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上皇人
 
人似上皇
 
傲羲皇
 
傲羲轩
 
北牖羲皇
 
北窗一枕
 
北窗寄傲
 
北窗凉
 
北窗眠
 
北窗睡美
 
北窗羲皇
 
北窗卧
 
北窗卧羲皇
 
北窗风
 
北窗高枕
 
北窗高卧
 
宇宙一北窗
 
慕羲皇
 
白日羲皇
 
直到羲皇世
 
笑羲皇
 
羲和人
 
羲皇上
  
羲皇人
 
羲皇以上人
 
羲皇侣
 
羲皇叟
 
羲皇情
 
老北窗
 
卧北窗
 
卧羲皇
 
身致羲皇上
 
闭门寻羲皇
 
陶令塌
 
陶令羲皇
 
陶窗
 
靖节窗风
 
风期结陶叟
 
高枕晤羲皇
 
高卧偃羲皇

相关人物
陶潜
 
伏羲氏
 
羲和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一百十一〈陶潜·与子俨等书〉~2097~
告俨、俟、份、佚、佟。夫天地赋命,有生必有终,自古圣贤,谁能独免。子夏言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友之人,亲受音旨。发斯谈者,岂非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故邪。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荼毒。每以家毙,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已,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耳。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罔罔。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更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陋,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恨汝辈稚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泛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陶潜〉~2462~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简释

羲皇人:指生活清闲自适。唐李白《戏赠郑溧阳》:“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例句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之三

竹庭瓶水新,深称北窗人。 周贺 赠皎然上人(一本无皎字)

时入闾巷醉,好是羲皇人。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

谁向刘灵天幕内,更当陶令北窗风。 李商隐 假日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李白 戏赠郑溧阳

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李白 经乱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 李白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长啸无一言,陶然上皇逸。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

学道三千春,自言羲和人。 李白 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赠别

看君用幽意,白日到羲皇。 杜甫 重过何氏五首之四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柳宗元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岂同求羊径,共是羲皇人。 权德舆 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白居易 竹窗

宁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 钱起 衡门春夜

应令尉陀俗,还作上皇人。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翛然静者事,宛得上皇馀。 钱起 过王舍人宅

默语谁能识,琴樽寄北窗。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

何须问今古,便是上皇人。 陈寡言 山居

不羞莽卓黄金印,却笑羲皇白接䍦。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仗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人生只为此,亦足傲羲皇。 高适 广陵别郑处士

喜于无声地,暂傲羲皇俗。 鲍溶 秋晚铜山道中宿隐者

典故 
乱世求田
  
元龙床
 
元龙意气
 
元龙湖海
    
问田舍
  
大床
 
大床独卧
 
小床卧客
 
楼上元龙
 
楼高百尺
   
求舍问田
 
湖海元龙
   
湖海兴
 
玄德对卧
  
百尺高楼
 
百尺高眠
 
笑求田
 
卧元龙
 
卧床高
 
卧百尺楼
 
裘田计
 
陈登豪气
 
高枕元龙
 
高楼百尺
 
高卧元龙

相关人物
刘备
 
许汜
 
陈登


《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陈登〉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简释

上下床:慢待客人。清赵翼《题间游草后》之一:“共知殷浩宜高阁,偏伴陈登卧下床。”

楼上元龙:指尊贵之人。金元好问《寄希颜》之二:“山头杜甫长年瘦,楼上元龙先日豪。”


例句

昨日临川谢病还,求田问舍独相关。 戴叔伦 题招隐寺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典故
一梦成炊黍
 
