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伍员潮
 
伍员涛
  
伍生传谬
  
伍相潮头
 
伍相鸱夷
 
子胥鸱夷
 
伍胥怒涛
 
伍胥恨不灭
   
伍胥白浪
 
伍胥神
 
前潮作子胥
 
前胥后种
 
壮志死不息
 
子胥怒钱塘
 
子胥弃
 
子胥弃江
 
子胥潮
 
子胥涛
 
子胥灵
 
子胥鼓浪
 
寒涛拥伍胥
 
怒涛犹不平
 
怒涛飞
 
怒为涛
 
东流生白波
 
涛江雪浪
 
白马潮
  
白马踏海潮
 
白马银涛
  
素车走灵胥
 
素车驾长鲸
 
胥怒
 
胥江万里涛
  
胥涛溅恨
 
银涛白马
 
灵涛
  
灵胥八月涛
 
灵胥怒
 
魂庄怒涛
 
鸱夷怒涛
 
鸱夷恨
 
鸱夷血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文种


《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十三年〉~9~
吴王置酒文台之上,群臣悉在,太宰嚭执政,越王侍坐,子胥在焉。王曰:「寡人闻之,君不贱有功之臣,父不憎有力之子。今太宰嚭为寡人有功,吾将爵之上赏。越王慈仁忠信,以孝事于寡人,吾将复增其国,以还助伐之功。于众大夫如何?」群臣贺曰:「大王躬行至德,虚心养士,群臣并进,见难争死;名号显著,威震四海;有功蒙赏,亡国复存;霸功王事,咸被群臣。」于是子胥据地垂涕,曰:「于乎,哀哉!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郭丘墟,殿生荆棘。」吴王大怒,曰:「老臣多诈,为吴妖孽。乃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未忍行法,今退自计,无沮吴谋。」子胥曰:「今臣不忠不信,不得为前王之臣。臣不敢爱身,恐吾国之亡矣。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今大王诛臣,参于桀纣。大王勉之,臣请辞矣。」子胥归,谓被离曰:「吾贯弓接矢于郑楚之界,越渡江淮自致于斯。前王听从吾计,破楚见凌之雠。欲报前王之恩而至于此。吾非自惜,祸将及汝。」被离曰:「未谏不听,自杀何益?何如亡乎?」子胥曰:「亡,臣安往?」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受剑,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为汝父忠臣立吴,设谋破楚,南服劲越,威加诸侯,有霸王之功。今汝不用吾言,反赐我剑。吾今日死,吴宫为墟,庭生蔓草,越人掘汝社稷。安忘我乎?昔前王不欲立汝,我以死争之,卒得汝之愿,公子多怨于我。我徒有功于吴。今乃忘我定国之恩。反赐我死,岂不谬哉!」吴王闻之,大怒,曰:「汝不忠信,为寡人使齐,托汝子于齐鲍氏,有我外之心。」急令自裁:「孤不使汝得有所见。」子胥把剑仰天叹曰:「自我死后,后世必以我为忠,上配夏殷之世,亦得与龙逄、比干为友。」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一〈神一·伍子胥〉~235~
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鲽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馀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庐州城内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庙。每朝暮潮时,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庙前。高一二尺,广十馀丈,食顷乃定。俗云:与钱塘江水相应焉!
《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十三年〉~22~
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言曰:「胥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即断其头,置高楼上,谓之曰:「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乃弃其躯,投之江中。子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

简释

灵胥:指河神。来陆游《乙丑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戏成绝句》:“千年未息灵胥怒,卷地潮声到枕边。”


例句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姚合 杭州观潮

山藏伯禹穴,城压伍胥涛。 孟浩然 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山围伯禹庙,江落伍胥潮。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穷。 宋昱 樟亭观涛

冤深陆机雾,愤积伍员涛。 张祜 哭汴州(一作夷门)陆大夫

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张祜 送庐弘本浙东觐省

浙波只有灵涛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徐凝 题伍员庙

地接三茅岭,川迎伍子涛。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有序)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李白 行路难三首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李端 幽居作

