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道契  拼音:dào qì
1.以道相结交。晋。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至于体分冥固,道契不坠,风美所扇,训革千载。」
2.外国人在租界中所得永久借地权的凭證。原由海关道发给,故称为「道契」。
《國語辭典》:铨选(銓選)  拼音:quán xuǎn
考核才能、资历,授以适当官职。元。揭傒斯〈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诗:「君复赞宣政,赤手握铨选。」
《国语辞典》:群起  拼音:qún qǐ
蜂起,一致起来。如:「王莽施政无当,刘秀等人举兵起义,有志之士群起响应。」
《國語辭典》:同论(同論)  拼音:tóng lùn
1.相同的言论。《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知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
2.相同比论。如:「诗与文体裁不同,优劣岂可同论?」
《國語辭典》:顺水(順水)  拼音:shùn shuǐ
船行与水流同一方向。如:「船顺水而下,很快就到了。」
《漢語大詞典》:合契
(1).相符合;相一致。后汉书·张衡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陈政,则与议説合契。”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惟乐能感,与神合契。”
(2).融洽;意气相投。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君臣鉴戒:“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諫,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西游记》第一回:“ 美猴王 领一群猿猴、獼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 花果山 ,暮宿 水帘洞 ,合契同情。” 清 姚鼐 《哭陈东浦方伯三十二韵》:“纵非情合契,应惜韵孤标。”
(3).符契。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牙璋,判合之器也。当於合处为牙,如今之合契。”
(4).核验符契。 明 王世贞 《说部》:“若悬券而责之,又若合契焉。”
《漢語大詞典》:叶齐(叶齊)
协力一致。 唐 陆贽 《奉天论李晟所管兵马状》:“卿宜授以谋略,分路夹攻,务使叶齐,剋平寇孽。”
分類:协力一致
《國語辭典》:骈肩(駢肩)  拼音:pián jiān
肩膀与肩膀相互连接。形容人数众多。宋。欧阳修相州书锦堂记〉:「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唐。舒元舆〈牡丹赋〉:「弄彩呈妍,压景骈肩。」
《國語辭典》:佥同(僉同)  拼音:qiān tóng
一致赞成。《书经。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
分類:一致赞同
《漢語大詞典》:一和
一会;一番。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説与我每一和,又説与我公一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一个是一方长老,一个是一代名儒,俗谈没半句,那一和者也之乎。” 元 石德玉 《黄粱梦》第四折:“睡朦朧无多一和,半霎儿改变了山河。”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沉吟一和,怎离却双亲膝下?”
《漢語大詞典》:同辙(同轍)
(1).同道者。谓思想、行为一致。 唐 王建 《荆南赠别李肇著作转韵诗》:“ 孔 门忝同辙, 潘 馆幸诸甥。”
(2).比喻统一。 唐 梁肃 《受命宝赋》:“致四海於升平,混车书以同辙。”参见“ 同轨 ”。
《國語辭典》:同步  拼音:tóng bù
1.同时起步,行动协调一致。
2.科学技术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随时间变化的物理量,在时间进行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相对关系。
3.在一个系统中所发生的事件之间,因协调作用,而在时间上出现一致性的现象。
《國語辭典》:协同(協同)  拼音:xié tóng
共同。《后汉书。卷七五。吕布传》:「将军宜与协同策谋,共存大计。」《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烦贵县查点来文事理,遣役协同来差访该犯潜踪何处。」
《國語辭典》:合辙(合轍)  拼音:hé zhé
1.不同车辆行走的轨迹相吻合。比喻相符、相同。如:「守信用的人言行合辙。」
2.戏曲中指韵调相谐。如:「合辙押韵。」
3.恢复常轨。如:「长期假期结束后开始上班,生活又合辙了。」
4.习惯。如:「刚到一处新环境不熟悉,日子久了自然就会合辙。」
5.个性相投。如:「他们个性合辙,很少闹意见。」
《漢語大詞典》:相一
统一;彼此一致。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后汉书·刘盆子传:“诸将日会论功,争言讙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 宋 陈亮 《廷对策》:“夫天下之学,不能以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