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俊逸  拼音:jùn yì
形容人容貌俊秀,才艺超群。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他腰间沉重,语言温谨,相貌俊逸,身材小巧,谅道不是歹人。」
《漢語大詞典》:云鹤(雲鶴)
(1).即鹤。 晋 陶潜 《连雨独饮》诗:“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2).常用以喻清奇的骨格、气质。 唐 薛逢 《邻相反行》:“西家有儿纔弱龄,仪容清峭云鹤形。”
(3).闲云野鹤。比喻远离尘世、隐居不仕的人。 唐 孟郊 《送豆卢策归别墅》诗:“短松鹤不巢,高石云不栖。君今 瀟湘 去,意与云鹤齐。” 唐 白居易 《晚秋有怀郑中旧隐》诗:“长閒羡云鹤,久别愧烟萝。” 唐 卢肇 《将归宜春留题新安馆》诗:“天外鸳鸞愁不见,山中云鹤喜相忘。”
《國語辭典》:养拙(養拙)  拼音:yǎng zhuó
涵养质朴的性情。《文选。潘岳。闲居赋》:「仰众妙而绝思,终优游以养拙。」唐。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五首之二:「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
《國語辭典》:接舆(接輿)  拼音:jiē yú
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的字。
《國語辭典》:豹隐(豹隱)  拼音:bào yǐn
比喻隐居山林。唐。骆宾王 秋日送侯四得弹字诗:「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
《國語辭典》:逃世  拼音:táo shì
逃避尘世而隐居。如:「他因遭受感情上的打击,逃世遁隐于山中,独自生活。」
《漢語大詞典》:养高(養高)
谓闲居不仕,退隐。高,指高尚的志向、节操、名望。《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置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高,鲜有进纳。”旧唐书·玄宗纪上:“ 武德 、 贞观 以来勋臣子孙无位者,访求其后奏闻,有嘉遯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荐。”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养高不肯事王侯,闲卧林泉了衰朽。”
《漢語大詞典》:采蕨
借指隐居不仕的生活。 唐 张九龄 《在郡秋怀》诗之二:“挂冠东都门,采蕨南山岑。”
《漢語大詞典》:玄晏
(1).指古代圣贤的礼教。文选·陆机〈演连珠〉:“玄晏之风恒存,动神之化已灭。” 李善 注:“ 曹植 《魏德论》:玄晏之化,丰洽之政。” 吕延济 注:“玄晏,礼教也。”
(2). 晋 皇甫谧 沈静寡欲,有高尚之志,隐居不仕,自号 玄晏先生 。后因以“玄晏先生”泛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隐逸。 唐 钱起 《过曹钧隐居》诗:“谁当举 玄晏 ,不使作良臣。” 清 曹寅 《题朱赤霞画对牛弹琴图》诗:“柳风飂飂白石磢, 玄晏先生 驰玄赏。” 皇甫谧 曾为 晋 左思 《三都赋》作序, 左 赋为世所重,因亦用为待人题品诗文的典实。 清 沈自南 《春暮钱牧斋宗伯过访》诗:“拟得《三都》待题品,当年 玄晏 最风流。” 清 周亮工 《旅壁步王西樵韵》:“《三都》岂必烦 玄晏 , 五岳 无心待 向平 。”
《漢語大詞典》:臞儒
清瘦的儒者。含有隐居不仕之意。语本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相如 以为列僊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 宋 苏轼 《雪后刘景文左藏和顺闍黎诗见赠次韵答之》:“载酒邀诗将,臞儒不是仙。” 金 元好问 《寄刘光甫》诗:“山泽臞儒亦自豪,尘埃俗吏岂胜劳。” 明 杨慎 《二伯论下》:“然则 公羊 不出户之臞儒也,其习鄙,其言戇,故曰: 公羊 偏辞也。”
《國語辭典》:人中龙(人中龍)  拼音:rén zhōng lóng
比喻品格高逸,出类拔萃的人。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八。东坡一》:「时月出东方,林影在地,公展读于风檐,喜见须眉,曰:『子瞻人中龙也。』」也作「人中龙虎」、「人中之龙」。
《漢語大詞典》:迷国(迷國)
(1).指隐居不仕。 汉 王逸 《〈楚辞章句〉序》:“若夫怀道以迷国,佯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序:“然用舍之端,君子之所以存其诚也。故其行也,则濡足蒙垢,出身以效时;及其止也,则穷栖茹菽,臧宝以迷国。”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闵贡》:“ 仲叔 高栖,藏宝迷国,一介弗取,卓然贞白。”参见“ 迷邦 ”。
(2).使国迷乱。 宋 叶适 《宋吏部侍郎邹公墓亭记》:“ 子厚 迷国,罪无匹朋,最大者二后废立之际,尤大者臣子不忍言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诗二:“人臣私聚敛,迷国坏纲纪。”
(3).谓使国人着迷。 宋 陈师道 《黄梅》诗:“留花如有待,迷国更须香。”
《漢語大詞典》:迷邦
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言 孔子 不仕,是怀其宝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迷邦也。”后因以“迷邦”指不肯从政,隐居不仕。《周书·儒林传·沈重》:“若居形声而去影响,尚迷邦而忘观国,非所谓也。”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居数岁,投老於南 荆 ,迷邦纵性,委和从化。”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岂终怀宝迷邦,谩説灌园避世。”
《漢語大詞典》:渊潜(淵潛)
(1).潜伏深渊之中。 汉 扬雄 《反离骚》:“懿神龙之渊潜兮,竢庆云而将举。”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
(2).喻隐居不仕。后汉书·崔駰传:“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魏书·宗钦传》:“进不弘道,退失渊潜,既惭朱闕,亦愧閭阎。”
《國語辭典》:凿坏(鑿坏)  拼音:zuò péi
凿穿墙壁。比喻坚持不作官。《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老残游记》第六回:「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
分類:隐居不仕
《漢語大詞典》:凿坏以遁(鑿坏以遁)
谓隐居不仕。语本《淮南子·齐俗训》:“ 颜闔 , 鲁君 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汉 扬雄 《解嘲》:“故士或自盛以橐,或凿坏以遁。”亦作“ 凿坏而遁 ”、“ 凿坯而遁 ”。 唐 元结 《问进士》:“何人凿坯而遁,何人终日扫门?”《老残游记》第二回:“试问,与那凿坏而遁,洗耳不听的有何分别呢?”
分類:隐居不仕
《漢語大詞典》:遗臣(遺臣)
前朝之臣。多指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安南纳款:“初征时,故 宋 陈尚书 子 丁孙 ,及其壻 梁奉御 , 苏少保 子 苏宝章 ,及 赵孟信 、 叶郎将 等,俱降附。盖 宋 遗臣逃异国,不特 陈宜中 入 占城 也。”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 有宋 遗臣 郑思肖 ,痛哭 元 人移九庙。” 清 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传》:“ 文达 固以负贩为生,至是从 明 之一二遗臣起事荷戈,为小卒,战败不屈死。” 况周颐 蕙风词话二五:“ 坡公 不过逐臣, 遗山 则遗臣孤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