典故
五湖倦客
 
五湖去
 
五湖客
  
五湖悼
 
五湖扁舟
 
五湖游
 
五湖烟月
 
五湖旧约
 
五湖舟
 
五湖舟揖
 
五湖船
 
五湖范蠡
 
五湖闲
 
五湖愿
 
少伯舟
 
爱五湖
 
扁舟子皮
 
归五湖
 
泛五湖
 
浮家五湖
 
渔舟范蠡
 
范生智
 
范舟
 
范蠡扁舟
 
范蠡船
 
越相功成去
 
越相烟波
 
越相舟
 
越蠡扁舟
 
钓五湖
 
陶朱生
 
鸱夷一去
 
鸱夷变姓名

相关人物
范蠡
 
勾践


《国语》卷二十一〈越语下·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658~
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谷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范蠡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浃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没于越国,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3257~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勾践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九月丁未,范蠡辞于王,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义一也。今臣事大王,前则无灭未萌之端,后则无救已倾之祸。虽然,臣终欲成君霸国,故不辞一死一生。臣窃自惟乃使于吴王之惭辱。蠡所以不死者,诚恐谗于太宰嚭,成伍子胥之事,故不敢前死,且须臾而生。夫耻辱之心,不可以大,流汗之愧,不可以忍。幸赖宗庙之神灵,大王之威德,以败为成,斯汤武克夏商而成王业者。定功雪耻,臣所以当席日久。臣请从斯辞矣。」越王恻然泣下沾衣。言曰:「国之士大夫是子,国之人民是子,使孤寄身托号以俟命矣。今子云去,欲将逝矣,是天之弃越而丧孤也,亦无所恃者矣。孤窃有言,公位乎,分国共之,去乎,妻子受戮。」范蠡曰:「臣闻君子俟时,计不数谋,死不被疑,内不自欺。臣既逝矣,妻子何法乎?王其勉之,臣从此辞。」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例句

庄周万物外,范蠡五湖间。 任华 寄李白

扁舟恋南越,岂独为鲈鱼。 储嗣宗 得越中书

莫便五湖为隐沦,年年三十升仙人。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巧分孤岛思何远,欲似五湖心易迷。 刘威 题许子正处士新池

五湖仙岛几年别,九转药炉深夜开。 刘沧 赠隐者

明日东归变名姓,五湖烟水觅何人。 刘长卿 赠秦系

九陌要津劳目击,五湖闲梦诱心期。 唐彦谦 东韦曲野思

莫羡扁舟兴,功成去不难。 崔涂 秋夕送友人归吴

日下未驰千里足,天涯徒泛五湖舟。 戎昱 秋日感怀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曹邺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谁知此中兴,宁羡五湖人。 朱庆余 湖中闲夜遣兴

五湖僧独往,此去与谁期。 朱庆余 送惠雅上人西游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李泌 长歌行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李白 悲歌行

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

陶朱虽相越,本有五湖心。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二首

越水吴山任兴行,五湖云月挂高情。 李群玉 寄张祜

非思鲈鱼脍,且弄五湖船。 李群玉 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

烟波自此扁舟去,小酌文园杳未期。 李群玉 湘阴江亭却寄友人

五湖归去孤舟月,六国平来两鬓霜。 李郢 赠羽林将军

毕竟成功何处是,五湖云月一帆开。 杜牧 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

他岁若教如范蠡,也应须入五湖烟。 杜牧 行经庐山东林寺

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终始郭汾阳。 杜牧 云梦泽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不为感恩酬未得,五湖闲作钓鱼师。 杜荀鹤 出关投孙侍御

