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留  拼音:bù liú
1.不停留、不稽留。《文选。邹阳。上书吴王》:「高皇帝烧栈道,灌章邯,兵不留行。」唐。李善。注:「言攻之易,故不稽留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天长地久岁不留,俟河之清祗怀忧。」
2.不留意、不耽溺。《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文选。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3.不保留、不剩馀。《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4.不挽留,同意别人离开。如:「既然你还有事,我就不留你吃饭了!」
《国语辞典》:不留心  拼音:bù liú xīn
不留意,不多加小心或注意。如:「天气多变,不留心,便感冒。」《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儿又并没露出一点坏形来。贾琏来家时,见了凤姐贤良,也便不留心。」
《国语辞典》:不留神  拼音:bù liú shén
不留心,不多加小心或注意。如:「小孩子顽皮,不留神,会摔跤。」《红楼梦》第三六回:「如今天气热,睡觉都不留神,哄他带上了,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也就不怕了。」
《漢語大詞典》:王不留行
植物名。石竹科,一年生草本。叶对生,初夏开淡红小花。中医以其种子入药。《神农本草经》卷一:“王不留行,味苦平。主金创,止血逐痛,出刺,除风痹内寒。久服轻身耐老,增寿。生山谷。”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王不留行:“此物(王不留行)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吝啬者常借以示拒客之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俭啬:“ 卫江州 在 寻阳 ,有知旧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餉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餉,便命驾。 李弘范 闻之曰:‘家舅刻薄,乃復驱使草木。’” 明 袁宏道 《送医者黄生谒东诸侯》诗:“橘老柑黄不奈何,飘然艇子出烟波。而今海上单方几,王不留行一味多。”
《国语辞典》:毫不留情  拼音:háo bù liú qíng
一点也不顾及情面、丝毫不留馀地。如:「他毫不留情地攻讦对手,引起了众人的强烈不满。」
《国语辞典》:学了个不留(学了个不留)  拼音:xué le ge bù liú
详详细细的述说一遍。《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小浓袋回家,将素姐在任里作的那业贯,都学了个不留。」
分类:述说一遍
《国语辞典》:举手不留情(举手不留情)  拼音:jǔ shǒu bù liú qíng
做事不讲情面。《西游记》第二一回:「常言道:『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你外公手儿重重的,只怕你挨不起这一棒!」
《国语辞典》:不留体统(不留体统)  拼音:bù liú tǐ tǒng
不合体统,与身分地位或已定的礼仪规范不相符合。《红楼梦》第六○回:「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佩服。……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
《国语辞典》:不留一字  拼音:bù liú yī zì
原指修改文章甚为严格,最后竟使原稿的每一字句都被更动。现今泛称文稿被删改到与原貌不同。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三。文贵精工》:「世传欧阳公平昔为文,每草就纸上,净讫即黏挂斋壁,卧兴看之,屡思屡改,至有终篇不留一字者,盖其精如此。」
《国语辞典》:寸甲不留  拼音:cùn jiǎ bù liú
不留下一兵一卒。《薛仁贵征辽事略》:「臣当写其计,要退唐兵,寸甲不留。」
分类:不留留下
《國語辭典》:鸡犬不留(雞犬不留)  拼音:jī quǎn bù liú
鸡狗都不留活命。比喻残酷的杀戮或抢劫。《痛史》第六回:「探马报说沿江上下全是元兵,江阴已经失守,常州已经被屠,常州城内鸡犬不留。」
《國語辭典》:不留馀地(不留餘地)  拼音:bù liú yú dì
逼人太甚,不留情面,绝不留下可供转圜的退路。如:「老总狠狠骂了他一顿,简直就是不留馀地。」
《國語辭典》:寸草不留  拼音:cùn cǎo bù liú
1.连一点小草都不存留。《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谁想这年一秋无雨,作了个旱荒,寸草不留。」
2.斩除得乾乾净净。比喻消灭殆尽。《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随顺了,不去难为你合家老小;若不随顺,将他家寸草不留。」
《國語辭典》: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拼音:cǐ chù bù liú rén,zì yǒu liú rén chù
(谚语)此处不受欢迎,自然别有可容身、收留的地方。南朝陈。后主〈戏赠沈后〉诗:「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警世通言。卷一三。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准了;若说实话,又惹人怪,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叹口气,收了卦铺,搬在别处去了。」
《漢語大詞典》: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
见“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