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垂丝(垂絲)  拼音:chuí sī
1.下垂的丝状枝条。多指柳条。唐。李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
2.流苏一类的饰物。宋。秦醇《谭意哥传》:「陡帐垂丝,清风射牖,疏帘透月,银鸭喷香。」
3.白发下垂。唐。白居易 白鹭诗:「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漢語大詞典》:垂绅(垂紳)
大带下垂。礼记·玉藻:“凡侍於君,绅垂。” 孔颖达 疏:“绅,大带也。身直则带倚,磐折则带垂。”言臣下侍君必恭。后借指在朝为臣。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气,而措天下於 泰山 之安。” 宋 黄庭坚 《留王郎》诗:“母慈家人肥,女慧男垂绅。”
《國語辭典》:忡忡  拼音:chōng chōng
1.心忧的样子。《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元。张可久〈小桃红。倚阑花影背东风〉曲:「恨忡忡,一春愁压眉山重。」
2.饰物下垂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國語辭典》:下垂  拼音:xià chuí
物体的一头下坠。如:「河边种了许多柳树,风起时,下垂的柳条便随风摇曳。」
《國語辭典》:滴水  拼音:dī shuǐ
1.水滴漏下来。如:「水笼头滴水。」唐。李贺李夫人歌〉:「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
2.屋檐。《儒林外史》第四九回:「高翰林拱手立在厅前滴水下,叫管家请轿,开了门。」
《漢語大詞典》:滴漏
即漏壶。 李準 《大年初一》三:“雪水像滴漏一样一滴一滴地顺着瓦檐向下滴着。”参见“ 漏壶 ”。
分類:滴漏漏壶
《國語辭典》:鱼尾(魚尾)  拼音:yú wěi
1.鱼的尾部。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怀〉诗:「筛筛鱼尾掉,瞥瞥鹅毛换。」唐。杜牧 即事诗:「萧条井邑如鱼尾,早晚干戈识虎皮。」
2.比喻眼角的皱纹。《金瓶梅》第二九回:「你行如摆柳,必主伤妻;鱼尾多纹,定终须劳碌。」
3.一种古书版刻标识。在书叶中缝有鱼尾形的丙字标记,作为间隔文字或题记书名之用。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三出:「则见没掂三展花分鱼尾册,无赏一挂日子虎头牌。」
《國語辭典》:柳线(柳線)  拼音:liǔ xiàn
柳枝。柳条细长柔软,下垂如线,故名。南朝梁。范云 送别诗:「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唐。孟郊 春日有感诗:「雨滴草芽出,一日长一日。风吹柳线垂,一枝连一枝。」
《國語辭典》:柳丝(柳絲)  拼音:liǔ sī
形容柳枝细长如丝。唐。白居易 杨柳枝词八首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唐。温庭筠 杨柳诗八首之二:「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漢語大詞典》:垂珠
(1).珠串下垂。 战国 宋玉 《讽赋》:“主人之女翳承日之华,披翠云之裘,更被白縠之单衫,垂珠步摇。”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唐 李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2).悬挂的珠串。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叶如车轮,实若垂珠。”
(3).篆书字体之一。形似垂珠,称垂珠篆字。
《國語辭典》:逶迟(逶遲)  拼音:wēi chí
徐行的样子。《文选。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漢語大詞典》:钓月(釣月)
月下垂钓。指一种隐逸生活。 唐 朱可名 《应举日寄兄弟》诗:“不是烧金手,徒抛钓月船。”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渭川 凝碧,早抛钓月之流; 商岭 排青,不逐眠云之侣。”
《漢語大詞典》:委佩(委珮)
亦作“ 委珮 ”。
(1).恭敬貌。谓俯身行礼时佩饰拖垂至地。语出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 郑玄 注:“君臣俛仰之节,倚谓附於身,小俛则垂,大俛则委於地。”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乃遽衣促盥,竭虑涤想。委佩低簪,持簿叩顙而言。”佩,一本作“ 珮 ”。
(2).指下垂的佩玉。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霏霏承委珮,鑪烟细细驻游丝。” 元 柳贯 《送李士弘侍读摄祠王屋》诗:“林光忽与升烟合,云气初承委佩重。”
《國語辭典》:穹隆  拼音:qióng lóng
1.像天中央高而四周下垂的形状。《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二》:「旁薄立四极,穹隆放苍天。」也作「穹窿」。
2.长而曲折的样子。《文选。张衡。西京赋》:「于是钩陈之外,阁道穹隆。」
《漢語大詞典》:纚纚
(1).有次序。韩非子·难言:“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旧注:“纚纚,有编次也。”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书辞数百言,纚纚有条理。”
(2).用以形容文章或言谈连绵不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自序》:“我先君博极羣书,习闻臺阁旧事,每对客语,音吐洪畅,纚纚不得休。” 明 归有光 《五岳山人前集序》:“今见其燁燁尔、洋洋尔、纚纚尔,别之三年而其文之富如此。”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自 唐 以降,缀文者在彼不在此,观其流势,洋洋纚纚,即实不过数语。”
《國語辭典》:鬖鬖  拼音:sān sān
1.凌乱的样子。唐。陆龟蒙京口与友生话别〉诗:「别离犹得在,秋鬓未鬖鬖。」
2.长垂的样子。明。于谦〈示冕〉诗:「何冕今年已十三,耳边垂发绿鬖鬖。」
《國語辭典》:芳蕤  拼音:fāng ruí
盛开芬芳的花。《文选。张协。杂诗》:「弱条不重结,芳蕤岂再馥。」《文选。陆机。文赋》:「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