青云快活一未见,争得安闲钓五湖。 杜荀鹤 早发

方同七里路,更遂五湖心。 皇甫冉 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

微风月明夜,知有五湖心。 卢纶 观袁修侍郎涨新池

何言奉杯酒,得见五湖心。 卢纶 陪中书李纾舍人夜泛东池

知君当永夜,独钓五湖隅。 郑巢 送韦弇

谁知一沼内,亦有五湖心。 郑损 钓阁

五湖烟网非无意,未去难忘国士知。 郑谷 春暮咏怀寄集贤韦起居衮

闲看薛稷鹤,共起五湖心。 郑谷 秘阁伴直

顷来荷策干明主,还复扁舟归五湖。 钱起 送褚大落第东归

乃悟范生智,足明渔父贤。 陶翰 赠房侍御

功成他日后,何必五湖归。 雍陶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六首

五湖竟负他年志,百战空垂异代名。 韩偓 过临淮故里

却恨韩彭兴汉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高骈 写怀二首

典故
吓梁园
 
吓腐鼠
 
吓飞燕
 
吓鼠
 
争腐鼠
 
猜意鹓雏
  
腐鼠吓
 
腐鼠志
 
腐鼠顾
 
鸱吓
 
鸱得腐鼠
 
鸱鸮疑
 
鹓雏捐鼠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605~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例句

忽闻饥乌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 刘禹锡 飞鸢操

鸱鸢啄腐疑雏凤,神鬼欺贫笑伯龙。 徐夤 西寨寓居之二

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戴叔伦 孤鸿篇

野田鸱鸮鸟,相妒复相疑。 戴叔伦 孤鸿篇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 李商隐 安定城楼

江中淘河吓飞燕,衔泥却落羞华屋。 杜甫 赤霄行

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 白居易 感鹤

吾常吓鸳雏,尔辈安足讪。回头语晴鸢,汝食腐鼠惯。 陆龟蒙 孤雁

典故
鸱尾阁


《陈书》卷三十一〈萧摩诃列传〉~4~
十四年,高宗崩,始兴王叔陵于殿内手刃后主,伤而不死,叔陵奔东府城。时众心犹预,莫有讨贼者,东宫舍人司马申启后主,驰召摩诃,入见受敕,乃率马步数百,先趣东府城西门屯军。叔陵惶遽,自城南门而出,摩诃勒兵追斩之。以功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封绥建郡公,邑三千户。叔陵素所蓄聚金帛累巨万,后主悉以赐之。寻改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加左光禄大夫。旧制三公黄閤听事置鸱尾,后主特赐摩诃开黄閤,门施行马,听事寝堂并置鸱尾。
典故
鸱鸮悲

相关人物
周公


《尚书》卷十三〈周书·金縢〉~88~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
《毛诗正义》卷八之二〈国风·豳风·鸱鸮〉~292~
〈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例句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五

典故
彭鴳高低
  
蓬蒿燕雀
 
飞鴳等鹏翼
 
鸱鴳与鲲鹏
  
鴳微鹏巨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4~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典故
一曲金衣
 
一曲黄金缕
 
一舸姑苏逐鸱夷
 
吹紫萧
 
无花空绕枝
 
秋娘金缕
  
金衣莫惜
 
相关人物
杜牧
 
秋娘
 
范蠡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秋娘〉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其间杜秋娘】,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后庭千蛾眉】。秋持玉斝醉【秋持玉斝饮】,与唱金缕衣【案: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长唱此辞。】。濞即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金阶露新重,閒捻紫箫吹【案:晋书。盗开凉州张骏冢。得紫玉箫。】。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红粉羽林仗,独赐辟邪旗。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雷音后车远,事往落花时。燕禖得皇子,壮发绿緌緌。画堂授傅姆,天人亲捧持。虎睛珠络褓,金盘犀镇帷。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渐抛竹马剧【渐抛竹马戏】,稍出舞鸡奇。崭崭整冠佩,侍宴坐瑶池。眉宇俨图画,神秀射朝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王幽茅土削,秋放故乡归。觚棱拂斗极,回首尚迟迟。四朝三十载,似梦复疑非。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毛发已如丝】。却唤吴江渡,舟人那得知。归来四邻改,茂苑草菲菲。清血洒不尽,仰天知问谁。寒衣一匹素,夜借邻人机。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自古皆一贯,变化安能推。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逃作巫臣妻】。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织室魏豹俘,作汉太平基。误置代籍中,两朝尊母仪。光武绍高祖,本系生唐儿。珊瑚破高齐,作婢舂黄糜。萧后去扬州,突厥为阏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射钩后呼父,钓翁王者师。无国要孟子,有人毁仲尼。秦因逐客令,柄归丞相斯。安知魏齐首,见断箦中尸。给丧蹶张辈,廊庙冠峨危。珥貂七叶贵,何妨戎虏支。苏武却生返,邓通终死饥。主张既难测,翻覆亦其宜。地尽有何物,天外复何之【天高复何之】。指何为而捉,足何为而驰。耳何为而听,目何为而窥。己身不自晓,此外何思惟。因倾一樽酒,题作杜秋诗。愁来独长咏,聊可以自怡。
典故
属镂剑
 
