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周崩摧
  
共工折
 
共工触不周
 
天柱倾
 
天柱折
 
懮天缺
 
折天柱
 
折柱
 
昆仓倾砥柱
 
触天柱
 
头触不周折

相关人物
共工


《淮南子》卷三〈天文训〉~80~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卷一〈原道训〉~22~
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
典故 
借周郎便
 
两乔
 
乔家那窈娘
  
大小乔
  
小乔初嫁
 
东风天不周郎与
 
江东大小乔
 
铜雀春情

相关人物
大乔
 
孙策
 
周瑜
 
小乔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59~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例句

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 杜牧 偶呈郑先辈

周郎若见红儿貌,料得无心念小乔。 罗虬 比红儿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國語辭典》:不周  拼音:bù zhōu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参见「不周山」条。《楚辞。屈原。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汉。王逸。注:「不周,山名,在昆崙西北转行也。」
2.西北风。《文选。扬雄。羽猎赋》:「帝将惟田于灵之囿,开北垠受不周之制。」唐。李善。注:「西北为不周风,谓冬时也。」
3.不合。《楚辞。屈原。离骚》:「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文选。班固。典引》:「司马相如洿行无节,但有浮华之辞,不周于用。」
4.不至。《文选。班固。幽通赋》:「道脩长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唐。李善。注:「曹大家曰:『夐,远渺也。周,至也。』」《文选。曹植。赠王粲诗》:「重阴润万物,何惧泽不周。」
5.疏忽、不周全。《红楼梦》第四五回:「接待不周,礼数粗忽。」
《國語辭典》:不周风(不周風)  拼音:bù zhōu fēng
西北风。传说中西北有不周山,因山缺坏不周,风自此山出,故以山命名。《史记。卷二五。律书》:「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
分類:西北风
《國語辭典》:不周山  拼音:bù zhōu shān
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据闻在上古时代,共工与颛顼为争夺帝位,一怒之下,击坏天柱,致此山缺坏不周,故称为「不周山」。《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山海经。西山经》:「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崇岳之山。」
《國語辭典》:不周风(不周風)  拼音:bù zhōu fēng
西北风。传说中西北有不周山,因山缺坏不周,风自此山出,故以山命名。《史记。卷二五。律书》:「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
分類:西北风
《國語辭典》:不周山  拼音:bù zhōu shān
神话传说中的山名。据闻在上古时代,共工与颛顼为争夺帝位,一怒之下,击坏天柱,致此山缺坏不周,故称为「不周山」。《淮南子。天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山海经。西山经》:「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北望诸毗之山,临彼崇岳之山。」
《漢語大詞典》:衣食不周(衣食不週)
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我今衣食不周,无力婚娶,何不俯就他家,一举两得?”亦作“ 衣食不週 ”。
《高级汉语词典》:衣不周身
衣不蔽体
《国语辞典》:虑无不周(虑无不周)  拼音:lǜ wú bù zhōu
心思缜密,考虑周全。《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国语辞典》:不周到  拼音:bù zhōu dào
疏忽。《红楼梦》第八○回:「这丫头伏侍了你这几年,那一点不周到、不尽心?」
《分类字锦》:光不周物
骆宾王萤火赋尔其光不周物明以自资
分类:萤火
《國語辭典》:不周延  拼音:bù zhōu yán
理则学上指命题中之名词所表一类事物,并非明显而全体皆论及者。如在「凡人皆为动物」一命题中,「动物」一词为不周延。特称命题之主词皆不周,肯定命题之谓词皆不周。
《韵府拾遗 东韵》:不周风东(不周风东)
史记律书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东壁居不周风东主辟生气而东之
《國語辭典》:不审(不審)  拼音:bù shěn
1.不明白、不知道。《淮南子。说山》:「万事由此,所先后上下,不可不审。」《韩诗外传》卷八:「古者明王圣主,其肢解人不审从何肢解始也。」
2.不审理、不处理。如:「由于当事人愿意庭外和解,法官决定不审此案了。」
《国语辞典》:不全  拼音:bù quán
1.不完备、不周全。如:「由于绘画用具不全,所以美术研习营迟迟未能举办。」《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书之残缺不全者,必搜集分门,汇订成帙,统名之曰断简残编。」
2.不完全。如:「组长所提出的理由,不全是对的。」《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老哥没有送过人的钱,何以上台也会契重你?可见天下人不全是见钱眼开的哟。」
《國語辭典》:疏阔(疏闊)  拼音:shū kuò
1.不精密、不详备。《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天下初定,制度疏阔。」唐。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
2.时地有所阻隔而情谊疏远。《南史。卷二三。王诞传》:「非唯交友离异,乃亦兄弟疏阔。」
《國語辭典》:共工  拼音:gōng gōng
1.神话传说中炎帝的后裔。相传与颛顼争天子失败,怒触不周山而导致天柱折,地维绝。见汉。王充《论衡。谈天》。又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也称为「康回」。
2.职官名。尧时负责治水及掌百工事宜的官吏。《书经。尧典》:「共工方鸠僝功。」
《國語辭典》:二乔(二喬)  拼音:èr qiáo
汉太尉桥玄的二个女儿,本作「二桥」,皆容貌出众,孙策纳大桥,周瑜纳小桥,桥姓后改为乔,故称为「二乔」。唐。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國語辭典》:大乔(大喬)  拼音:dà qiáo
汉太尉桥玄之长女,后嫁与孙策为妻。参见「二乔」条。
分類:大乔
《漢語大詞典》:大桥(大橋)
亦作“ 大乔 ”。 三国 吴 孙策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公 两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久闻 江东 乔公 有二女,长曰 大乔 ,次曰 小乔 。”
分類:大桥孙策
《國語辭典》:小乔(小喬)  拼音:xiǎo qiáo
三国时周瑜之妻。参见「二乔」条。宋。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漢語大詞典》:小桥(小橋)
(1).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 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