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姬姜舅甥国

参考典故
姬姜


《春秋左传·成公二年》
「晋侯使巩朔献齐捷于周,王弗见,使单襄公辞焉,曰:『蛮夷戎狄,不式王命,淫湎毁常,王命伐之则有献捷,王亲受而劳之,所以惩不敬,劝有功也。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告事而巳,不献其功,所以敬亲昵,禁淫慝也。今叔父克遂有功于齐,而不使命卿镇抚王室,所使来抚余一人,而巩伯实来未有职司于王室。又奸先王之礼,余虽欲于巩伯,其敢废旧典,以忝叔父夫齐甥舅之国也。而大师之后也。』」晋·杜预注:「齐世与周昏,故曰甥舅。」

例句

姬姜本来舅甥国,卜筮俱道凤皇飞。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

典故
外甥似舅
 
无忌胜如舅

相关人物
何无忌
 
刘牢之
 
刘裕(南朝宋武帝)


《晋书》卷八十五〈何无忌列传〉~224~
何无忌,东海郯人也。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州辟从事,转太学博士。镇北将军刘牢之,即其舅也,时镇京口,每有大事,常与参议之。会稽世子元显子彦章封东海王,以无忌为国中尉,加广武将军。及桓玄害彦章于市,无忌入市恸哭而出,时人义焉。随牢之南征桓玄。牢之将降于玄也,无忌屡谏,辞旨甚切,牢之不从。及玄篡位,无忌与玄吏部郎曹靖之有旧,请莅小县。靖之白玄,玄不许,无忌乃还京口。初,桓玄闻裕等及无忌之起兵也,甚惧。其党曰:「刘裕乌合之众,势必无成,愿不以为虑。」玄曰:「刘裕勇冠三军,当今无敌。刘毅家无儋石之储,摴蒱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之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其见惮如此。
典故
谢傅舅甥贤

相关人物
羊昙
 
谢安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例句

东武杨公姻娅重,西州谢傅舅甥贤。 武元衡 送李秀才赴滑州诣大夫舅

典故
庾舅

相关人物
司马衍(晋成帝)
 
庾亮


《晋书》卷七十三《庾亮传》
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也。父琛,在外戚传。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闺门之内不肃而成,时人或以为夏侯太初、陈长文之伦也。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羕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峻平,帝幸温峤舟,亮得进见,稽颡鲠噎,诏群臣与亮俱升御坐。亮明日又泥首谢罪,乞骸骨,欲阖门投窜山海。帝遣尚书、侍中手诏慰喻:「此社稷之难,非舅之责也。」
《晋书》卷七《成帝纪》
帝少而聪敏,有成人之量。南顿王宗之诛也,帝不之知,及苏峻平,问庾亮曰:「常曰白头公何在?」亮对以谋反伏诛。帝泣谓亮曰:「舅言人作贼,便杀之,人言舅作贼,复若何?」亮惧,变色。庾怿尝送酒于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与犬,犬毙,惧而表之。帝怒曰:「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复欲尔邪?」怿闻,饮药而死。然少为舅氏所制,不亲庶政。及长,颇留心万机,务在简约,常欲于后园作射堂,计用四十金,以劳费乃止。雄武之度,虽有愧于前王;恭俭之德,足追踪于往烈矣。