鸱夷革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279~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典故
鸱夷没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战国策》卷三十〈燕策二·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03~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馀教也,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四],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六]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皇。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馀令诏后嗣之遗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五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280~
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应劭曰:「取马革为鸱夷,鸱夷,榼形。」

例句

行叹鸱夷没,遽惜湛卢飞。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范蠡金铸
  
蠡亡范金
 
铸像
 
铸金越相
 
铸黄金
 
鸱夷像
 
黄金铸
 
黄金铸范蠡

相关人物
范蠡


《国语》卷二十一〈越语下·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658~
反至五湖,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王曰:「不谷疑子之所谓者何也?」对曰:「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今事已济矣,蠡请从会稽之罚。」王曰:「所不掩子之恶,扬子之美者,使其身无终没于越国。子听吾言,与子分国。不听吾言,身死,妻子为戮。」范蠡对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浃日而令大夫朝之,环会稽三百里者以为范蠡地,曰:「后世子孙,有敢侵蠡之地者,使无终没于越国,皇天后土、四乡地主正之。」
《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勾践二十四年〉~264~
范蠡既去,越王愀然变色,召大夫种曰:「蠡可追乎?」种曰:「不及也。」王曰:「柰何?」种曰:「蠡去时,阴画六,阳画三,日前之神,莫能制者。玄武天空威行,孰敢止者?度天关,涉天梁,后入天一。前翳神光,言之者死,视之者狂。臣愿大王勿复追也。蠡终不还矣。」越王乃收其妻子,封百里之地,有敢侵之者,上天所殃。于是越王乃使良工铸金象范蠡之形,置之坐侧,朝夕论政。
典故
鸱夷载酒


《艺文类聚》卷七十二〈食物部·酒〉~248~
《酒赋》曰: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酒醪不入口,藏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缠徽,自用如此。不如鸱夷,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藉酤,常为国器,托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典故
范子名移
 
相关人物
范蠡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75~
范蠡事越王句践,既苦身戮力,与句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例句

不知鸱夷子,更入五湖去。 司马扎 美刘太保

鸱夷近何去,空山临沧溟。 崔国辅 宿范浦

他年莫学鸱夷子,远泛扁舟用铸金。 方干 上张舍人

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方干 早发洞庭

便泛扁舟应未得,鸱夷弃相始垂名。 方干 题陶详校书阳羡隐居

功名若及鸱夷子,必拟将舟泛洞庭。 曹邺 题舒乡

无轻舴艋舟,始自鸱夷子。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

昔人思避世,惟恐不深幽。禽庆潜名岳,鸱夷漾钓舟。 李德裕 思归赤松村呈松阻子

不及鸱夷子,悠悠烟水间。 李德裕 洛中士君子多以平泉见呼愧获方外之名因以此诗为报奉寄刘宾客

何如鸱夷子,散发棹扁舟。 李白 古风之十八

我与鸱夷子,相去千馀岁。运阔英达稀,同风遥执袂。 李白 答高山大兼呈权顾二侯

刺促成纪人,好学鸱夷子。 李贺 昌谷诗

焉知汉高士,莫识越鸱夷。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吾观鸱夷子,才格出寻常。 杜甫 壮游

欲学鸱夷子,待勒燕山铭。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既为逍遥公,又作鸱夷子。 皮日休 奉献致政裴秘监