一梦黄粱熟
 
一枕梦
 
一枕梦黄粱
 
一枕黄粱
 
一甑黄粱
 
半炊
  
梦里荣华
 
梦游清枕
 
梦邯郸
 
梦黄粱
 
客甑炊成
 
客舍黄粱
 
幻出邯郸
 
未熟黄粱
  
枕冷黄粱
 
梁熟余梦
 
梁边枕熟黄粱
 
炊黄粱
 
炊黍
 
炊黍枕
 
百年梦
 
百年炊
 
卢生眠
 
邯郸何处
  
邯郸幻境
 
邯郸景
  
邯郸枕上
  
邯郸虽好
 
饭熟黄粱
 
黄粱
 
黄粱一梦
 
黄粱梦
 
黄粱炊
 
黄粱熟
 
黄粱饭
 
黍一炊
 
黍梦
 
黍炊荣利


《太平广记》卷八十二〈异人二·吕翁〉
开元十九年,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设榻施席,担(明抄本担作解)囊而坐。俄有邑中少年卢生,衣短裘,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邸中,与翁接席。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袋弊亵,乃叹曰:「大丈夫生世不谐,而因如是乎。」翁曰:「观子肤极腧,体胖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为。」翁曰:「此而不适,而何为适?」生曰:「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茂而家用肥,然后可以言其适。吾志于学而游于艺,自惟当年,朱紫可拾,今已过壮室,犹勤田亩。非困而何?」言讫,目昏思寐,是时主人蒸黄粱为馔,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此,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瓷而窍其两端,生俯首枕之,寐中,见其窍大而明朗可处,举身而入,遂至其家。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而产甚殷。由是衣裘服禦,日已华侈,明年,举进士,登甲科,解褐授校书郎,应制举,授渭南县尉,迁监察禦史起居舍人,为制诰。三年即真。出典同州,寻转陕州。生好土功,自陕西开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赖之,立碑颂德。迁汴洲岭南道采记使,入京为京兆尹。是时神武皇帝方事夷秋,吐蕃新诺罗、龙莽布攻陷爪沙,节度使王君夐新被叙投河隍战恐(明抄本新被叙投河隍战恐八字作与之战于河隍败绩),帝思将帅之任,遂除生禦史中丞河西陇右节度使,大破戎虏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防要害,北边赖之,以石征功焉,归朝策勋,恩礼极崇,转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物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当时宰相所忌,以飞语中之,贬端州刺史,三年征还,除户部尚书。未几,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萧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掌大政,十年,嘉谋密命,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同列者害之,遂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下狱,府吏引徒至其门,追之甚急,生惶骇不测。注其妻子曰:「吾家本山东,良田数顷,足以禦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复衣短裘,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刀欲自裁,其妻救之得免。共罪者皆死,生独有中人保护,得减死论,出授欢牧。数岁,帝知其冤,复起为中书令,封赵国公,恩旨殊渥,备极一时。生有五子。僔、倜,俭、位、倚。僔为考功员外,俭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季子倚最贤。年二十四,为右补阙。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馀人,凡两窜岭表,再登台铉,出入中外。回翔台阁,三十馀年间,崇盛赫奕,一时无比。末节颇奢荡,好逸乐,后庭声色皆第一。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后年渐老,屡乞骸骨,不许,及病,中人候望,接踵于路,名医上药毕至焉。将终,上疏曰:「臣本山东书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到官序。过蒙荣奖,特受鸿私,出拥旄钺,入升鼎辅,周旋中外,绵历岁年,有忝恩造,无裨圣化。负乘致寇,履薄战竟,日极一日,不知老之将至。今年逾八十,位历三公,钟漏并歇,筋骸俱弊,弥留沉困,殆将溘尽。顾无诚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诏曰:「卿以俊德,作馀元辅,出雄藩坦,入赞缉熙,升平二纪,实卿是赖。比因疾累,日谓痊除,岂遽沉顿,良深悯默,今遣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针灸,为馀自爱,燕冀无妄,期丁有喜。」其夕卒。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傍,主人蒸黄粱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翁笑谓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生然之(明抄本然之作默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数,得丧之理,生死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再拜而去。
典故
一日三眠
  
三眠柳
 
三眠杨柳
 
三眠细柳
 
三起三眠
 
上林眠柳
 
人柳三眠
 
半眠官柳
 
堤柳几眠
 
弱柳三眠
 
柳未三眠
 
柳眠
 
杨柳三眠
 
汉家旧苑眠
 
汉柳三眠
 
汉苑
 
眠三
 
眠柳
 
苑中柳未眠


《本草纲目》卷三十五〈木部二·木之二乔木类五十二种·柽柳〉~2035~
《三辅故事》云:「汉武帝苑中有柳,状如人,号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
典故
一腹便便
  
便便笥
 
便便腹
  
便腹笥茎
 
嘲便腹
 
嘲孝先
 
嘲昼眠
 
嘲腹便
 
孝先便腹
 
孝先经笥
 
孝先酣枕
 
孝先风味
 
懒不看书
  
书满腹
 
睡任门生嘲
  
笑便腹
 
笑老韶
 
笑腹便
 
笥有经
   
腹便蒙嘲
 
腹如边孝
 
腹为筐笥
 
腹为箧笥
  
腹笥五经
  
边睡
   
边韶昼眠
 
边韶白日眠
  
饱五经

相关人物
边韶


《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列传上·边韶〉~2623~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诏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韶之才捷皆此类也。
《新校本史记三家注》卷六十二《管晏列传》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简释

五经笥:喻指文人学识丰富。唐钱起《送集贤崔八叔承恩括图书》:“还劳五经笥,更访百家书。”


例句

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尔腹为箧笥,应对如转丸。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书此更何问,边韶唯昼眠。 卢纶 秋幕中夜(一作幕中秋月)独坐迟明因陪陈翃郎中晨谒上公因(一作聊)书即事兼呈同院诸公

