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钉棚(釘棚)
旧时 上海 称最下等之妓女。 徐珂 《清稗类钞·方言·上海方言》:“花烟间,妓之下等者,又称烟妓。钉棚,更下於花烟间之妓也。”
《漢語大詞典》:东方图书馆
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1924年建立于上海。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
《漢語大詞典》:东方杂志
大型综合性期刊。1904年3月创刊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初为月刊,后改半月刊。徐珂、孟森、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等曾任主编。内容有文学、历史、哲学、工业、商业、理化、博物等。1948年12月停刊。
《漢語大詞典》:城南旧事
中国故事片。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年摄制。伊明编剧(根据林海音同名小说改编),吴贻弓导演,沈洁、郑振瑶、张闽主演。影片通过女孩英子的眼睛,将疯女人秀贞、靠偷窃养家并供弟弟上学的年青朋友,以及女佣宋妈的命运连结起来,反映了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生活。
《漢語大詞典》:沈心工
(1870-1947)音乐教育家。上海市人。1902年赴日本,在中国留学生中举办“音乐讲习班”。次年回国,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任教。曾采用外国歌曲曲调填配新词,用作中小学生和学前儿童的唱歌教材。编有《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心工唱歌集》等。
《漢語大詞典》:陈鲤庭
(1910- )电影、戏剧导演,理论家。上海市人。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1932年加入左翼剧联。1940年从影,先后任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编导委员,昆仑影业公司艺委会主任。建国后曾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影协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导演影片有《遥远的爱》《丽人行》《人民的巨掌》等。
《漢語大詞典》:陈波儿
(1910-1951)戏剧、电影演员。广东汕头人。女。上海艺术大学肄业后从事左翼戏剧电影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6年参加创建东北电影制片厂。建国后曾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副主任兼艺术处处长、中国影协常委。主演影片有《桃李劫》《生死同心》等。曾编导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
《漢語大詞典》:陈伯吹
(1906-1997)儿童文学家。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曾主编《小学生》《小朋友》等刊物。建国后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少儿出版社副社长、编审。著有童话《阿丽思小姐》、小说《飞虎队与野猪队》等,译有外国童话多种。
《漢語大詞典》:程步高
(1896-1966)电影导演。浙江平湖人。肄业于上海震旦大学。1924年从影。1928年起任明星影片公司编导。抗战期间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并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1947年去香港。先后执导《狂流》《春蚕》《夜奔》等故事片六十余部。著有回忆录《影坛忆旧》
《漢語大詞典》:南洋公学
1896年盛宣怀创立于上海。经费来自电报、招商两局。设师范院、外院(即附属小学堂)、中院(即中学堂)、上院(即大学堂)四院。1903年起先后改名为上海商务学堂、商务部高等实业学堂、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邮电学校、交通传习所合并为交通大学。
《國語辭典》:南班子  拼音:nán bān zi
北方人称南方来的娼妓为「南班子」。《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生性好色,晓得这口袋底是个南班子住家所在,有什么不愿意去的?」
《漢語大詞典》:嫟称(嫟稱)
亲昵的称呼。 柯灵 《香雪海·阿波罗降临人世》:“﹝“做手”﹞这是 上海 投机商对交易所经纪人的嫟称。”
《國語辭典》:十里洋场(十里洋場)  拼音:shí lǐ yáng cháng
满清末年,上海的租界区域中有一条东西走向,长约十里的大街,因洋人聚集,洋行与洋货充斥,因此,上海人称之为「十里洋场」。后亦用为上海的代称或比喻热闹繁华的地区。如:「他初到上海,不免被这十里洋场的声色犬马所惑。」
《漢語大詞典》:热血日报
中国共产党主办的第一份日报。1925年6月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是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为指导这场反帝运动而出版的机关报。同年6月27日被迫停刊。
《國語辭典》:三道头(三道頭)  拼音:sān dào tóu
旧时称上海租界的外国警长。因其臂章的标志有三道横,故称为「三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