也。”
《漢語大詞典》:借训(借訓)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 清 刘淇 《〈助字辨略〉自序》:“借训,如‘学之为言效也’、‘斋之为言齐也’是也。”按此言以“效”训“学”、以“齐”训“斋”,谓之借训。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宋半塘 ﹞为《説文解字疏》,详赡辨博,又益以附、借、备三门,如水部‘沛’字,本 辽东 水名,附训为泽,借训为大,为仆,此皆见於经传者。若见於史者,如《汉书·礼乐志》:‘神哉沛。’ 师古 注:‘沛,疾也。’ 司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师古 注:‘感动。’又《大人赋》:‘沛艾赳螑。’注:‘ 张揖 曰:沛艾,駊騀也。’则谓之备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学。附者,《説文》无此训,以经注训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与附益无二;又非通借之借,意当时必有一説以处之,不可得闻矣。”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宋半塘 ﹞为《説文解字疏》,详赡辨博,又益以附、借、备三门,如水部‘沛’字,本 辽东 水名,附训为泽,借训为大,为仆,此皆见於经传者。若见於史者,如《汉书·礼乐志》:‘神哉沛。’ 师古 注:‘沛,疾也。’ 司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师古 注:‘感动。’又《大人赋》:‘沛艾赳螑。’注:‘ 张揖 曰:沛艾,駊騀也。’则谓之备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学。附者,《説文》无此训,以经注训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与附益无二;又非通借之借,意当时必有一説以处之,不可得闻矣。”
《漢語大詞典》:以玉抵鹊(以玉抵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