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 章碣 变体诗

扁舟一去鸱夷子,应笑分符计日程。 羊士谔 题松江馆

何须更学鸱夷子,头白江湖一短船。 赵嘏 赠曹处士幽居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五

范子名屡移,蘧公志常保。古人去已久,此理今难道。 陶翰 早过临淮

鸱夷去后何人到,爱者虽多见者稀。 韦庄 泛鄱阳湖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句践世家〉~75~
范蠡事越王句践,既苦身戮力,与句践深谋二十馀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閒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吴地记》
嘉兴县,本号长水县,在郡南一百四十三里。周敬王十年置,在谷口湖。秦始皇二十六年重移,改由拳县。黄龙三年,嘉禾野生,改禾兴县。吴赤乌五年,避吴王太子名,改嘉兴县。前有晋妓钱唐苏小小墓,东五里有天心池。东二里有会稽太守朱买臣坟。西五百步有晋兵部尚书徐恬宅,舍为灵光寺。县北三十里有?里地,是吴越战敌处。县南一百里有语儿亭,句践令范蠡取西施以献夫差,西施于路与范蠡潜通,三年始达于吴,逐生一子至此亭,其子一岁能言,因名语儿亭。《越绝书》曰:「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东二十五里有长谷亭,入华亭县。西北行七十里,有震泽。今升县望,管乡五十,户二万七千五十四。
典故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3277~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于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
典故
似鸱蹲