还劳五经笥,更访百家书。 钱起 送集贤崔八叔承恩括图书

典故
偷珠
 
宝夺骊龙
 
抱珠睡
  
探颔
  
珠归龙窟
 
睡中龙
 
睡骊目
 
窃龙颔
 
老龙吐珠
 
苍龙颔底珠
 
藏珠
 
遭龙伯睡
  
采珠勿惊龙
  
颔下骊珠
 
颔珠
   
骊颔珠
  
骊龙吐珠
  
骊龙睡
 
骊龙颔
 
骊龙颔珠
 
龙休睡
 
龙眠失珠
 
龙醒遗珠
  
龙颔摘明珠
 
龙颔摘珠


《庄子集释》卷十上〈杂篇·列禦寇〉~06~
人有见宋王者,锡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庄子曰:「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宋王之猛,非直骊龙也;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为齑粉夫!」

简释

骊龙:喻宝物。唐刘禹锡《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骊龙睡:喻睡觉,或喻因侥幸获得机遇。唐刘禹锡《泰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例句

涉海得骊珠,栖梧惭凤质。 丘丹 奉酬韦使君送归山之作

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一朝龙醒寤,本但喜复得珠,不求珠所目。酬客双龙女,授客六龙辔一朝龙醒寤,本问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备。 元稹 出门行

骊龙睡后珠元在,仙鹤行时步又轻。 刘禹锡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 刘禹锡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

铜梁剑阁几区区,十上探珠不见珠。 唐求 伤张玖秀才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 姚合 庄居野行

谁比趋庭恋,骊珠耀彩衣。 姚鹄 送李潜归绵州觐省

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 孟郊 赠郑夫子鲂

日落烟水黯,骊珠色岂昏。 春台仙 游春台诗

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 曹邺 杏园即席上同年

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寻凤要栖。 李商隐 玉山

骊龙颔下亦生珠,便与人间众宝殊。 李涉 赠友人孩子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李白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李白 送蔡山人

凤形怜彩笔,龙颔借骊珠。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杜甫 渼陂行

圆疑窃龙颔,色已夺鸡冠。 权德舆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

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温庭筠 莲浦谣

山中荆璞谁知玉,海底骊龙不见珠。 牟融 寄周韶州

蝉老悲鸣抛蜕后,龙眠惊觉失珠时。 白居易 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

烦君赞咏心知愧,鱼目骊珠同一封。 白居易 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

抉得骊龙珠,光彩曜掌握。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一首

珠生骊龙颔,或生灵蛇口。 皎然 答裴集阳伯明二贤各垂赠二十韵今以一章用酬两作

谁能变羊质,竞不获骊珠。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

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瀛。 卢肇 和司王起

桂堂纵道探龙颔,兰省何曾驻鹤心。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

苍龙颔底珠皆没,白帝心边镜乍磨。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之一

千珠竞没苍龙颔,一镜高悬白帝心。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之二

扑碎骊龙明月珠,敲出凤皇五色髓。 贯休 拟君子有所思二首之一

骊珠兮固难价其价,灵芝兮何以根其根。 贯休 经旷禅师院

佩入龙宫步迟迟,绣帘银殿何参差。知骊龙失殊知不知。 贯休 还举人歌行卷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

唯贪血食饱,但据骊珠睡。 陆龟蒙 投龙潭

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 韩愈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

典故
偷醅毕卓
 
卓眠瓮
 
吏部多醉
 
吏部瓮下眠
  
吏部开瓮
 
扶毕卓
 
抱卧
 
横瓮眠
 
瓮下仙
 
瓮下眠
 
瓮间倾卮
 
瓮间卧
  
瓮边吏部
 
瓮边捉
 
瓮间毕卓
 
瓮间眠
 
毕卓盗窃
 
毕卓眠
 
毕卓缚瓮边
 
毕卓卧瓮
 
毕卓醉狂
 
缚拼毕卓
 
缚著瓮鞭
 
卧瓮
 
卧瓮人
 
防吏部

相关人物
毕卓


《晋中兴书》卷七〈陈留阮录〉~429~
毕卓字茂世,新蔡人。少希放达,为胡母辅之所知。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取酒饮之。掌酒者不察,谓是盗执而缚之,郎往视,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燕于瓮侧,致醉而去。卓常谓人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简释

吏部眠:咏嗜酒或醉态。唐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例句

偷归瓮间卧,逢个楚狂来。 戴叔伦 答崔载华

毕卓醉狂潘氏少,倾来掷去恰相宜。 方干 袁明府以家酝寄余余以山梅答赠非唯四韵兼亦双关

本是墙东隐,今为瓮下仙。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吏部逢今日,还应瓮下眠。 李端 晚秋旅舍寄苗员外

