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足之鸟
  
三足老鸦
 
天上鸟
 
日中侣
   
虾蟆食月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3237~
孔子闻之曰:「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
《淮南子》卷七〈精神训〉~28~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是故圣人法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夫静漠者,神明之宅也;虚无者,道之所居也。是故或求之于外者,失之于内;有守之于内者,失之于外。譬犹本与末也,从本引之,千枝万叶莫不随也。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三月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体以成,五藏乃形,是故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外为表而内为里,开闭张歙,各有经纪。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日月失其行,薄蚀无光;风雨非其时,毁折生灾;五星失其行,州国受殃。汉·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

简释

阳乌:喻指太阳。唐贯休《古意九首》之二:“阳乌烁万物,草木怀春恩。”


例句

阳乌落尽酒不醒,扶上西园当月楼。 僧鸾 苦热行

月中有桂树,日中有伴侣。 刘商 乌夜啼

阳乌不自暖,雪压扶桑枝。 刘驾 苦寒行

鳌头一荡山虽没,乌足重安日不昏。 吴融 文德初闻车驾东游

阳乌犹曝翅,真恐湿蟠桃。 李群玉 洞庭风雨二首之二

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杜甫 八哀诗(并序)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何所归。 杜甫 前苦寒行二首

连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 杜荀鹤 与友人话别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柳宗元 跂乌词

六眸龟北凉应早,三足乌南日正长。 裴夷直 秋日

阳乌烁万物,草木怀春恩。 贯休 古意九首之二

松桂枝不动,阳乌飞半天。 贯休 苦热

尝闻古老言,疑是虾蟆精。径圆千里纳女腹,何处养女百丑形。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赤鸟司南方,尾秃尾觰沙。月蚀于汝头,汝口开呀呀,虾蟆掠汝两吻过,忍学省事不以汝觜啄虾蟆。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典故
儿战千弩
 
强弩万夫雄
 
水犀强弩战鱼虾
 
万弩落潮头


《苏轼诗集》卷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四:「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国语》卷二十〈越语上·句践灭吴〉~637~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句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句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典故

《全唐诗》卷四百七十八〈帘〉
劳将素手捲虾须,琼室流光更缀珠。玉漏报来过半夜,可怜潘岳立蜘蹰【真珠文织挂檐端,锦缘罗旌千万端。早把玉钩和月卷,神仙愁怕水晶寒】。
典故

《淮南子》卷十七〈说林训〉~556~
月照天下,蚀于詹诸;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乌力胜日,而服于鵻礼;能有修短也。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矣。短绠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非其任也。怒出于不怒,为出于不为。汉·高诱注:「詹诸,月中蛤蟆,食月,故曰『食于詹诸』。」

