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万乘(萬乘)  拼音:wàn shèng
1.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后世因称天子为「万乘」。《文选。张衡。东京赋》:「虽万乘之无惧,犹怵惕于一夫。」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小生谫薄之材,岂足以矜万乘之耳目乎?」
2.一万辆兵车。汉。陈琳〈神武赋。序〉:「六军被介,云辎万乘。」
《漢語大詞典》:驷马(駟馬)
(1).指驾一车之四马。《老子》:“虽有拱璧,以先駟马,不如坐进此道。”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駟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宋 王安中 《次韵和彭少逸送晁以道》:“轻车驾駟马,邂逅 王良 造 。”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九》:“但如到星期二夜为止并无痛哭流涕之抗议,即以默认论,虽驷马也难于追回了。”
(2).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 唐 许浑 《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诗之一:“应学 相如 志,终须駟马回。” 宋 苏舜钦 《韩忠宪公挽词》之一:“他年还駟马,餘德在高门。” 明 高启 《东门行》:“仗剑当远去,不乘駟马不復迴。”
《國語辭典》:千乘  拼音:qiān shèng
1.千辆马车。《左传。襄公十八年》:「鲁人、莒人皆请以车千乘自其乡入。」《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于海滨。」
2.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以千乘为诸侯的代称。战国时称诸侯国小者为千乘,大者为万乘。《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韩非子。孤愤》:「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所以公患也。」
《漢語大詞典》:豹尾
(1).豹的尾巴。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生抽豹尾,分裂貙肩。”
(2).古代将帅旌旗上的饰物。或悬以豹尾,或在旗上画豹文。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又闻豹尾已建,戎轩鶩驾,陛下将復劳玉躬,扰挂神思。”晋书·沈充传:“率兵临发,谓其妻子曰:‘男儿不竖豹尾,终不还也。’” 唐 韩愈 《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旌节有韜,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长 魏 师。”宋史·舆服志二:“ 宋 凡命节度使,有司给门旗二,龙、虎各一,旌一,节一,麾枪二,豹尾二……豹尾,製以赤黄布,画豹文,并髹杠。”
(3).天子属车上的饰物,悬于最后一车。后亦用于天子卤簿仪仗。 汉 蔡邕 独断下:“ 秦 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也,尚书、御史乘之。最后一车悬豹尾。”宋书·武帝纪上:“公亲鼓之,贼乃大奔。 超 遁还 广固 。获 超 马、伪輦、玉璽、豹尾等,送于京师。”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诣景灵宫仪仗:“卤簿仪仗,有高旗大扇,画戟长矛,以五色。介胄跨马之士,或小帽锦绣抹额者……或持竿上悬豹尾者,持短竿者。”
(4).借指天子属车,即豹尾车。 唐 骆宾王 《王昭君》诗:“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 宋 叶适 《蔡尚书挽词》:“白首参豹尾,后出夸先登。” 清 张廷璐 《恭和御制秋蒐杂纪元韵》:“林外琱戈随豹尾,峰头黄繖傍龙媒。”参见“ 豹尾车 ”。
(5).旧时阴阳五行家谓旌旗之象。《协纪辨方书·豹尾》《乾坤宝典》:“豹尾者,亦旌旗之象,常居黄旙对衝。其所在之方,不可嫁娶、纳奴婢、进六畜及兴造,犯之者破财物,损小口。”
(6).比喻乐曲、诗文坚劲有力的结尾部分。 唐 王勃 《乾元殿颂》:“歌呈豹尾,舞进鳶肩。”
《國語辭典》:豹尾车(豹尾車)  拼音:bào wěi chē
皇帝的属车,车上载朱漆竿,竿首缀豹尾,通常是车队中的最后一辆。汉。蔡邕〈独断下〉:「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也,法驾半之,尚书御史乘之,最后一车悬豹尾。」《宋史。卷一四九。舆服志一》:「豹尾车,古者军正建豹尾。汉制,最后车一乘垂豹尾,豹尾以前即同禁中。唐贞观后,始加此车于卤簿内,制同黄钺车。上载朱漆竿,首缀豹尾,右武卫队正一人执之。驾两马,驾士十五人。」
《漢語大詞典》:六辔(六轡)
辔,缰绳。古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两边骖马之内辔系于轼前,谓之軜,御者只执六辔。《诗·秦风·小戎》:“四牡孔阜,六轡在手。” 孔颖达 疏:“四马八轡,而经传皆言六轡,明有二轡当繫之。马之有轡者,所以制马之左右,令之随逐人意。驂马欲入,则偪於胁驱,内轡不须牵挽,故知纳者,纳驂内轡繫於軾前,其繫之处以白金为觼也。”后以指称车马或驾驭车马。《汉书·韦玄成传》:“绎绎六轡,是列是理,威仪济济,朝享天子。”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付八音於 师旷 ,孰敢争能;捐六轡於 王良 ,坐将致远。” 清 鄂尔泰 《昭陵石马歌恭和御制元韵》:“自来房駟无虚生,六轡乘时应乾九。”