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杜牧 雪中书怀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杜甫 游子

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 王绩 戏题卜铺壁

倚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 王绩 过酒家五首

卧瓮鄙毕卓,落帽嗤孟嘉。 白居易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并序)之和新楼北园偶集从孙公度周巡官韩秀才卢秀才范处士小饮郑侍御判官周刘二从事皆先归

篱下先生时得醉,瓮间吏部暂偷闲。 白居易 家园三绝

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韩偓 三月

典故
鲍焦披草眠

相关人物
鲍焦


《韩诗外传》卷一
鲍焦衣弊肤见,挈畚持蔬。
《风俗通义》卷三《愆礼》
鲍焦耕田而食,穿井而饮,非妻所织不衣,饿于山中,食枣,或问之:「此枣子所种耶?」遂呕吐,立枯而死。

例句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李贺 公无出门

典故
似锦言
 
制眠诮
 
吟贝锦
 
巧言成锦
 
萋斐暗成
 

《诗经·小雅·巷伯》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东汉·郑玄笺:「喻谗人集作已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
《毛诗正义》卷十二之三〈小雅·节南山之什·巷伯〉~428~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谮人者,谁适与谋?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汉·郑玄笺:「喻谗人集作已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

例句

贝锦无停织,朱丝有断弦。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忧来吟贝锦,谪去咏江蓠。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典故
京兆牛衣
 
仲卿泣
 
困卧牛衣
 
学牛衣
 
对泣痕
 
惯牛衣
 
拥牛衣
 
泣牛衣
 
泪沾牛衾
 
牛衣寒贱
   
王章含愁
 
王章疾
 
王章被
 
病卧牛衣
 
眠牛衣
 
卧牛衣
 
卧病牛衣
 
卧病王章
 
话牛衣

相关人物
王章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章〉~3238~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踰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仕宦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简释

卧牛衣:咏贫士生活凄凉。唐皮日休《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次韵》:“甘穷卧牛衣,受辱对狗窦。”

典故
三间屋
 
三间瓦屋
 
三间老屋
 
参佐廨中陆士龙
 
屋三间
 
有弟住东头
 
东头老屋
 
瓦屋三间
 
老屋高眠
 
茅三间
 
茅屋著机会
 
相关人物
陆机
 
陆云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43~
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衡长七尺馀,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例句

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 温庭筠 春暮宴罢寄宋寿先辈

典故
夜来风雨声
 
春眠惊啼莺
 
花落知多少
 
处处闻啼鸟
 
风雨落花知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欲知昨夜风,花落无多少】。
典故
人如月
 
春水如天
 
画船听雨眠
 
美人如月


《韦庄集·菩萨蛮五首》
〈菩萨蛮五首〉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典故
卿去我欲睡
 
君醉我且归
 
容我醉时眠
 
我眠君且去
 
我眠君且归
  
醉欲眠
 
醉眠陶令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典故 
共被眠
 
姜肱共被
   
留被

相关人物
姜肱(字伯淮)


《太平御览》卷七百七〈服用部九·被〉~3282~2~
《海内先贤传》曰:「姜肱字伯淮,事继母年少,肱兄弟感凯风之孝,同被而寝,不入室,以慰母心也。」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姜肱〉~749~
姜肱字伯淮,彭城广戚人也。家世名族。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姜肱〉~749~
「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唐·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肱性笃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不入房室,以慰母心。」

简释

姜被:咏兄弟友爱。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例句

将正陶令巾,又盖姜肱被。 吴融 祝风三十二韵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荆门留美化,姜被就离居。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