例句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杜甫 月三首

不妨圆魄里,人亦指虾蟆。 贾岛 寄令狐绹相公

《國語辭典》:鱼虾(魚蝦)  拼音:yú xiā
鱼和虾。泛指各种水产。如:「湖中的鱼虾是当地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
《國語辭典》:虾蟆(蝦蟆)  拼音:há ma
动物名。两生纲无尾目蛙属。体型类似蟾蜍而较小,色呈暗褐,背有黑点,善跳跃,鸣叫时作呷呷声,常居于沼泽边。也作「蛤蟆」。
《漢語大詞典》:虾菜
(1).用鱼虾做成的菜肴。 唐 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 洞庭 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 范蠡 船。” 明 汪道昆 《五湖游》:“东皇有主花如旧,鰕菜忘归今已久。”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黄自先 诗:﹞秫酒枣糕香野店,蟹螯鰕菜荐鱼磯。”
(2).方言。即海错。一种海味。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四:“僕又见 浙 人呼海错为鰕菜,每食不可闕。”
《國語辭典》:虾须(蝦鬚)  拼音:xiā xū
1.虾的触角。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沪:「波中植甚固,磔磔如虾须。」
2.帘子。唐。陆畅〈〉诗:「劳将素手捲虾须,琼室流光更缀珠。」南唐。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词:「昼雨新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骈字类编》:虾蟹(虾蟹)
北史齐文宣帝纪天保八年春三月大热人或暍死夏四月庚午诏禁取虾蟹蚬蛤之类唯许私家捕鱼性神异经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馀袒身捕虾蟹 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任图绘宝鉴刘志寿字伯龄密县人聪颖能诗以世业 南京钦天监五官灵台郎善写翎毛尤长虾蟹落笔潇洒活动可爱之蟹谱见狸鼠下 韩愈祭鳄鱼文见鲸鹏下 刘定 御沟鱼赋与虾蟹而争能共蝘蜓而炫誇成白居易东南行见虎貙下 苏轼孙莘老寄墨诗诗 自一笑故疾逄虾蟹
《漢語大詞典》:虾夷(蝦夷)
亦作“ 虾蛦 ”。 日本 古时北方未开化的民族。其人多毛及须髯、颡高、眼凹、鼻尖、肤色浅棕,居住在 本州 东北 奥羽 、 北陆 地方。一般认为 北海道 阿伊努 人即其后裔。新唐书·东夷传·日本:“明年,使者与 虾蛦 人偕朝, 虾蛦 亦居海岛中,其使者鬚长四尺许,珥箭於首,令人戴瓠立数十步,射无不中。” 清 薛福成 《檀香山土人日耗说》:“又如 日本 之 虾夷 , 美利驾 之 红夷 ,始未尝不致死力争,以决一旦之胜负。”《文明小史》第五一回:“原来他俩赌东道,一个説是 虾夷 ,一个説不是 虾夷 。列公可晓得这 虾夷 么?是在 日本 海中羣岛的土人,披着头髮,样子污糟极了。”
《漢語大詞典》:虾鱼(蝦魚)
亦作“蛤鱼”。 鱼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中鱼·虾鱼:“虾鱼出 灕水 ,肉白而丰,味似虾而鬆美。”
亦作“蛤鱼”。 蛙的别名。南史·文学传·卞彬:“ 彬 著《虾蟇赋》云:‘紆青拖紫,名为蛤鱼。’世谓比令僕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蛙
分類:鱼名
《漢語大詞典》:虾帘(鰕簾)
喻指制作精细的竹帘。 唐 李商隐 《梓州道兴观碑铭序》:“气转金枢,则云归鸳瓦;漏移铜史,则星入鰕帘。” 唐 温庭筠 《晚坐寄友人》诗:“应卷鰕帘看皓齿,镜中惆悵见梧桐。” 清 赵翼 《戏咏蛛网》:“鰕帘出鬼工,鮫綃絶人力。”参见“ 鰕鬚帘 ”。
分類:精细竹帘
《漢語大詞典》:虾须帘(鰕鬚簾)
用海中大虾的触须制作的帘子。为古玩珍宝。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一折:“兀那秀才,你不知道我那库里的好玩器,有粧花八宝瓶,赤色珊瑚树,东海鰕鬚帘, 荆 山无瑕玉,瞻天照星斗,没价夜明珠,光灿灿玻璃盏,明丢丢水晶盘。”
《漢語大詞典》:虾须帘(蝦鬚簾)
一种用虾须织成的护书画卷的小帘。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宝笈所藏手卷,尝啟匣见有小帘卷之者,细滑微黄,云是虾鬚帘,能辟蛀。”参阅 赵汝珍 《古玩指南续编·古玩琐碎·虾须帘》
《骈字类编》:虾䱉(虾䱉)
明 李攀龙 枯鱼过河泣 大鱼啖小鱼,小鱼啖虾䱉。虾䱉啖沮洳。
《漢語大詞典》:虾蚬(鰕蜆)
虾和蚌蚬。泛指小鱼鲜。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笭箵》:“但闻鰕蜆气,欲生苹藻衣。”五灯会元·洞山价禅师法嗣·京兆蚬子和尚:“冬夏唯披一衲,逐日沿江岸採掇鰕蜆,以充其腹。”
分類:小鱼鱼鲜
《漢語大詞典》:虫虾(蟲蝦)
犹虫鱼。指考据、训诂之学。 明 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诗:“惭註鱼豕笺虫虾,摩挲忽动挥洒兴。” 明 徐渭 《寿马先生七十》诗:“自笑传经老 徐孺 ,犹将诗説注虫虾。”参见“ 虫鱼 ”。