《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十三〈对雪十韵〉
对雪无佳句,端居正杜门。人闲见初落,风定不胜繁。可喜轻明质,都无剪刻痕。铺平失池沼,飘急响窗轩。惜不摇嘉树,冲宜走画辕。寒欺白酒嫩,暖爱紫貂温。远霭销如洗,愁云晚更屯。儿吟雏凤语,翁坐冻鸱蹲。病思惊残岁,朋欢赖酒樽。稍晴春意动,谁与探名园。
《漢語大詞典》:乘潮
(1).谓趁着潮水行船。 唐 刘方平 《采莲曲》:“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元史·张弘范传:“ 弘范 麾一军乘潮而战,不克, 李恒 等顺潮而退。”
(2).顺着潮水。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泉海巨鱼》:“ 泉海 有鱼,乘潮入港,潮退不得出。”
(3).引申为随大流。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它能够使一部分的有志于改革者迟疑一下子,从招潮者变为乘潮者。”
《漢語大詞典》:伍子涛(伍子濤)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漢語大詞典》:伍相
指 伍子胥 。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之三:“ 刘郎 浦口潮初长, 伍相 祠边月正明。” 程穆衡 笺:“《荆州记》:‘ 秭归 有 伍子胥 庙。’”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若不见 伍相 穷途 瀨 女逢,王孙 漂母 各英雄。”
分類:伍子胥
《漢語大詞典》:伍胥潮
语出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乃取 子胥 ( 伍子胥 )尸,盛以鴟夷之器,投之於 江 中…… 子胥 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后因以“伍胥潮”谓怒潮。 元 杨维桢 《钱塘怀古率堵无傲同赋》诗:“刧火自焚 杨璉 塔,箭锋犹抵 伍胥 潮。” 清 陈维嵩 《浣溪纱·雨中由枫桥至齐门》诗:“薺菜緑平 齐 女墓,梨花雪压 伍胥 潮。”亦省作“ 伍潮 ”。 清 陈维嵩 《琵琶仙·阊门夜泊用白石词韵》:“纵尚有鴟夷一舸,怕难禁 伍 潮堆雪。”参见“ 伍子涛 ”。
《漢語大詞典》:伍子涛(伍子濤)
相传 吴国 的 伍子胥 遭佞臣陷害,被 吴王 夫差 逼令自杀,并将其尸体装入革囊,抛入江心, 伍 尸气若奔马,流向大海。后遂以“伍子涛”指怒涛。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地接 三茅 岭,川迎 伍子 涛。”自注:“代称海涛是 伍子 愤气所作。”参见“ 伍胥潮 ”。参阅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漢語大詞典》:伍胥涛(伍胥濤)
即伍胥潮。 明 马銮 《曹娥》诗:“千戴鱼龙知志气,江声直接伍胥涛。”
《漢語大詞典》:白马素车(白馬素車)
(1).古代凶丧舆服。史记·秦始皇本纪:“ 楚 将 沛公 破 秦 军入 武关 ,遂至 霸上 ,使人约降 子婴 。 子婴 即係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璽符,降 軹道 旁。 沛公 遂入 咸阳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素车白马,丧人之服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徒知问鼎请隧,有惧 霸王 之师;白马素车,无復藩篱之援。”
(2).喻指 钱塘江 潮及传说中的潮神 伍子胥 。用 秦秋 时 伍员 死后为涛神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二九一。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词:“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五:“白马素车江海上,依然潮汐撼 西兴 。”
《國語辭典》:素车白马(素車白馬)  拼音:sù chē bái mǎ
古代遇凶事或丧事所用的车马。《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范式传》:「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國語辭典》:胥涛(胥濤)  拼音:xū tāo
相传伍子胥死后为涛神,故称潮水为「胥涛」。《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惟是浙江东接海门,胥涛澎湃。」
《漢語大詞典》:灵胥(靈胥)
(1).指 春秋 吴 伍子胥 。相传 伍子胥 死后为涛神,故称。 宋 文天祥 《送行中斋》诗之三:“ 鲁仲 偶不逢,随世本非愿, 灵胥 目未抉,端欲诣所见。”
(2).借指波浪,浪涛。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 灵胥 。” 刘逵 注:“ 灵胥 , 伍子胥 神也。” 宋 陆游 《感昔》诗之五:“云生 神禹 千年穴,雪卷 灵胥 八月涛。” 清 曹溶 《满江红·钱塘观潮》词:“谁盪激, 灵胥 一怒,惹冠衝髮。”
《漢語大詞典》:五湖心
谓隐退江湖之志。 唐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诗:“ 陶朱 虽相 越 ,本有五湖心。” 宋 苏轼 《书皇亲画扇》诗:“谁谓风流贵公子,笔端还有五湖心。”《青箱杂记》卷五引 宋 钱昆 《题淮阴侯庙》诗:“隆準早知同鸟喙,将军应起五湖心。”参见“ 五湖 ”。
分類:隐退江湖
《國語辭典》:五湖  拼音:wǔ hú
湖泊名:(1)太湖。《国语。越语下》:「战于五湖。」唐。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2)洞庭湖。《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江南。」(3)太湖及其附近的胥、蠡、洮、滆四湖。宋。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词:「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國語辭典》:腐鼠  拼音:fǔ shǔ
1.比喻轻贱的事物。《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耳。」
2.惠施为梁国相,庄子往见之。惠施听左右言,以为庄子此行欲取而代之,故惧。庄子往见之,以鹓雏自比,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今有一鸱得腐鼠,见鹓雏飞过,以为欲夺腐鼠,故吓鹓雏。借以讽刺惠施的恐惧。典出《庄子。秋水》。后比喻庸俗的人所珍爱的物品。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坛騢未休。」
