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盂兰节(盂蘭節)  拼音:yú lán jié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的重要节日之一。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指「救倒悬」,指解救正在受苦的饿鬼。根据《盂兰盆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目连,因母亲做了许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为了救母亲脱离「倒悬」,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要目连在七月十五日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母亲便能得救。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因此,汉传佛教地区便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渡仪式,认为此举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也称为「佛欢喜日」、「僧自恣日」。
《國語辭典》:放河灯(放河燈)  拼音:fàng hé dēng
中元节时,把莲花灯放入水中的民间习俗,称为「放河灯」。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城东外春场六》:「(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
《漢語大詞典》:荷镫(荷鐙)
荷花形的灯。旧俗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将此灯浮于水上以祀鬼。 清 纳兰性德 《眼儿媚·中元夜有感》词:“西风不管,一池萍水,几点荷鐙。”
《漢語大詞典》:都踊
旧时 日本国 西京 民间的一种风俗。青年男女于七月十五至三十日,跳舞达旦,谓之都踊。 清 黄遵宪 《都踊歌》序:“ 西京 旧俗七月十五日至晦日,每夜亘索街上,悬灯数百,儿女艷妆靚服为队,舞蹈达旦,名曰‘都踊’。所唱皆男女猥褻之词,有歌以为节者,谓之‘音头’,译而録之。其风犹 唐 人《合生歌》,其音节则 汉 人《董逃行》也。”
《漢語大詞典》:夏安居
佛教语。谓僧徒在夏天,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而专心坐禅修学。又称坐夏。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五九:“ 土火罗 诸国,以十二月安桎北方,言夏安居从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各就其事制名也。”
《国语辞典》:鬼月  拼音:guǐ yuè
农历七月俗称为「鬼月」。传说在这段期间鬼门关大开,所有的鬼魂都到阳间来,因此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上,就有许多顾忌,如结婚、购屋等。
《國語辭典》:魔合罗(魔合羅)  拼音:mó hé luó
1.用泥、木、象牙或蜡制的娃娃。为梵语mahākala的音译。于七夕时乞巧或供做珍玩用。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有个婆婆,每年家赶这七月七入城来卖一担魔合罗。」也作「摩诃罗」、「摩合罗」、「摩孩罗」、「摩侯罗」、「摩喉罗」、「摩睺罗」、「磨喝乐」、「磨合罗」。
2.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将来魔合罗孩儿,知他谁是谁。」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花朵般浑家不能勾恋,魔合罗孩儿不能勾见。」也作「摩诃罗」、「摩合罗」、「摩孩罗」、「摩侯罗」、「摩喉罗」、「摩睺罗」、「磨喝乐」、「磨合罗」、「魔侯罗」。
《國語辭典》:摩睺罗(摩睺羅)  拼音:mó hóu luó
1.以泥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偶人,于七夕日供养;或珍藏装饰之用。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漢語大詞典》:楞严会(楞嚴會)
佛教禅林古法。自农历四月十三日至七月十三日九十天中,众僧要禁足安居,设楞严坛,每日早晨粥罢,服装整齐地在坛前集合,讽诵经咒,咒罢,唱摩诃,举行楞严会。
《国语辞典》:七月革命  拼音:qī yuè gé mìng
西元一八三○年七月法国国王查理十世违宪解散国会,引起人民的强烈反抗,于是发动革命,迫使查理十世下台,宣布路易腓力为王,史称为「七月革命」。
《国语辞典》:龙虎日子(龙虎日子)  拼音:lóng hǔ rì zi
古时以正月巳、二月亥、三月午、四月子、五月未、六月丑、七月申、八月寅、九月酉、十月卯、十一月戌、十二月辰为龙虎日。龙虎为厉神也,不宜干上制下。后以每月的寅、辰日为龙虎日。科举时代亦以寅、辰为龙虎日,择此二日放榜。
《国语辞典》:洛桑公约(洛桑公约)  拼音:luò sāng gōng yuē
西元一九三二年七月九日,德国债权国在瑞士洛桑会议后,所缔结的公约。由于一九二九年起世界经济大恐慌,德国无力偿债,故各债权国于洛桑会议后签定公约终止其赔款。
《国语辞典》:台北大学(台北大学)  拼音:tái běi dà xué
国立大学之一。前身为民国四十四年七月,由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与台湾省立行政专修班合并改制之「台湾省立法商学院」。五十年七月台湾省立法商学院(位于台北市),与台湾省立农学院(位于台中市)合并为「台湾省立中兴大学」,六十年七月改制为「国立中兴大学」,校本部设于台中市,法商学院仍在台北市。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申请改制为国立台北大学,教育部于八十一年一月二十日公布核定筹备,校址设在新北三峡区。八十九年二月一日,「台北大学」正式成立。设有商学院、法律学院、公共事务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人文学院等。现址有三峡校区、台北校区。
《国语辞典》:秋扇见捐(秋扇见捐)  拼音:qiū shàn jiàn juān
入秋天凉,扇子就被弃置不用。语本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比喻人不再年轻貌美而遭受冷落。唐。蒋防《霍小玉传》:「但虑一旦色衰,恩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
《国语辞典》:唐山大地震  拼音:táng shān dà dì zhèn
民国六十五年七月,河北省唐山、丰荣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唐山市工业、市政设施及居民住屋遭到严重破坏,死亡人数约二十五万人。
《国语辞典》:胡适纪念馆(胡适纪念馆)  拼音:hú shì jì niàn guǎn
为纪念胡适先生而设立的馆。民国五十一年七月成立,位于台北市南港区中央研究院内。内存胡适的毛笔字、手稿、批注的书籍及使用过的日常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