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鸡肋(雞肋)  拼音:jī lè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甚价值,丢了却又觉得可惜的事物。《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宋。苏轼〈次韵王滁州见寄〉诗:「笑捐浮利一鸡肋,多取清名几熊掌。」
《國語辭典》:留恋(留戀)  拼音:liú liàn
有所眷恋而舍不得离去或放弃。《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操有留恋之意。宫径步下楼,左右牵之不住。」《文明小史》第一八回:「当下几个人并无心留恋街上的夜景,匆匆回到栈房。」
《國語辭典》:掩面  拼音:yǎn miàn
遮住脸孔。《三国演义》第四回:「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红楼梦》第三回:「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國語辭典》:依恋(依戀)  拼音:yī liàn
眷恋、思念。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欲还心依恋,欲见绝无由。」《东周列国志》第一一回:「足每言及旧君,犹有依恋之心。」
《漢語大詞典》:难舍(難捨)
不忍舍弃。景德传灯录·第八祖佛陀难提:“﹝ 伏驮蜜 ﹞虑父母爱情难捨,故不言不履耳。”《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叫庄客挑担儿,亲送十里之程,心中难捨。” 李瑛 《战斗喜报·哨子响了》诗:“滴着难舍的泪,缝呵缝呵,你颤抖的手拉着我的衣襟。”
《漢語大詞典》:恋轩(戀軒)
拉车的马舍不得离开车子。谓感恩不忍离去。轩,指轩车。语出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唐 黄滔 《上崔右丞启》:“今则已庄行计,即拟出京,不唯推戴岳之诚,指於皎日;抑且切恋轩之志,泣向清风。”
《漢語大詞典》:伤恻(傷惻)
悲伤同情,哀伤不忍。晋书·成都王颖传:“ 黄桥 战亡者有八千餘人,既经夏暑,露骨中野,可为伤惻。”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悼之情,弥以伤惻。”隋书·高祖纪下:“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惻。”
《漢語大詞典》:刓印
语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项羽 ﹞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谓 羽 摩挲侯印,不忍授人。后因以“刓印”喻吝于爵赏。 晋 左思 《魏都赋》:“朝无刓印,国无费留。”旧唐书·卢藏用传:“ 垓下 悲歌,实阶刓印。” 宋 宋祁 《杂说》:“知贤不进,朝有刓印。”
分類:摩挲不忍
《漢語大詞典》:攀望
攀拉追望。极言不忍分离。 唐 郭周藩 《谭子池》诗:“言讫辞冲虚,杳靄上玄微。凡情留不得,攀望众号悲。”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斥回随驾卫士,至于攀望慟哭, 童贯 遂令亲兵引弓射之。”
分類:不忍分离
《漢語大詞典》:忿兵
谓不忍小故而愤怒用兵。《汉书·魏相传》:“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新唐书·褚遂良传:“帝欲自讨 辽东 , 遂良 固劝无行:‘一不胜,师必再兴,再兴,为忿兵。兵忿者,胜负不可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敌将忿兵,伺其不意可一战擒也。”
《漢語大詞典》:儿女仁(兒女仁)
妇孺的不忍之心。比喻感情脆弱。 唐 李白 《留别贾舍人至》诗之二:“何必儿女仁,相看泪成行。”
《國語辭典》:舍不得(捨不得)  拼音:shě bù de
爱惜而不忍割舍或使用。《儒林外史》第一○回:「鲁编修说只得一个女儿,舍不得嫁出门,要蘧公孙入赘。」《文明小史》第三四回:「觉他那神气很爱这部书,却舍不得出银子。」
《漢語大詞典》:勿拜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召伯 所説。” 郑玄 笺:“‘拜’之言‘拔’也。” 召伯 有德政,人民爱之,不忍拔除 召伯 曾在其荫下休息的甘棠树。后以“勿拜”指德政。 唐 李白 《赵公西侯新亭颂》:“ 白 以为 谢公 德不及后世,亭不留要衝,无勿拜之言,鲜登高之赋。”
《漢語大詞典》:赴渊(赴淵)
相传 殷 末人 申徒狄 不忍见 纣 乱,抱石投河而死。后遂用为典,以“赴渊”谓嫉浊避世。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枯槁,若 鲍焦 、 介推 ;赴渊,若 申徒狄 。”《楚辞·刘向〈九叹·惜贤〉》:“驱 子侨 之奔走兮, 申徒狄 之赴渊。” 王逸 注:“ 申徒狄 避世赴河,意中纷乱,不知所行也。” 章炳麟 《谢本师》:“先生为人岂弟,不好声色,而余喜独行赴渊之士。”
分類:末人不忍
《國語辭典》:覆醢  拼音:fù hǎi
孔子因子路在卫被剁成肉酱,从此见到肉酱便叫人把它倒掉,不再食用。典出《礼记。檀弓上》。后比喻睹物思人。《文选。曹丕。与吴质书》:「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