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6,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丁东
庖丁
添丁
丁字
一丁
丙丁
丁男
适丁
丁夫
武丁
白丁
丁钱
丁忧
丁令威
上丁
《國語辭典》:丁东(丁東)  拼音:dīng dōng
拟声词。形容佩玉撞击声或风铃声等。唐。韩偓 雨后月中堂閒坐诗:「夜久忽闻铃索动,玉堂西畔响丁东。」《老残游记》第一○回:「铃声已止,箜篌丁东断续,与角声相和。」也作「丁冬」、「叮冬」、「叮咚」。
分類:象声词
《國語辭典》:庖丁  拼音:páo dīng
厨师。《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明。马中锡《中山狼传》:「汝受业庖丁之门有年矣!」《西游记》第二三回:「一壁厢又吩咐庖丁排筵设宴,明晨会亲。」
分類:庖丁厨师
《國語辭典》:添丁  拼音:tiān dīng
生儿子。唐。卢仝〈示添丁〉诗:「气力龙钟头欲白,凭丈添丁莫恼爷。」唐。杜牧〈上刘侍郎〉诗:「马群先去害,民籍更添丁。」
《漢語大詞典》:丁字
见“ 丁字帘 ”。
分類:丁字
《漢語大詞典》:丁字帘(丁字簾)
(1).丁字形的卷帘。 清 钱谦益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诗:“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 六朝 。” 清 黄景仁 《步蟾宫》词:“一层丁字帘儿底,只绣著花儿不理。”亦省作“ 丁字 ”、“ 丁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带三分暖收丁字,隔一重纱放午晴。” 刘国钧 《月词》之六:“偷向丁帘深处立,怕他花影妬腰支。”
(2).地名。在 南京市 利涉桥 畔。 明 末为妓女聚居的地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 桃根 桃叶 无人问, 丁字帘 前是断桥。”
《國語辭典》:一丁  拼音:yī dīng
1.一个成年男子。《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夏五月辛酉,制荆、徐、兖、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
2.一个的󻾹误。《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國語辭典》:丙丁  拼音:bǐng dīng
火日。丙丁于五行属火,故俗称火为「丙」或「丙丁」。《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高诱。注:「丙丁,火日也。」
《國語辭典》:丁男  拼音:dīng nán
已及服役年龄的成年男子。《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馀年,死者不可胜数。」明。于谦〈采桑妇〉诗二首之一:「丁男幸免官府责,脂粉何须事颜色?」
《漢語大詞典》:适丁(適丁)
适逢,恰遇。 唐 韩愈 《原鬼》:“故其作而接於民也无恆,故有动於民而为祸,亦有动於民而为福,亦有动於民而莫之为祸福,适丁民之有是时也,作《原鬼》。” 宋 范成大 《河豚叹》诗:“生死有定数,断命乌可续。适丁是时者,未易一理局。” 宋 范成大 《古风上知府秘书》之一:“时哉适丁是,邂逅真良图。”
分類:适逢
《漢語大詞典》:丁夫(丁伕)
(1).壮健的男子。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
(2). 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 唐 陈子昂 《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 明 李梦阳 《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 河 决 封丘 ,起 大名 , 东昌 , 兗州 及 河南 丁夫数万塞之。”亦作“ 丁伕 ”。 曹禺 《胆剑篇》第三幕:“该出的丁伕徭役,你们抗拒不出。”
《國語辭典》:武丁  拼音:wǔ dīng
1.殷王,即高宗。用傅说为相,国大治,伐鬼方、大彭、豕韦,俱克之,殷乃复兴,在位五十九年。
2.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姓成,名武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复三年当还。』明日失武丁。至今云织女嫁牵牛。」
《國語辭典》:白丁  拼音:bái dīng
1.平民。《隋书。卷三七。李穆传》:「既而大悦,谓公主曰:『李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也称为「白民」。
2.属军籍的壮丁。《宋书。卷八四。邓琬传》:「琬遣龙骧将军廖琰率数千人,并发庐陵白丁攻袭。」
3.文盲,不识字的人。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漢語大詞典》:白徒
(1).未经训练的兵卒;临时征集的壮丁。管子·七法:“以教卒练士击敺众白徒,故十战十胜,百战百胜。”汉书·邹阳传:“今 吴 楚 之王练诸侯之兵,敺白徒之众,西与天子争衡, 济北 独底节坚守不下。” 颜师古 注:“白徒,言素非军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 叶适 《兵总论二》:“ 斡离不 始挟兵才万餘,长驱而至,莫有敌者,仓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师不守,则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金史·古里甲石伦传:“但敌势颇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絶无精鋭,恐不能胜。” 清 萧抡 《宝山田若谷明府钧团练乡勇》诗:“只愁白徒不习战,勇怯相半难从征。”
(2).佛教对俗人的称呼。僧衣黑色,故称俗人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与宗居士书》:“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论》,乃为众僧所排摈,赖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罗夷耳。既作比丘,乃不应明此,白徒亦何为不言?”
(3).指不出家的徒弟。《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僧尼十餘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养女,白徒养女不入户籍,免除一切课役。”
(4).指不学无术之徒。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漢語大詞典》:丁钱(丁錢)
人口税。亦称“ 丁口钱 ”。旧唐书·懿宗纪:“ 安南 管内被蛮贼驱劫处,本户两税,丁钱等量放二年,候收復后别有指挥。”资治通鉴·后梁贞明四年“先是, 吴 有丁口钱” 胡三省 注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今之丁钱,即 汉 世算钱也,以其计口输钱,故亦名口赋也。” 清 孙枝蔚 《春日园居书怀》诗:“闻道柴门樱柿下,春来坐吏索丁钱。”参见“ 丁赋 ”。
分類:人口税
《國語辭典》:丁赋(丁賦)  拼音:dīng fù
按人丁所徵收的赋税。汉初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百二十,为一算,后代沿用此制,而赋额不一。也作「丁算」、「身丁钱」。
《國語辭典》:丁忧(丁憂)  拼音:dīng yōu
遭遇父母的丧事。《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济宁府东门,内有个冯主事,丁忧在家,此人最有侠义。」《儒林外史》第七回:「王员外扶了半日,救醒转来,就要到堂上递呈丁忧。」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國語辭典》:上丁  拼音:shàng dīng
1.旧称阴历二月、八月上旬属丁的那天为「上丁」。后世每以此日祭祀孔子。《礼记。月令》:「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今州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孔子庙,其礼不应古,甚非孔子意。」
2.及龄壮丁。《南齐书。卷二四。柳世隆传》:「尽户上丁,蚁聚郭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