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相印  拼音:xiāng yìn
1.互为印證。如:「书本知识要能与实际生活相印。」
2.彼此投合。如:「心心相印」。
《國語辭典》:相印  拼音:xiàng yìn
宰相的官印。《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唐。韩愈 桃林夜贺晋公诗:「手把命圭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漢語大詞典》:至一
古代哲学用语。指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或局面。庄子·缮性:“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羣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郭象 注:“物皆自然,故至一也。”荀子·议兵:“暴悍勇力之属为之化而愿,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矜纠收繚之属为之化而调,夫是之谓大化至一。”
《國語辭典》:合流  拼音:hé liú
1.水流汇合在一起。如:「这座城市位在两条大江的合流之处,十分繁华。」《书经。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汉。孔安国。传:「四水合流而入河。」《三国志。卷三八。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秦宓》:「故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
2.比喻思想、行动等方面趋于一致。如:「由于环保意识高涨,各种推动环保的行动已在世界各地合流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3.不同流派的学术、艺术等融合为一体。
《國語辭典》:相符  拼音:xiāng fú
相当、一致。《儒林外史》第五○回:「本犯万里,年貌与来文相符。」《红楼梦》第四九回:「果然与宝钗之说相符,心中闷闷不解。」
《漢語大詞典》:奄然
(1).一致貌。《韩诗外传》卷五:“张法而度之,奄然若合符节。”荀子·儒效作“晻然”。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晻然,同貌也。”
(2).忽然。后汉书·侯霸传:“未及爵命,奄然而终。”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徘徊良久,奄然不见。” 唐 于鹄 《悼孩子》诗:“生来岁未周,奄然却归无。”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五:“打算下次再来问,老无机会,也老不好意思,而 韩二奶奶 也不待说清楚就奄然而逝。”
(3).犹奄忽。指死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戒。” 唐 刘禹锡 《为裴相公让官第一表》:“自量气力,忽恐奄然。”
(4).不明貌。奄,通“ 暗 ”。晏子春秋·问上八:“ 鲁 之君臣,犹好为义,下之妥妥也,奄然寡闻。” 吴则虞 集释引 孙星衍 音义:“奄然,闇然。”
(1).气息微弱貌。旧唐书·秦彦传:“死者十六七,纵存者鬼形鸟面,气息奄然。”
(2).引申为委靡不振貌。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其始也,犹稍稍感慨激昂,思自表见;一限以资格,此士大夫所以尽奄然而无有生气者也。”
(3).悲伤貌。 唐 元稹 《长嘴乌》诗:“左右虽无语,奄然皆泪垂。”
《國語辭典》:并肩(並肩)  拼音:bìng jiān
1.肩挨著肩,并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冲了水,递与四老爷,和他并肩而坐。」
2.比喻地位、阶级、才能或势力相等。《红楼梦》第四六回:「过了一年半载,生下个一男半女,你就和我并肩了。」
3.比喻行动一致,共同努力。如:「并肩作战」、「并肩奋斗」。
《漢語大詞典》:允谐(允諧)
(1).和谐一致。《书·益稷》:“庶尹允谐。” 孔颖达 疏:“信皆和谐,言职事修理也。”
(2).妥善;成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僉曰允谐,如其筹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请以新帛作鬼囊,俾妾得附君以往,就 展氏 求婚,计必允谐。”
(3).答应和好。《天雨花》第二回:“夫人无奈来允谐,中堂閒话片时辰。”
《國語辭典》:统一(統一)  拼音:tǒng yī
使零散、分离的统合为一体。如:「秦国统一天下后,也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车轨宽度及文字等。」
《漢語大詞典》:同辞(同辭)
(1).谓用语、称号相同。《公羊传·隐公七年》:“春秋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 何休 注:“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 徐彦 疏:“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也。”汉书·叙传上:“十餘年间,外内骚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 刘 氏,不谋而同辞。”
(2).犹言异口同声。意见一致。国语·晋语九:“﹝ 阎明 叔褒 ﹞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明年春,復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諫 恪 , 恪 不听。”晋书·元帝纪:“冠带之伦,要荒之众,不谋同辞者,动以万计。”
《漢語大詞典》:佥谐(僉諧)
(1).《书·舜典》记帝 舜 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僉曰”、“汝谐”之语,后遂以“僉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梁书·江革传:“ 广陵 太守 江革 ,才思通瞻,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鉉,实允僉谐。”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真宗 尹京, 毕 相 士安 为府判,沉毅忠厚。中书将有僉谐, 太宗 令辅臣歷选,俱不称旨……近臣少喻上意,方以 毕公 进,果大喜,遂用参大政。”
(2).指共同认定,一致认可。 宋 王禹偁 《慰上大行皇帝谥号庙号表》:“懋建鸿名,永光清庙。礼官博士,讨论而无异辞;公卿大夫,僉谐而合旧典。”
《國語辭典》:道契  拼音:dào qì
1.以道相结交。晋。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至于体分冥固,道契不坠,风美所扇,训革千载。」
2.外国人在租界中所得永久借地权的凭證。原由海关道发给,故称为「道契」。
《國語辭典》:铨选(銓選)  拼音:quán xuǎn
考核才能、资历,授以适当官职。元。揭傒斯〈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诗:「君复赞宣政,赤手握铨选。」
《国语辞典》:群起  拼音:qún qǐ
蜂起,一致起来。如:「王莽施政无当,刘秀等人举兵起义,有志之士群起响应。」
《國語辭典》:同论(同論)  拼音:tóng lùn
1.相同的言论。《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知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
2.相同比论。如:「诗与文体裁不同,优劣岂可同论?」
《國語辭典》:顺水(順水)  拼音:shùn shuǐ
船行与水流同一方向。如:「船顺水而下,很快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