《國語辭典》:虫鱼(蟲魚)  拼音:chóng yú
1.虫与鱼。《金史。卷四○。乐志下》:「威震遐迩,化渐虫鱼。」
2.后世讥讽考据家的琐屑考订为虫鱼之学。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二首之一:「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國語辭典》:三足乌(三足烏)  拼音:sān zú wū
神话传说中的神鸟:(1)太阳中的神鸟。《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踆鸟。」汉。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汉。王充《论衡。说日》:「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后以指日。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2)为西王母取食的青鸟。《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唐。张守节。正义:「三足乌,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
《國語辭典》:日乌(日烏)  拼音:rì wū
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日乌」。
《國語辭典》:朱鸟(朱鳥)  拼音:zhū niǎo
1.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总称。因朱乃赤色,象火,而南方属火,七宿相联起来像鸟形。故称为「朱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也称为「朱雀」。
2.古以天文四宫布列军阵,前后左右分画四种图形为标识,前方的图形称为「朱鸟」。《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
3.传说中南方之神。《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鸟舒翼以峙衡,蛇蟉虬而绕榱。」《太平御览。卷八八一。神鬼》:「南方赤帝,神名赤熛怒,精为朱鸟。」也称为「朱雀」。
4.凤。《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前祝融使举麾兮,纚朱鸟以承旗。」唐。章怀太子。注:「朱鸟,凤也。」
5.燕。汉。扬雄《法言。问明》:「朱鸟翾翾,归其肆矣。」晋。李轨。注:「朱鸟,燕别名也。」
6.道教上称舌头为「朱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呼吸篇》:「朱鸟舌象,白石齿象。」
《漢語大詞典》:赤鸟(赤鳥)
(1).赤色的鸟。由赤色云气聚成,古代以为不祥之兆。详“ 赤鸟夹日 ”。
(2).赤色的鸟。古代传说中的瑞鸟。墨子·非攻下:“赤鸟衔珪,降 周 之 岐 社。”
(3).赤色的鸟。用为时令(表示夏天)、方位(表示前方、南方)的标识或象征。鹖冠子·天权:“取法於天,四时求象:春用苍龙,夏用赤鸟,秋用白虎,冬用玄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剑之在左,青龙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鉤之在前,赤鸟之象也;冠之在首,元武之象也。”
(4).萤的别称。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动物三》:“白鸟之为蚊,赤鸟之为萤也,皆以大名小者也。”
《漢語大詞典》:赤鸟夹日(赤鳥夾日)
左传·哀公六年:“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后因以“赤鸟夹日”为不祥之兆。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有鸣鹊来在閤屋上”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赤鸟夹日,殃在 荆楚 。”
分類:不祥之兆
《漢語大詞典》:金鸦(金鴉,金鵶)
亦作“ 金鵶 ”。
(1).金乌。指太阳。 唐 韩愈 《送惠师》诗:“金鵶即腾翥,六合俄清新。” 韩醇 注:“金鵶,日也。” 宋 杨万里 《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金鸦飞上天,吐出红龙麟。” 清 姚鼐 《新城道中书所见》诗:“大雾被野天为遮,海东遏不翔金鸦。”
(2).宝石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今世之所寳者,有猫儿眼、祖母緑、颠不剌、蜜腊、金鸦……等类,然皆镶嵌首饰之用。”
《國語辭典》:阳乌(陽烏)  拼音:yáng wū
1.太阳。《文选。左思。蜀都赋》:「羲和假道于峻岐,阳乌回翼乎高标。」也称为「旸乌」。
2.动物名。一种似鹳而小,身黑,颈长而白的鸟。
《國語辭典》:阳鸟(陽鳥)  拼音:yáng niǎo
古称鸿雁之类,会随季节变换而南北迁移的鸟。《书经。禹贡》:「彭蠡既猪,阳鸟攸居。」《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雁性随阳,因名之曰阳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