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致  拼音:yī zhì
趋向合一,没有不同。如:「步调一致」、「言行一致」、「一致同意」。汉。班固〈幽通赋〉:「三仁殊于一致兮,夷惠舛而齐声。」
《国语辞典》:不一致  拼音:bù yī zhì
不整齐、不规格化。如:「这些表格怎么搞得,大小不一致。」
《漢語大詞典》:团结一致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例如:在谈判中我们团结一致。
《國語辭典》:言行一致  拼音:yán xìng yī zhì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宋。文天祥 西涧书院释菜讲义:「凡所言自相掣肘,矛盾者多矣!力行七年而后成,然则元城造成一个言行一致,表里相应。」也作「言行若一」。
《國語辭典》:一致百虑(一致百慮)  拼音:yī zhì bǎi lǜ
语本《易经。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指归于同一趋向,却有各种不同的思虑。《后汉书。卷三○下。郎顗传》:「易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同归殊涂,一致百虑。』」
分類:趋向考虑
《漢語大詞典》:一致之节(一致之節)
谓忠贞不渝的节操。三国志·魏志·邢颙传:“ 太祖 曰:‘ 顒 篤於旧君,有一致之节。’勿问也。”
《国语辞典》:殊涂一致(殊涂一致)  拼音:shū tú yī zhì
比喻采取的方法虽不同,所达到的效果却一致。参见「同归殊途」条。《晋书。卷六十九。刁协传》:「夫大道宰世,殊涂一致。」
《国语辞典》:一致性  拼音:yī zhì xìng
共同性。如:「经过讨论之后,大家终于有了一致性的看法。」
分类:共同同性
《漢語大詞典》:表里一致(表裏一致)
犹表里如一。 明 王守仁 《教条元龙场诸生》:“苟有谦默自持……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稟虽甚鲁钝,儕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续范亭 《论诗》:“现在我们要想的对、说的对、写的对,这才是表里一致革命的诗。”
《國語辭典》:百虑一致(百慮一致)  拼音:bǎi lǜ yī zhì
形容想法虽多,却不谋而合。《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仲长统》:「此其分波而共源,百虑而一致者也。」
《國語辭典》:同归(同歸)  拼音:tóng guī
1.一同返回。《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南朝宋。谢惠连〈雪赋〉:「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2.同样走向、相同趋向。如:「同归于尽」、「殊途同归」。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虽大旨同归,所托或乖。」宋。陈舜俞〈说用〉:「六经之旨不同,而其道同归于用天下国家。」
《國語辭典》:同行  拼音:tóng xíng
同道而走,结伴而行。《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既然如此,我也是投军去的,便和你同行,何如?」
《國語辭典》:画一(畫一)  拼音:huà yī
1.整齐、一致。《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军法严肃,号令画一,以是出战皆捷。」也作「划一」。
2.逐一条列。宋。苏轼〈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谨条其事,画一如左。」
《漢語大詞典》:归一(歸一)
亦作“ 归壹 ”。
(1).统一;一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致化归一,分教斯五。” 宋 苏轼 《申省乞罢详定役法状》:“所贵议论归一。”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及 董仲舒 稍推明之,与人主意合,则杂家异学始絀,而归壹於 孔 氏矣。”《元代白话碑集录》附录一《重编百丈清规圣旨》:“教 大龙翔集庆寺 笑隐长老 为头,拣选有本事的和尚,好生校正归一者。”
(2).犹规矩。 元 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我怎生不归一?我是第一个归一的人。”
《漢語大詞典》:同体(同體)
(1).同一形体;共一形体。庄子·大宗师:“假於异物,託於同体。”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 汉 王充 论衡·物势:“目与头同形,手与足同体。”
(2).指同胞兄弟。晋书·陶瞻传:“ 夏 至,杀 斌 。 庾亮 上疏曰:‘ 斌 虽丑恶,罪在难忍,然王宪有制;骨肉至亲,亲运刀锯以刑同体,伤父母之恩,无惻隐之心,应加放黜,以惩暴虐。’”
(3).比喻无区别;一致。吕氏春秋·诬徒:“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南朝 梁 萧统 《令旨解二谛义》:“有无相殊,何得同体。” 康有为 《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昔戊戌在京时,有问政体者,吾輒以八字言之,曰:‘ 满 汉 不分,君民同体。’”
(4).犹同伙、同党。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夫誉同体,毁对反,所以证彼非而著己是也。”
(5).谓结为一体,地位相当。后汉书·皇后纪序:“后正位后宫,同体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