遥想称觞后,唯当共被眠。 卢纶 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

《國語辭典》:羲皇上人  拼音:xī huáng shàng rén
伏羲氏之前的人。指太古时代的人。太古时代的人恬淡无营,心无俗念,生活悠闲,故隐士常用以自喻。晋。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國語辭典》:上下床  拼音:shàng xià chuáng
三国魏许泛逢乱过下邳,拜见陈登,却不想忧国救世,只思求田问舍,而遭陈登鄙视。陈登高卧于大床,而使许泛卧于下床,且不与许泛说话。典出《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比喻高低悬殊。元。方回〈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冕诗卷〉诗:「人物真高绝,何徒上下床。」
《漢語大詞典》:元龙(元龍)
(1).道教语。犹元阳。道教对“得道”的别称。《西游记》第一回:“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2).指皇帝。《西游记》第十一回:“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
分類:道教帝王
《漢語大詞典》:元龙百尺楼(元龍百尺樓)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刘备 ﹞曰:‘君( 许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后借指抒发壮怀的登临处。 宋 陆游 《秋思》诗:“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 元龙 百尺楼。”亦省称“ 元龙楼 ”。 沈砺 《狂歌行》:“时而一凭高,直上 元龙 楼。”参见“ 元龙豪气 ”。
分類:抒发登临
《漢語大詞典》:元龙豪气(元龍豪氣)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 许汜 曾见之。 登 以 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久不与语。后 许汜 谓 刘备 曰:“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宋 黄机 《永遇乐·章史君席上》词:“ 史君 自有, 元龙 豪气,唤客且休辞醉。”参见“ 元龙高卧 ”。
《漢語大詞典》:元龙豪气(元龍豪氣)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 许汜 曾见之。 登 以 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久不与语。后 许汜 谓 刘备 曰:“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宋 黄机 《永遇乐·章史君席上》词:“ 史君 自有, 元龙 豪气,唤客且休辞醉。”参见“ 元龙高卧 ”。
《國語辭典》:元龙高卧(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东汉陈登,字元龙,有豪气。许汜见登,登久不相与言,自上大床卧,使汜卧下床。见《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后以元龙高卧比喻怠慢客人。
分類:刘备
《國語辭典》:元龙高卧(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东汉陈登,字元龙,有豪气。许汜见登,登久不相与言,自上大床卧,使汜卧下床。见《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后以元龙高卧比喻怠慢客人。
分類:刘备
《國語辭典》:问舍求田(問舍求田)  拼音:wèn shè qiú tián
只知购田置产而没有雄心壮志。《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问舍求田,原无大志。」也作「求田问舍」。
《漢語大詞典》:求田
见“ 求田问舍 ”。
《國語辭典》:求田问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购置田宅家产而没有远大的志向。《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如今这些贪人,拥著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也作「问舍求田」。
《國語辭典》:求田问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购置田宅家产而没有远大的志向。《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如今这些贪人,拥著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也作「问舍求田」。
《漢語大詞典》:湖海士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后以“湖海士”指具有豪侠气概的人。 清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下:“有客过门湖海士,隔篱呼酒咄嗟间。”
分類:豪侠气概
《國語辭典》:湖海气(湖海氣)  拼音:hú hǎi qì
豪气。金。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望之见之不可亲,元龙未除湖海气。」
分類:豪侠
《漢語大詞典》:百尺楼(百尺樓)
(1).泛指高楼。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汜 ( 许汜 )曰:‘昔遭乱过 下邳 ,见 元龙 ( 陈登 )。 元龙 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 备 ( 刘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恨无 扬子 一区宅,懒卧 元龙 百尺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身凭百尺楼,目断千山秀。” 吕志伊 《镇山楼远眺》诗:“登临行远几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楼。”