例句

庾舅已能窥帝室,王都还是预人家。 罗隐 建康

《國語辭典》:舅姑  拼音:jiù gū
称谓。妇称夫的父母。《礼记。内则》:「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唐。朱庆馀 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漢語大詞典》:舅氏
即舅父。诗·秦风·渭阳序:“我见舅氏,如母存焉。” 孔颖达 疏:“谓舅为氏者,以舅之与甥氏姓必异,故书传通谓为舅氏。”国语·晋语四:“所不与舅氏同心也,有如 河 水。”参见“ 舅父 ”。
分類:舅父
《國語辭典》:舅父  拼音:jiù fù
称谓。称母亲的兄弟。《史记。卷一○。孝文本纪》:「封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齐王舅父驷钧为清郭侯。」也称为「母舅」、「娘舅」、「舅舅」。
分類:舅父兄弟
《漢語大詞典》:甥舅
(1).外甥和舅舅,亦指女婿和岳父。泛指外戚。《诗·小雅·頍弁》:“岂伊异人,兄弟甥舅。” 朱熹 集传:“甥舅谓母姑姊妹妻族也。”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 唐 杜甫 《对雨》诗:“ 西戎 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 中宗 景龙 二年,以 金城公主 妻 赞普 ,故望其篤甥舅之礼。”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道:‘今日即不敢以记室相待,少不得行子壻之礼。’解元道:‘若要甥舅相行,恐又费丈人粧奩耳。’”
(2).指异姓诸侯。左传·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败王略,王命伐之。” 杨伯峻 注:“兄弟指同姓诸侯,甥舅指异姓诸侯,以异姓诸侯间多有婚姻关係,故称甥舅。”
(3).谓有通婚关系。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 巴 、 僰 、 賨 、 蜑 弔诡之族,或分於 楚 越 ,亦与诸 华 甥舅,宜稍优游之,为定等差,勿使自外。”
《國語辭典》:外舅  拼音:wài jiù
称谓。称妻子的父亲,即岳父。《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宋史。卷三○六。谢泌传》:「顷之,魏羽为使,即泌之外舅,以亲嫌,改度支副使。」
分類:岳父
《漢語大詞典》:外姑
岳母。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释名·释亲属:“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从外来,谓至己家为归,故反以此义称之。” 唐 李商隐 有《为外姑陇西郡君祭张氏女》文。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婿谓妇之父曰外舅,妇之母曰外姑。”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妻之父:“案 汪氏 尧峰 曰:‘男子谓妻父曰外舅,母曰外姑……彼以我母为姑,我亦从而姑之,惧其同於父党也,故别曰外姑。’”参见“ 外舅 ”。
《国语辞典》:舅甥  拼音:jiù shēng
舅舅与外甥。《左传。文公二年》:「凡君即位,好舅甥,脩婚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
分类:舅舅外甥
《漢語大詞典》:元舅
长舅。《诗·大雅·崧高》:“不显 申伯 ,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有 汉 元舅,曰车骑将军 竇宪 。”新唐书·郭子仪传:“ 宪宗 寝疾,宦竪或妄议废立者。 穆宗 问计於 釗 。答曰:‘殿下为太子,当旦夕视膳,何外虑乎?’时称得元舅体。”
《漢語大詞典》:诸舅(諸舅)
(1).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诸侯对异姓大夫,皆尊称为“舅”,多数就称为“诸舅”。《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2).母亲的弟兄们。 晋 潘岳 《杨仲武诔》:“噭噭同生,悽悽诸舅。”南史·袁湛传:“初, 陈郡 谢重 , 王胡之 外孙也,於诸舅敬礼多闕。”
《國語辭典》:伯舅  拼音:bó jiù
古时周天子对异姓诸侯的称呼。《左传。僖公九年》:「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國語辭典》:姑舅  拼音:gū jiù
1.一家的父亲与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姊弟的亲属关系。《红楼梦》第二○回:「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
2.称谓。称夫婿的父母。唐。于濆〈宫怨〉诗:「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
《漢語大詞典》:叔舅
周 天子称异姓小邦诸侯为叔舅。参见“ 叔父 ”。
《國語辭典》:叔父  拼音:shú fù
1.称谓。称父亲的弟弟。
2.古代天子称同姓诸侯为「叔父」。《仪礼。觐礼》:「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
《國語辭典》:鸦舅(鴉舅)  拼音:yā jiù
1.一种鸟。似鸦而小,色黑,嘴有刚毛,能追逐鸦,鸦见避之。
2.乌臼的别名。参见「乌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