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孙侨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一一
孙侨,湖州(治今浙江湖州)人,自称龚昱门下士。绍兴初知昆山县。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六
字月辉,嘉兴人,司理守正孙女,曾楠室。有《劈莲集》。
林下词选
月辉,工诗赋,与归素英辈为词坛主持,共辑《名闺诗选》行世,二女兰媛、蕙媛俱能文,子渭潢亦名下士。
槜李诗系·卷三十四
德贞,字月辉,嘉兴文学孙曾楠室。少工诗赋,与归素英辈为词坛主持,共辑名闺诗选。二女兰媛、蕙媛,俱能文。子渭璜,亦名下士。著有冰玉雪椒、避叶蕉梦诸稿。劈莲词,鼓吹所选,止悼亡一律。
《國語辭典》:谦恭下士(謙恭下士)  拼音:qiān gōng xià shì
谦虚有礼,尊重有才学的人。《旧唐书。卷六二。杨恭仁传》:「恭仁性虚澹,必礼度自居,谦恭下士,未尝忤物,时人方之石庆。」《红楼梦》第一○回:「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违命。但毫无实学,倍增颜汗。」也作「谦逊下士」。
《漢語大詞典》:谦躬下士(謙躬下士)
犹言谦恭下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听说 李闯王 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尊重。”
《國語辭典》:求贤下士(求賢下士)  拼音:qiú xián xià shì
招求贤能,礼遇才士。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七出:「每劝圣上诚意正心,求贤下士,圣上为之改容。」《隋唐演义》第八二回:「乞陛下特恩,赐以冠带,更使一朝臣往宣,乃见圣主求贤下士之至意。」也作「求贤用士」。
《漢語大詞典》:敬贤下士(敬賢下士)
尊敬贤者,屈身交接士人。旧时谓封建帝王或官员重视人才。汉书·谷永传:“敬贤下士,乐善不倦。”亦作“ 敬贤礼士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 孙将军 虎踞六郡,兵精粮足,又极敬贤礼士, 江 表英雄,多归附之。”
《國語辭典》:礼贤下士(禮賢下士)  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有地位者能尊礼有才德的人,谦恭待士。《旧唐书。卷一三一。李勉传》:「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红楼梦》第三回:「且这贾政最喜的是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风。」也作「礼贤好士」、「礼贤接士」、「礼士亲贤」。
《國語辭典》:下士  拼音:xià shì
1.浅俗的人。《老子》第四一章:「下士闻道,大笑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2.屈尊以下交贤士。《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红楼梦》第一○回:「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奉命。」
3.军衔。军士的最后一级,在中士之下。
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贪著世间快乐,对轮回还未生起自觉的人。
5.职官名。古代天子、诸侯皆设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地位在大夫之下。秦以后仍沿用。《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漢語大詞典》:养士(養士)
(1).谓设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
(2).培养人才。汉书·贾山传:“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美者善养士。” 唐 陆贽 《冬至大礼大赦制》:“将务选士之道,必精养士之方。”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洪武 初,天下学校养士,岁贡一人。”
(3).谓收罗、供养贤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 五代 刘洞 《石城怀古》诗:“千里 长江 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 清 吴伟业 《汴梁》诗:“此地 信陵 曾养士,只今谁解救王孙。”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二节:“ 孟尝君 就是靠养士出名的。”
《國語辭典》:中士  拼音:zhōng shì
1.中等的人。《老子》第四一章:「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2.职官名。禄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孟子。万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3.现行军士阶级之一。位次高于下士,低于上士。
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人。
《漢語大詞典》:帐兵(帳兵)
犹言帐下士卒,帐下亲兵。 宋 文天祥 《〈指南录〉自序》:“予辞尹,引帐兵二千人诣行在。”
《漢語大詞典》:官帅(官帥)
指中士、下士等众官。帅,当作“师”。《文选·左思〈吴都赋〉》:“观鹰隼,诫征夫,坐组甲,建祀姑,命官帅而拥鐸,将校猎乎 具区 。” 高步瀛 义疏:“帅,当作‘师’。《吴语》:行头皆官师拥鐸拱稽。 韦 注曰:‘三君皆云,官师,大夫也。 昭 谓下言十行一嬖大夫,此一行宜为士。’”参见“ 官师 ”。
《國語辭典》:官师(官師)  拼音:guān shī
1.百官。《书经。胤征》:「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
2.大夫。《国语。吴语》:「行头皆官师,拥铎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漢語大詞典》:杂裳(雜裳)
古代下士穿的前黑后黄的下衣。《仪礼·士冠礼》:“玄端、玄裳、黄裳、杂裳可也。” 郑玄 注:“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杂裳者,前玄后黄。”仪礼·特牲馈食礼:“唯尸、祝、佐食,玄端、玄裳、黄裳、杂裳可也。” 郑玄 注:“ 周 礼,士之齐服有玄端、素端。然则玄裳,上士也;黄裳,中士;杂裳,下士。”
分類:下士下衣
《国语辞典》:菩提道灯论(菩提道灯论)  拼音:pú tí dào dēng lùn
书名。阿底峡撰。阐述佛教修习次第,依上士、中士、下士之三士道循序渐进,著重在发菩提心、持戒、修观,并强调显教的修持,是修行密续的基础。后有仲敦巴等人专弘其说,形成西藏佛教噶当派的特色,对西藏佛教有广大影响。
《漢語大詞典》:弥士(彌士)
古指中士、下士。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右泰士,臺右弥士。” 孔晁 注:“外臺谓臺之东西也。外臺右泰士右弥士,言尊王。泰、弥,相仪之士也。” 卢文弨 集校:“ 王 云泰士盖上士,弥士盖中士下士。 文弨 案,弥如弥孙之弥, 王 説是也。”参见“ 中士 ”、“ 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