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概 → 槩概”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一刬(一剗)  拼音:yī chàn
一概、一律。《董西厢》卷八:「许多财礼,一刬是好金银。」《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忽地回头观看,又吃一惊:怎么那来路一刬都是高山陡壁,全无路径?」也作「一刬的」、「一刬地」。
《漢語大詞典》:概然
(1).感触哀伤。概,通“ 慨 ”。庄子·至乐:“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 曰:“感也。” 陈鼓应 注:“概,即慨,感触哀伤。”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薄於所有观念,则国土之得丧,种族之盛衰,固未尝概然於胸中。”
(2).一概如此。
《漢語大詞典》:概用
谓不加区别,一概使用。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凡字异而意同者,不可概用之,宜分乎彼此。”
分類:区别一概
《國語辭典》:外延  拼音:wài yán
一概念或名词所适用的范围。亦即该词所包摄的一切事物,相对于内涵而言。
《國語辭典》:内涵(內涵)  拼音:nèi hán
1.人的内在涵养。如:「他学问渊博,是个有内涵的人。」
2.语言所包含的内容。如:「这篇文章文字虽短,内涵却十分丰富。」
《漢語大詞典》:必诺(必諾)
不辨事之当否,一概承诺。管子·形势:“必诺之言,不足信也。”管子·形势解:“小人不义亦诺,不可亦诺,言而必诺,故其诺未必信也。”
《国语辞典》:复合概念(复合概念)  拼音:fù hé gài niàn
某一概念复合其他概念,即内涵的概念中又包含许多其的概念,称为「复合概念」。
《国语辞典》: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拼音:tiān zhī dì zhī,nǐ zhī wǒ zhī
除了老天与当事人外,其他人一概不知。语本《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人用以比喻事情极机密。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我叮嘱他这桩事,则除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国语辞典》:操作定义(操作定义)  拼音:cāo zuò dìng yì
对一概念或词语之理解,须经由操作行为而显明者,称为「操作定义」。
《漢語大詞典》:概律
一概约束。
分類:一概约束
《國語辭典》:概莫能外  拼音:gài mò néng wài
一概不能除外。如:「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概莫能外。」
分類:一概例外
《漢語大詞典》:概念的概括
通过减少某一概念的内涵来扩大该概念的外延的方法。如在“专科词典”这一概念中减少“收录和解释专科词语”这一内涵,概念的外延就相应扩大而过渡到属概念“词典”。
《漢語大詞典》:概念的限制
通过增加某一概念的内涵来缩小该概念的外延的方法。如在“词典”这一概念中增加“收录和解释专科词语”这一内涵,概念的外延就相应缩小而过渡到种概念“专科词典”。
《国语辞典》:翻脸不认人(翻脸不认人)  拼音:fān liǎn bù rèn rén
改变态度,对于认识的人一概不讲情理。如:「他曾有恩于你,你怎能在他危难时翻脸不认人。」
《漢語大詞典》:平禠
谓一概解除。 宋 苏舜钦 《对酒诗》:“嗟乎吾道不如酒,平褫哀乐如摧朽。”
分類:一概解除
《國語辭典》:拢统(攏統)  拼音:lǒng tǒng
含混模糊、不具体。《福惠全书。卷一二。刑名部。释招状》:「俱照本犯原日实情实景供序,一字拢统含糊不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侄儿从前看见古时的墓志碑铭,多有用春秋两个字的,所以借来用用,倒觉得拢统些。」也作「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