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顺潮(順潮)
(1).顺随着潮水流向。元史·张弘范传:“﹝ 张弘范 ﹞先麾北面一军乘潮而战,不克, 李恒 等顺潮而退。”
(2).比喻与历史前进方向一致的社会发展的趋势。 梁启超 《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八节:“使 奥 王而审民族之趋势,因舆情之顺潮,自兹以往,君民一心,以图国运之进步,则岂惟 匈 民之福,抑亦帝室之利也。”
《漢語大詞典》:参偶(參偶)
三者一致;互相交合。 汉 王充 论衡·寒温:“夫天道自然,自然无为;二令参偶,遭适逢会。人事始作,天气已有,故曰道也。”
《漢語大詞典》:允翕
和洽一致。清史稿·礼志六:“凡外任文武大臣,忠勇威爱,公论允翕者,俾膺祀典,用劝在官。”
分類:和洽一致
《國語辭典》:对口(對口)  拼音:duì kǒu
1.嘴与嘴相对。形容讲话时靠得很近。汉。王充《论衡。解除》:「胡越之人,耳口相类,心意相似,对口交耳而谈,尚不相解。」
2.口角、争执。《平妖传》第五回:「婆子道:『你两个休对口,到天明我自有个计较。』」
3.一种曲艺表演方式。指两个人互相答对或演唱。如:「对口相声」、「对口快板」。
4.大陆地区指双方在工作内容和性质能相一致。如:「工作对口」。
《國語辭典》:纵波(縱波)  拼音:zōng bō
物理学上介质粒子运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动。如声波。
《漢語大詞典》:谐缉(諧緝)
协调一致。宋书·巴陵哀王休若传:“上以 休若 和善,能谐缉物情,虑将来倾幼主,欲遣使杀之。”南史·张永传:“时 萧思话 在 彭城 , 义宣 虑二人不相谐缉,与 思话 书,劝与 永 坦怀。”
《漢語大詞典》:首本
谓砍去木之根梢,使它粗细一致。尚书大传卷四:“其桷,天子斲其材而礱之,加密石焉;大夫达稜;士首本;庶人到加。”礼记·礼器“ 管仲 鏤簋,朱紘,山节,棁藻” 汉 郑玄 注:“宫室之饰:士首本,大夫达稜,诸侯斲而礱之,天子加密石焉。” 孔颖达 疏引《礼纬含文嘉》:“‘士首本’者,士斲去木之首本,令细与尾头相应。”
分類:粗细一致
《漢語大詞典》:壹体(壹體)
一致,如同一个整体。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遐邇壹体,率宾归王。”
《國語辭典》:合拢(合攏)  拼音:hé lǒng
1.包围、围拢。《水浒传》第四回:「智深两条卓脚,著地捲将来,众僧早两下合拢来。」《水浒后传》第二○回:「到得寺前,正要下马,忽听一声梆子响,山门里赶出四五十个和尚,都执鎗棍,合拢来喝道:『你这饮马川强盗,敢来窥探么!』」
2.合在一起。《儒林外史》第二回:「其馀也有三分的,也有四分的,也有十来个钱的,合拢了不彀一个月饭食。」《醒世姻缘传》第五二回:「每人俱在左股上割下一块肉来,合拢作了一碗羹汤,瞒了婆婆只说是猪肉。」
3.彼此意见、看法一致。《官场现形记》第四一回:「钱谷老夫子一看,事情不会合拢,亦就搭讪著出去,不来干预这事。」
《國語辭典》:齐截(齊截)  拼音:qí jie
1.整齐。如:「他的字写得相当齐截,所以老师派他去参加书法比赛。」也作「齐结」。
2.齐全。《红楼梦》第一一○回:「我上头挨了好些说,为的是你们不齐截,叫人笑话。」
《國語辭典》:志同道合  拼音:zhì tóng dào hé
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也作「道合志同」。
《漢語大詞典》:针射(針射)
一致,符合。 梁启超 《新民说·论自尊》:“各人之意见,既与主帅相针射,号令一下,与人人如其心中所欲发。”
分類:一致符合
《漢語大詞典》:众口交詈(衆口交詈)
众人一致责骂。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 牛 督拥兵护逃,众口交詈。”
《漢語大詞典》:众口一辞(衆口一辭)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宋 欧阳修 《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明史·刑法志三:“今 直 镇 大同 ,京城众口一辞,皆以革去西厂为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隋书炀帝放萤事》:“沿及 五季 宋 初,众口一辞,萤苑遂为 扬州 故实。” 夏衍 《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 田汉 同志的《关汉卿》是一出好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烈,这一点几乎是众口一辞。”
《國語辭典》:站队(站隊)  拼音:zhàn duì
排列成队。如:「军人站队,必须雄纠纠、气昂昂,精神饱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交代明日各亲兵一个不准告假,在辕门里面站队伺候,又调了沪军营两哨勇在辕门外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