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2,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月中桂
五长
空身
重奏
族灭
兼任
通鼓
分餐
寻橦
单飞
诗经
陪乘
随坐
相坐
五绝
《國語辭典》: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中月中的桂树。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日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漢語大詞典》:五长(五長)
五种优点、长处。 宋 苏轼 《求婚启》:“伏承令女第二小娘子,庆闈擢秀,岂独 卫公 之五长。”按,此指 晋 卫瓘 女“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见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
《國語辭典》:空身  拼音:kōng shēn
不携带物件。《三国演义》第五○回:「独云长不获一人一骑,空身回见玄德。」《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每日午饭已毕,便空身走去山里寻几个獐鹿兽兔还家。」也作「罄身」。
《國語辭典》:重奏  拼音:chóng zòu
凡是两种乐器以上的合奏,且各乐器各自分任一声部,以互相协调,互为主从的,称为「重奏」。按演出时乐器的件数不同,分为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等。而按乐器不同的组合,有小提琴奏鸣曲、弦乐三重奏、钢琴三重奏等。
《漢語大詞典》:族灭(族滅)
谓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史记·酷吏列传:“﹝ 义纵 ﹞至则族灭其豪 穰氏 之属, 河内 道不拾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 説 又曰: 易之 以臣宗室,故託为党。然附 易之 ,有台辅之望;附 元忠 ,有族灭之势。”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三世为廷尉》:“ 雄 少时家贫,母葬之所封之地。不卜时日,巫言族灭,而 雄 子 訢 孙 恭 为廷尉。” 范文澜 《中国通史》绪言:“ 北魏 皇帝说 崔浩 谋叛,族灭 崔氏 ,并大杀士族,抑制了这个要求。”
《國語辭典》:兼任  拼音:jiān rèn
1.一个人在本职以外,同时担任别的职务。如:「他今年又兼任别校的课,所以特别忙碌。」
2.非专任的。如:「兼任教授」。
《漢語大詞典》:通鼓
传令击鼓。周礼谓一人先击鼓,众人跟着击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 贾公彦 疏:“通鼓者,两司马振鐸,军将已下即击鼓,故云通鼓也。” 孙诒让 正义:“以鼓者非一人,故振鐸,令其一人先鼓,众人徧应之。通者,传达周徧之谓。”
《漢語大詞典》:分餐
(1).相传 周公 求贤殷切,热心接待来客,以至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见《史记·鲁周公世家》。后因以“輟洗分餐”形容殷勤待士的心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雍丘 令 董生 ,仰餘徽於千载,遵茂美於絶代,命县人 长照 为文,用章不朽之德,其略云:輟洗分餐,諮谋帝猷。”
(2).亦作“ 分飡 ”。谓输粮赈民。宋书·孝义传·徐耕:“ 元嘉 二十一年,大旱民飢, 耕 诣县陈辞曰:‘今年亢旱,禾稼不登……志欲自竭,义存分飡,今以千斛,助官賑贷。’”
(3).一人一份饭菜,分别进餐。《光明日报》1985.7.27:“在家庭里实行分餐,一人一份饭菜,还可以培养儿童不挑食、独立做完一件事的好习惯。”
《漢語大詞典》:寻橦(尋橦)
古代百戏之一。橦,竿。据现存 汉 画,系一人手持或头顶长竿,另有数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 汉 张衡 《西京赋》:“ 乌获 扛鼎, 都卢 寻橦。” 唐 王建 《寻橦歌》:“人间百戏皆可学,寻橦不比诸餘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亦有记载。现代杂技仍保留此一节目。
《国语辞典》:单飞(单飞)  拼音:dān fēi
1.本指鸟独自飞翔。后引申为指单独一人。如:「自从他跟女友分手后,就单飞到现在。」
2.空军官校指学生不必教官在旁协助,已能单独驾机飞行,称为「单飞」。
《国语辞典》:诗经(诗经)  拼音:shī jīng
书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采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为中国文学总集之祖,代表当时北方文学。汉初传者有齐、鲁、韩、毛四家,汉末以后,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微,惟毛诗,盛行至今。
《國語辭典》:陪乘  拼音:péi chéng
古人乘车,驾车者居中,尊者在左,在右一人为陪乘。《战国策。楚策一》:「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明。李贽〈清池白月咏似沈国王〉诗二首之一:「易隆陪乘礼,难接大王风。」
《國語辭典》:随坐(隨坐)  拼音:suí zuò
罪及他人,牵连治罪。《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國語辭典》:相坐  拼音:xiāng zuò
一人犯罪,连带他人一同治罪。《淮南子。泰族》:「商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國語辭典》:五绝(五絕)  拼音:wǔ jué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双数句须押韵。
2.唐太宗赞誉虞世南五种绝佳的特色。《旧唐书。卷七二。虞世南传》:「太宗以是益亲礼之,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性,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
3.中医上指魇寐、产乳、自缢、摧压、溺水等五种猝死绝症。产乳或说作服毒、冻死。
《漢語大詞典》:五言绝句(五言絶句)
诗体之一。始于 南朝 齐 梁 ,至 唐 始定型。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二、四句押韵,可押平韵或仄韵。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五言絶句难於七言絶句。”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绝句》:“ 杨伯谦 云:‘五言絶句, 盛唐 初变 六朝 子夜体。’”亦省称“ 五言絶 ”、“ 五絶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五言絶,调易古;七言絶,调易卑。” 清 李重华 《贞一斋诗说·诗谈杂录》:“五言絶发源《子夜歌》,别无谬巧,取其天然,二十字如弹丸脱手为妙。”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五絶只二十字,最为难工。”
分類:诗体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