分類:腐烂贱物
《漢語大詞典》:胶胶扰扰(膠膠擾擾)
纷乱不宁。庄子·天道:“ 尧 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 成玄英 疏:“胶胶扰扰,皆扰乱之貌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三:“问:当官事多胶胶扰扰,柰何?曰:他自胶扰,我何与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夫人在世途,胶胶扰扰,缘不知此生如梦耳。”《饮冰室诗话》二七引 严复 《辛丑三月和熊季廉作》:“胶胶扰扰何时已,新旧二党方相攻。”
《國語辭典》:鹏程万里(鵬程萬里)  拼音:péng chéng wàn lǐ
大鹏一飞数千里。典出《庄子。逍遥游》。后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明。杨珽《龙膏记》第九出:「莫叹儒冠久误身,鹏程万里终当奋。」今常用作临别赠语。也作「万里鹏程」、「万里鹏翼」。
分類:前程远大
《國語辭典》:金缕衣(金縷衣)  拼音:jīn lǚ yī
1.以金色丝线编织而成的衣服。南朝梁。刘孝威〈拟古应教〉诗:「书铺绿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镂衣。」
2.古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用的葬服。参见「金镂玉衣」条。
3.诗名。七言绝句。乐府诗集题为唐李锜所作。李锜曾任节度使,其妾杜秋娘以善唱此曲著名,概因如此,唐诗三百首中径题作者为杜秋娘。
4.乐曲名。唐。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镂衣。」
《國語辭典》:鸱夷(鴟夷)  拼音:chī yí
1.盛酒的革囊。《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文选。扬雄。酒赋》:「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八腹借酤。」
2.春秋时范蠡因自称鸱夷子皮,故后人称为「鸱夷」。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漢語大詞典》:范金(範金)
用模子浇铸金属品。范,通“ 范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然后脩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臺榭宫室牖户。” 孔颖达 疏:“范金者,谓为形范以铸金器。” 清 龚自珍 《纵难送曹生》:“天下范金、摶垸、削楮、揉革、造木几,必有伍。”
(1).以模子浇铸金属。 唐 白行简 《金在鎔》诗:“巨橐方鎔物,洪鑪欲范金。”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南仲 因请更定晷漏,帅大喜,命 南仲 召匠制之,遂范金为壶,刻木为箭。” 清 黄宗羲 《张南垣传》:“ 汉 唐 以来,梵天帝释圣主名臣之像皆以绘画,其后稍稍通之而为塑土、范金、摶换。”
(2).犹贴金,镀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番僧赐印:“ 嘉靖 中,赐 辽 徽 二废王真人印,事固不经,式亦奇大,然止范金为之耳。”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鴟夷子)
即 鸱夷子皮 。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八:“何如 鴟夷子 ,散髮棹扁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范公石湖:“岂 鴟夷子 成功於此,扁舟去之。”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范蠡 乃 越国 之上卿,因献 西施 於 吴王 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 吴国 。后见 越王 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 鴟夷子 。”参见“ 鴟夷子皮 ”。
分類:鸱夷子皮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漢語大詞典》:鸱夷子皮(鴟夷子皮)
春秋 越 范蠡 之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浮海出 齐 ,变姓名,自谓 鴟夷子皮 ,耕于海畔,苦身勠力,父子治产。” 司马贞 索隐:“ 范蠡 自谓也。盖以 吴王 杀 子胥 而盛以鴟夷,今 蠡 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韦昭 曰:‘鴟夷,革囊也。’或曰生牛皮也。”汉书·货殖传:“﹝ 范蠡 ﹞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 齐 为 鴟夷子皮 ,之 陶 为 朱公 。” 颜师古 注:“自号 鴟夷 者,言若盛酒之鴟夷,多所容受,而可卷怀,与时张弛也。鴟夷,皮之所为,故曰子皮。”
《漢語大詞典》:蹲鸱(蹲鴟)
(1).大芋。因状如蹲伏的鸱,故称。史记·货殖列传:“吾闻 汶山 之下,沃野,下有蹲鴟,至死不飢。” 张守节 正义:“蹲鴟,芋也。” 晋 左思 《蜀都赋》:“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让所植,蹲鴟所伏。” 刘逵 注:“蹲鴟,大芋也。”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是犹见 燕 晋 之枣栗、 岷 蜀 之蹲鴟,而欲以废五穀,岂不难哉!”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江村夏咏》词:“论生计,蹲鴟一顷,菰蒲百亩。”
(2).饮酒猜拳时对大拇指的代称。《全唐诗》卷八七九载《招手令》:“以蹲鴟间虎膺之下,以鉤戟差玉柱之旁。”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三年“ 王章 置酒会诸朝贵,酒酣,为手势令” 元 胡三省 注:“会饮而行酒令以佐欢, 唐 末之俗也。类説曰……‘以蹲鴟间虎膺之下’,蹲鴟,大指也。”
(3).书法侧笔(点)的笔势。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侧,蹲鴟而坠石。” 明 张绅 法书通释·八法:“﹝点法﹞或如蹲鴟,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