(2).词牌名。即《卜算子》。因 秦湛 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故名。参见“ 卜算子 ”。
《漢語大詞典》:卜算子
(1).词牌名。 唐 骆宾王 作诗喜用数字,人称“卜算子”,词家遂取以为名。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宋 教坊演为《卜算子慢》,双调八十九字,仄韵。参阅词律卷三、《词谱》卷五。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
《國語辭典》:吕公枕(呂公枕)  拼音:lǚ gōng zhěn
吕洞宾在邯郸道上授给卢生的枕头。见唐。沈既济《枕中记》。后用来比喻人生荣华如梦。元。萨都剌〈鹦鹉曲题杨妃绣枕〉:「繁华一梦人不知,万事邯郸吕公枕。」
《國語辭典》:黄粱梦(黃粱夢)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1.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便取出青瓷枕,让卢生枕著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当卢生从享尽荣华富贵的梦境中醒来,黄粱却尚未蒸熟。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比喻富贵荣华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也作「梦觉黄粱」、「梦熟黄粱」、「黄粱一梦」、「一枕黄粱」。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枕中梦(枕中夢)
唐 沈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宿 邯郸 旅舍,遇道人授以枕,入梦,历数十年富贵荣华,子孙满堂。及醒,依旧孑然一身。后因以“枕中梦”比喻富贵荣华皆虚幻之事,转眼成空。 宋 陆游 《阆中作》诗:“俱是 邯郸 枕中梦,坠鞭不用忆京华。”参见“ 黄粱梦 ”。
《國語辭典》:黄粱梦(黃粱夢)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1.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便取出青瓷枕,让卢生枕著睡觉,这时店主人正在蒸黄粱。当卢生从享尽荣华富贵的梦境中醒来,黄粱却尚未蒸熟。见《太平广记。卷八二。吕翁》。比喻富贵荣华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亦比喻欲望落空。《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也作「梦觉黄粱」、「梦熟黄粱」、「黄粱一梦」、「一枕黄粱」。
2.杂剧名。元马致远撰。取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故事敷演而成。演吕洞宾感黄粱梦境,叹人世虚幻的故事。
《國語辭典》:邯郸梦(邯鄲夢)  拼音:hán dān mèng
传奇名。明汤显祖依据唐人小说《枕中记》所编写。演唐代卢生在邯郸遇吕洞宾的事。为玉茗堂四梦之一。也称为《邯郸记》。
《漢語大詞典》:邯郸枕(邯鄲枕)
唐 沈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于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 ,翁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生就枕入梦,历尽人间富贵荣华。梦醒,店主蒸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枕”喻虚幻之事。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一杯归诵此,万事 邯郸 枕。” 金 元好问 《送杜招抚归西山》诗:“ 邯郸 枕上人初觉,《秋水篇》中物已齐。”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入梦》:“愁中欲借 邯郸 枕,悽惻神鷄不可听。”
《漢語大詞典》:邯郸道(邯鄲道)
比喻虚幻之路。 宋 王安石 《渔家傲》词:“贪梦好,茫然忘却 邯郸 道。”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则他那经营处,恨不的佔尽了利名场,全不想到头时,刚落得个 邯郸 道。” 元 张可久 《清江引·丹房早起》曲:“翠蓬一壶天地小,又是 邯郸 道。” 张恭 《狱中口占》:“似闻昨日 邯郸 道,最是 卢生 未得閒。”参见“ 邯郸梦 ”。
分類:虚幻
《國語辭典》:邯郸梦(邯鄲夢)  拼音:hán dān mèng
传奇名。明汤显祖依据唐人小说《枕中记》所编写。演唐代卢生在邯郸遇吕洞宾的事。为玉茗堂四梦之一。也称为《邯郸记》。
《國語辭典》:三眠  拼音:sān mián
蚕自出生至成蛹,蜕皮三次。蜕皮时,不食不动,呈睡眠状态,称为「三眠」。唐。李白〈寄东鲁二稚子〉诗:「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北蚕三眠,南蚕俱是四眠。眠起饲叶,各要及时。」
《國語辭典》:五经笥(五經笥)  拼音:wǔ jīng sì
笥,竹箱。五经笥比喻博通经籍的人。《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边韶传》:「腹便便,五经笥。」
《漢語大詞典》:便腹
肥满之腹。 宋 苏轼 《宝山昼睡》诗:“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宋 唐庚 《舍弟既到有作》诗:“匪躬老矣惟心在,便腹依然但髮稀。”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二:“天真贮便腹,浩气塞征襟。”
分類:肥满
《漢語大詞典》:扪腹(捫腹)