《漢語大詞典》:上乘
(1).佛教语。即大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 若法愍禪师 ﹞注《大道经》,究上乘理,永託兹岭,克终厥生。” 五代 李中 《宿山中寺》诗:“瞑目忘尘虑,谈空入上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乐天 一生精究内典,勤脩上乘之业,一心超脱轮迴,往生浄土。”
(2).上品;上等。 明 李贽 《杂说》:“杂剧院本,游戏之上乘也。”《花月痕》第十五回:“ 采秋 言道:‘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落了言詮,已非上乘。’” 况周颐 《蕙风词语》卷五:“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
《漢語大詞典》:一乘
(1).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 郑玄 注:“四矢曰乘。”
(2).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 ,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轿,还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管子·乘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见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径。《法华经》首倡此说。乘,指车乘,比喻能载人到达涅槃境界。《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 鷲岭 之遗旨。” 唐 白居易 《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我国佛教宗派如 华严宗 等对此还有一些说法。参见“ 一乘显性教 ”。
《漢語大詞典》:一乘显性教(一乘顯性教)
佛教 华严宗 以佛法最上一乘能使一切众生显明本性,与佛无异,因有“一乘显性教”之称。 唐 宗密 原人论·斥偏浅:“佛教自浅之深,略有五等:一、人天教,二、小乘教,三、大乘法相教,四、大乘破相教,五、一乘显性教。”
《國語辭典》:一辙(一轍)  拼音:yī chè
相同、无变化。《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惟同大观,万殊一辙。」《红楼梦》第一回:「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
《漢語大詞典》:结驷(結駟)
(1).一车并驾四马。楚辞·招魂:“青驪结駟兮齐千乘,悬火延起兮玄颜烝。” 王逸 注:“结,连也。四马为駟。”文选·张衡〈西京赋〉:“旗不脱扃,结駟方蘄。” 薛综 注:“结驾駟马,方行而入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过桥亭雕簷峻宇,出没云霞,上可结駟,下可方舟。”
(2).用以指乘驷马高车之显贵。 晋 陶潜 《扇上画赞》:“至矣 於陵 ,养气浩然,蔑彼结駟,甘此灌园。” 宋 刘克庄 《凤凰阁》词:“对牀句,子真佳作。安用羡伊结駟,难儂罗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子自塾中归,见结駟於门,审所自来,骇奔告母。”
《國語辭典》:同车(同車)  拼音:tóng chē
1.共乘一辆车。《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等到吃完了饭,同他同车到他家里,叫他把银子一五一十,统通交代了家兄。」
2.比喻男女结为夫妇。《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文选。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國語辭典》:专车(專車)  拼音:zhuān chē
1.满一车。《国语。鲁语下》:「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
2.独据一车。《晋书。卷四五。和峤传》:「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抗专车而坐。」
3.专为特定对象或事情而行驶的车辆。如:「学生专车」、「专车接送」。
《漢語大詞典》:驷牡(駟牡)
指驾一车的四匹牡马。 汉 张衡 《司徒吕公诔》:“斿旍从风,駟牡超驤。” 唐 刘长卿 《送邵州判官往南》诗:“看君发原隰,駟牡志皇皇。” 明 何景明 《原有楚》诗:“原有楚,隰有苦,子车駟牡。”
分類:一车四匹
《國語辭典》:服马(服馬)  拼音:fú mǎ
1.古时四匹马并排拉车时,中间的二匹马称为「服马」。
2.乘马、骑马。《诗经。郑风。叔于田》:「叔适野,巷无服马。」
《漢語大詞典》:文驷(文駟)
毛色有文彩的马。驷,古代一车的四马。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祕寳盈於玉府,文駟列乎华厩。” 李善 注:“周书曰: 犬戎 文马,赤鬣白身。” 唐 韩愈 《楚国夫人墓志铭》:“文駟雕轩,往来有煒。”
《國語辭典》:驷驖(駟驖)  拼音:sì tiě
《诗经。秦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驷驖,美襄公也。」或亦指美秦君田猎之诗。首章二句为:「驷驖孔阜,六辔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