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下食
准备食物。吕氏春秋·报更:“昔 赵宣孟 将上之 絳 ,见骫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 宣孟 止车,为之下食,蠲而餔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陈太丘 诣 荀朗陵 ……既至, 荀 使 叔慈 应门, 慈明 行酒,餘六龙下食。”南史·隐逸传上·杜京产:“﹝ 京产 ﹞子 栖 躬自屣履,为 瓛 生徒下食。”
《漢語大詞典》:廊下食
即廊餐。 宋 王溥 唐会要·廊下食:“ 贞观 四年十二月詔,所司于外廊置食一顿。” 宋 王溥 唐会要·廊下食:“ 贞元 二年九月,举故事,置武班朝参,其廊下食等,亦宜加给。”参见“ 廊餐 ”。
《漢語大詞典》:廊餐
亦作“ 廊飡 ”。 古代常朝百官,朝退后皇帝赐食于殿前廊下,谓之廊餐。也叫廊食、廊下餐、廊下食。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二:“十二月乙丑,帝以文武常参官每月一、五、九日赴朝,奏请备廊飡,詔从之。” 宋 王溥 五代会要·常朝:“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每日常朝,百官皆拜,独两省官不拜;准本朝故事,朝退于廊下赐食,谓之廊餐。百官遂有谢食拜,唯两省官本省有厨,不赴廊餐,故不拜。”文献通考·王礼二:“廊下食起 唐 贞观 ,其后常参官每日朝退赐食,谓之廊餐。 唐 末浸废,但於入阁起居日赐食。”参见“ 廊下食 ”。
《国语辞典》:老鹰不吃窠下食(老鹰不吃窠下食)  拼音:lǎo yīng bù chī kē xià shí
传闻老鹰不抓捕在自己巢附近出现的动物。比喻坏人不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作案。如:「附近那群土匪一向是『老鹰不吃窠下食』,本村倒不担心。」
《国语辞典》:冯驩(冯驩)  拼音:féng huān
人名。战国齐人。孟尝君门下食客,曾以食无鱼、出无车,弹铗而歌,孟尝君闻而特加礼遇。后冯驩为孟尝君收债于薛城,召债主焚其券,使薛民皆感孟尝君之德。也作「冯谖」。
《國語辭典》:群聚  拼音:qún jù
成群聚集在一起。《隋唐演义》第一二回:「立起擂台来,一个雷声天下响,五湖四海尽皆闻,英雄豪杰群聚于台下。」
《漢語大詞典》:试尝(試嘗)
(1).尝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臣观 吴王 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 宋 王安石 《答王深甫书》之三:“顾私心尚有欲言,未知可否,试尝言之。” 清 马曰璐 《晚菘》诗:“此中有真味,掩卷试尝看。”
(2).考试、考查。宋史·选举志四:“ 崇寧 以后,又復 元丰 制,而荫补者须隶国学一年无过罚,乃试銓,若在学试尝再入等,即免试。”
(3).谓先尝一下食品,以了解其味道。《水浒传》第四五回:“和尚道:‘乾爷多时不来,试尝这酒。’” 清 朱之瑜 《与佐藤舍人书》:“前諭糖梅将现在者进上,思之毕竟不稳当,今另製一瓶送上。已与 弘济 面同试尝,眼同封。”
《漢語大詞典》:幸舍
原为 战国 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客有上、中、下之分,舍也分传舍、幸舍、代舍。后亦泛指招待宾客之所。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迁之幸舍,食有鱼矣。” 司马贞 索隐:“按:传舍、幸舍及代舍,并当上、中、下三等之客所舍之名耳。” 明 无名氏 《节侠记·围猎》:“客囊无忧羞涩,幸舍不致空虚。” 清 钱谦益 《富责主人文》:“愿就幸舍,为子持筹。主人闻之,閔默隐几。”
《国语辞典》:冯谖(冯谖)  拼音:féng xuān
孟尝君门下食客。参见「冯驩」条。
《漢語大詞典》:田文饭(田文飯)
战国 时 齐 孟尝君 田文 好养士,门下食客多至数千人。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后因以“田文饭”指幕客之待遇。 唐 李端 《送丁少府往唐上》诗:“共食 田文 饭,先之 梅福 官。”
《國語辭典》:反胃  拼音:fǎn wèi
食物咽下后,胃里不舒服,有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如:「看见一堆油腻的食物,不禁令我反胃。」也称为「翻胃」。
《國語辭典》:毛遂自荐(毛遂自薦)  拼音:máo suì zì jiàn
战国时,秦兵围攻赵国,平原君至楚求救,其门下食客毛遂自荐前往,并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典出《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后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为此晚生不揣鄙陋,竟学那毛遂自荐,倘大人看我可为公子之师,情愿附骥。」也作「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