抚摸腹部。多形容饱食后怡然自得的样子。 唐 白居易 《饱食闲坐》诗:“捫腹起盥潄,下阶振衣裳。”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诗:“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捫腹。”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何曾识秔稻,捫腹尝果然。”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江暉 ﹞好以奇癖字作文。初若不易解,解之得平平耳。 王稚钦 有诗嘲之云:‘ 江生 突兀扬文风,千奇万怪难与穷……少年往往致讥评,生也不言但捫腹。’”
《國語辭典》:空腹便便  拼音:kōng fù pián pián
比喻腹内空虚,无真才实学。宋。廖行之〈青玉案。家山此去无多路〉词:「峥嵘岁月还秋暮,空腹便便无好句。」
《國語辭典》:经笥(經笥)  拼音:jīng sì
笥,书箱。经笥指装经书的箱子。比喻学识广博的人。《晋书。卷三五。陈骞等传。赞曰》:「钜鹿自然,亦云经笥。」南朝陈。徐陵〈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学则经笥,文为世珍。」也称为「经史笥」。
《國語辭典》:腹便便  拼音:fù pián pián
汉代边韶曾白天睡觉,弟子嘲笑他肚子大,懒得读书只想睡觉。边韶听了回答弟子,肚子大是装满五经,饱读书籍,睡觉是在想事情。典出《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边韶传》。
分類:肚子肥满
《國語辭典》:腹笥  拼音:fù sì
肚子所记的书籍,有如书箱的藏书。宋。陈造 次韵张丞诗二首之一:「夫君腹笥尽奇谋,每叩谈锋听不休。」
《漢語大詞典》:边氏腹(邊氏腹)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氏腹”称满肚子学问犹如装满典籍的书簏。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一:“正便 边氏 腹,不止謫仙襟。”
《漢語大詞典》:边笥(邊笥)
同“ 边氏腹 ”。 清 赵执信 《深秋偶作》诗:“卧看 边 笥章句枯,坐拥管城鬢毛秃。”
《漢語大詞典》:边老便便(邊老便便)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后以“边老便便”称腹大的人。 宋 苏轼 《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 沈郎 清瘦不胜衣, 边老 便便带十围。”参见“ 边氏腹 ”。
《漢語大詞典》:边氏腹(邊氏腹)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氏腹”称满肚子学问犹如装满典籍的书簏。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一:“正便 边氏 腹,不止謫仙襟。”
《漢語大詞典》:边韶腹(邊韶腹)
同“ 边氏腹 ”。 清 严沆 《送谨侯同馆谪广文还里作歌》:“但看卧坦 边韶 腹,有日槎廻 博望 源。”
《漢語大詞典》:探珠
见“ 探驪得珠 ”。
《國語辭典》:探骊得珠(探驪得珠)  拼音:tàn lí dé zhū
骊珠,相传为藏在骊龙颔下的宝珠。骊龙栖息深渊中,欲取得骊珠,必须潜入深渊,待骊龙入睡后,再俟机窃取。典出《庄子。列禦寇》。本指获得极为珍贵的宝物。后引申为写作文章能抓住重点,深得题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骊颔」。
《漢語大詞典》:探龙颔(探龍頷)
喻科举得第。亦以喻冒犯君威。 唐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诗:“桂堂纵道探龙頷,兰省何曾驻鹤心。” 章炳麟 《箴新党论》:“ 汉 官之视虏主,无以异於吾族帝王,乃欲昂首伸眉,上法先正,外饰直言之名,内有植党之志,真昔人所谓探龙頷、批逆鳞者。”参见“ 探驪得珠 ”。
《國語辭典》:探骊得珠(探驪得珠)  拼音:tàn lí dé zhū
骊珠,相传为藏在骊龙颔下的宝珠。骊龙栖息深渊中,欲取得骊珠,必须潜入深渊,待骊龙入睡后,再俟机窃取。典出《庄子。列禦寇》。本指获得极为珍贵的宝物。后引申为写作文章能抓住重点,深得题旨的精髓。也作「探珠骊颔」。
《國語辭典》:采珠(採珠)  拼音:cǎi zhū
到水里采取珍珠。《晋书。卷五七。陶璜传》:「合浦郡土地硗确,无有田农,百姓唯以采珠为业。」唐。元稹〈采珠行〉:「海波无底珠沉海,采珠之人判死采。」
分類:采珠
《漢語大詞典》:衔珠(銜珠)
(1).相传曾有鹤为猎人所射, 哙参 医其疮,愈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 参 执烛视之,见鹤雌雄至,各衔明珠以报 参 。又, 隋侯 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事见《淮南子·览冥训》 汉 高诱 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诗文中常用为报恩之典。 汉 焦赣 《易林·谦之泰》:“白鹤衔珠,夜寳反明。怀我德音,身受光劳。”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灵蛇衔珠以酬德,慈乌反哺以报亲。” 唐 张说 《和朱使欣》诗之一:“空传人赠剑,不见虎衔珠。”
(2).初学记卷二七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黄帝 之子名 青阳 ,是曰 少昊 ,一名 挚 ,有白云之瑞,号为 白帝 。有凤衔明珠致於庭, 少昊 乃拾珠怀之,使照服於天下。”后用恩赏之典。 唐 李峤 《沙吒忠义等官爵制》:“宜膺剖珪之锡,兼峻衔珠之宠。”
《漢語大詞典》:骊宫(驪宫)
指 华清宫 。因其建在 骊山 之上,故称。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兼山配极,照鸞闕於霞标;荐水涵元,湛 驪宫 於雾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驪宫 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國語辭典》:骊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欲取骊珠,须潜入深渊中,待骊龙睡时,才能窃得,为极珍贵的宝物。典出《庄子。列禦寇》。后比喻为珍贵的事物或事物的精华、文章的要旨。唐。元稹 赠严童子诗:「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骊珠不复贫。」也称为「颔下之珠」。
