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元旦  拼音:yuán dàn
一年的第一日。南朝梁。萧子云 介雅诗三首之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忽一年元旦,潘华和萧雅不约而同到王奉家来拜年。」也称为「元正」、「元朔」、「元日」。
《漢語大詞典》:正初
古代“历数”有所谓“百刻”法,众说不同。其一说是:把一日(十二时)定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百刻是六千分),这样,每个时辰为五百分,即八刻零二十分。这二十分平均分为两个微刻,前一个称“初初”,后一个称“正初”。参阅 明 王逵 蠡海集·历数类
《國語辭典》:上旬  拼音:shàng xún
十日为一旬,每月的前十日,称为「上旬」。《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以七月上旬赍三十日粮。」《儒林外史》第三回:「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
《國語辭典》:小至  拼音:xiǎo zhì
冬至日的前一天。传统习俗在此日,家家户户捣米作汤圆,以便在冬至日团圆围桌食用。
《國語辭典》:四绝(四絕)  拼音:sì jué
1.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日的合称。参见「四离四绝」。
2.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缮写,邵竦篆额,都是一时精笔,世称为「四绝」。见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文儒》。
《國語辭典》:四离四绝(四離四絕)  拼音:sì lí sì jué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日,合称为「四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合称为「四绝」。星相术士以此八日为大忌日。
《漢語大詞典》:晚衙
旧时官署长官一日早晚两次坐衙,受属吏参拜治事。傍晚申时坐衙称晚衙。 唐 白居易 《夜归》诗:“逐胜移朝宴,留欢放晚衙。”《南宫词纪·玉包肚·〈题情〉之二》:“緑牕低亚,看游蜂争喧晚衙。” 清 曹寅 《雨夕偶怀桐皋僧走笔得二十韵却寄》:“晚衙鼓鼕鼕,簿牒清扰扰。”
《国语辞典》:除权(除权)  拼音:chú quán
股票术语。除权日时,上市股票之前一日收盘价,按除权公式,将公司配发的股票股利之合权差价减去,称为「除权」。除权可分为无偿配股、有偿配股,以及有偿与无偿同时除权。
《國語辭典》:上浣  拼音:shàng huǎn
古人每十日一休沐,故称每月初一至初十为「上浣」。也作「上浣」。
《漢語大詞典》:还带(還帶)
唐 裴度 一日游 香山寺 。有一妇人借得三条玉带、一条犀带,准备贿赂权贵,营救获罪的父亲,结果遗失寺中。 裴度 得而还之。事见 唐 丁用晦 《芝田录》。 元 关汉卿 据此撰有《裴度还带》杂剧。后以“还带”表示归还珍贵的失物。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己丑馆选:“行善乃本等,非以责报,救蚁还带,此两人直是陡见,突发此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真生:“ 真 曰:‘君前所见,乃仙人点金石也……醉后失去,隐卜当在君所,如有还带之恩,不敢忘报。’”
《國語辭典》:子推  拼音:zǐ tuī
1.春秋时晋国隐士介之推的名。参见「介之推」条。
2.宋俗为纪念介之推,于寒食节前一日所作的枣糕。
《漢語大詞典》:正日
谓节日的当天,或正式办婚丧喜庆等事的那一天。红楼梦第四九回:“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自过了,再等正日还早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到了正日的头一天,便舖设起寿堂来。”
正月一日。初学记卷四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正月一日,是谓正日。”宋书·礼志一:“ 烈祖明皇帝 以正日弃天下,每与皇太后念此日至,心有剥裂。”
《國語辭典》:炊熟  拼音:chuī shú
1.饭菜已煮熟。宋。张耒〈叙十五日事〉诗:「起来炊熟日亭午,槐叶新成庭覆翠。」
2.寒食节的前一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䭅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
《漢語大詞典》:党家
宋 陶穀 妾,本 党进 家姬,一日下雪, 穀 命取雪水煎茶,问之曰:“ 党 家有此景?”对曰:“彼粗人,安识此景?但能知销金帐下,浅斟低唱,饮羊羔美酒耳。”见 明 陈继儒 《辟寒部》卷一。后因以“党家”比喻粗俗的富豪人家。
《漢語大詞典》:元朔
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日。 唐 德宗 《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旧唐书·李珏传:“元朔未改,园陵尚新。” 清 钱谦益 《崇祯元年元日立春》诗:“淑气和风应候来,王春元朔併相催。”
《國語辭典》:冷节(冷節)  拼音:lěng jié
寒食节的别称。参见「寒食节」条。唐。韩偓〈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何处遇蔷薇,殊乡冷节时。」宋。王禹偁 清明日独酌诗:「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