2.龙眼的别名。参见「龙眼」条。
《漢語大詞典》:骊龙(驪龍)
黑龙。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驪龙蟠焉,頷下有珠。”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 五代 谭用之 《赠索处士》诗:“玄豹夜寒和雾隐,驪龙春暖抱珠眠。” 郭沫若 《哀时古调》四:“ 河朔 淮西 一宵尽,满地鹅鸭可成兵。虎口,当心,驪龙有逆鳞。”
分類:骊龙
《漢語大詞典》:骊龙珠(驪龍珠)
即骊珠。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则知驪龙珠,不秘清泠泉。” 唐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诗:“抉得驪龙珠,光彩曜掌握。”参见“ 驪珠 ”。
《國語辭典》:骊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欲取骊珠,须潜入深渊中,待骊龙睡时,才能窃得,为极珍贵的宝物。典出《庄子。列禦寇》。后比喻为珍贵的事物或事物的精华、文章的要旨。唐。元稹 赠严童子诗:「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骊珠不复贫。」也称为「颔下之珠」。
2.龙眼的别名。参见「龙眼」条。
《漢語大詞典》:龙颔(龍頷)
骊龙的下巴。传说其下有珠。 唐 陆复礼 《珠还合浦赋》:“利用溥博,何必取之於龙頷;报德宏多,奚由得之於蛇口?”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凤形怜彩笔,龙頷借驪珠。” 唐 杜牧 《和裴杰秀才新樱桃》:“圆疑窃龙頷,色已夺鸡冠。”参见“ 龙珠 ”。
《國語辭典》:龙珠(龍珠)  拼音:lóng zhū
植物名。茄科龙珠属,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长五至八公分。花二至六朵簇生叶腋,下垂,花冠阔钟形,黄色。浆果球形,色红而有毒。茎叶可供药用。产台湾、华南、华西至韩国及日本。
《漢語大詞典》:吏部眠
晋书·毕卓传:“﹝ 卓 ﹞ 太兴 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 卓 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 毕吏部 也,遽释其缚。”后因谓饮酒废事为“吏部眠”。 唐 杜甫 《游子》诗:“厌就 成都 卜,休为 吏部 眠。”
《漢語大詞典》:瓮眠(甕眠)
晋 毕卓 嗜酒,常醉眠于瓮侧。事见晋书本传。后以“瓮眠”称醉眠。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麯酒三十韵》:“瓮眠思 毕卓 ,糟藉忆 刘伶 。”
《國語辭典》:贝锦(貝錦)  拼音:bèi jǐn
像贝壳一样的锦文。《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漢語大詞典》:牛衣泣
见“ 牛衣对泣 ”。
《國語辭典》:牛衣对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盖物。汉王章家贫,没有被子盖,生大病时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对妻涕泣诀别。典出《汉书。卷七六。王章传》。后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
《漢語大詞典》:牛衣泪(牛衣淚)
见“ 牛衣对泣 ”。
《國語辭典》:牛衣对泣(牛衣對泣)  拼音:niú yī duì qì
牛衣,牛只禦寒遮雨的覆盖物。汉王章家贫,没有被子盖,生大病时只能睡在牛衣之中,他自料必死,于是对妻涕泣诀别。典出《汉书。卷七六。王章传》。后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四出:「我曾把讥评句,聊申劝勉情,也只为牛衣对泣怜同病。」
《漢語大詞典》:陆家老屋(陸家老屋)
陆机 兄弟入 洛 后,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 士龙 住东头, 士衡 住西头。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下。 清 钱谦益 《移居》诗之六:“ 杜氏 草堂元两地, 陆 家老屋总三间。”
分類:陆机兄弟
《國語辭典》:我醉欲眠  拼音:wǒ zuì yù mián
晋代陶渊明不论贵贱来访,有酒则邀饮,渊明若先醉,则对客曰:「我醉欲眠,卿可去。」典出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后用以说明人的自然真率。
《漢語大詞典》:共被
同被而寝。亦谓亲如兄弟。《飞燕外传》:“ 昭仪 拜乃泣曰:‘姊寧忘共被,夜长苦寒不成寐,使 合德 雍姊背邪?’”晋书·祖逖传:“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 姜肱 没齿,无因共被之欢; 钟毓 生年,非復同车之乐。”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仇兆鳌 注:“共被同行,所谓如弟兄也。 汉 姜肱 兄弟同被而寝。 晋 祖逖 、 刘琨 情好绸繆,共被同寝。”
分類:如兄弟
《漢語大詞典》:姜肱被
即 姜 被。 金 元好问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白二君》诗之一:“半年 姜肱 被,所乐良不貲。” 明 高启 《期家兄宿东湖民家不至》诗:“谁信 姜肱 被,今宵还独眠。” 清 曹寅 《月夜书怀》诗:“暖忆 姜肱 被,羞弹 卜式 冠。”参见“ 姜被 ”。
《國語辭典》:姜被  拼音:jiāng bèi
汉人姜肱秉性纯孝友爱,与弟仲海、季江常同被而寝。见《后汉书。卷五三。姜肱传》。后用以比喻兄弟间相亲友爱。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
分類:兄弟
《國語辭典》:姜被  拼音:jiāng bèi
汉人姜肱秉性纯孝友爱,与弟仲海、季江常同被而寝。见《后汉书。卷五三。姜肱传》。后用以比喻兄弟间相亲友爱。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
分類: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