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2,分3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八字山头
雅量汪汪海洋宽
鲲海洋尘
洋洋乎
乱丝理
牧野洋洋
魏帝妇人饰
词典
洋洋
汪洋
洋溢
望洋
渔洋
重洋
洋州
西洋
典故
八字山头

相关人物
戴洋


《晋书》卷九十五〈艺术列传·戴洋〉~2474~
侃薨,征西将军庾亮代镇武昌,复引洋问气候。洋曰:「天有白气,丧必东行,不过数年必应。」寻有大鹿向西城门,洋曰:「野兽向城,主人将去。」城东家夜半望见城内有数炬火,从城上出,如大车状,白布幔覆,与火俱出城东北行,至江乃灭。洋闻而叹曰:「此与前白气同。」时亮欲西镇石城,或问洋:「此西足当欲东不?」洋曰:「不当也。」咸康三年,洋言于亮曰:「武昌土地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居终。山作八字,数不及九。昔吴用壬寅来上,创立宫城,至己酉,还下秣陵。陶公亦涉八年。土地盛衰有数,人心去就有期,不可移也。公宜更择吉处,武昌不可久住。」五年,亮令毛宝屯邾城。九月,洋言于亮曰:「毛豫州今年受死问。昨朝大雾晏风,当有怨贼报仇,攻围诸侯,诚宜远侦逻。」宝问当在何时,答曰:「五十日内。」其夕,又曰:「九月建戌,朱雀飞惊,征军还归,乘戴火光,天示有信,灾发东房,叶落归本,虑有后患。」明日,又曰:「昨夜火殃,非国福,今年架屋,致使君病,可因烧屋,移家南渡,无嫌也。」宝即遣儿妇还武昌。寻传贼当来攻城,洋曰:「十月丁亥夜半时得贼问,干为君,支为臣,丁为征西府,亥为邾城,功曹为贼神,加子时十月水王木相,王相气合,贼必来。寅数七,子数九,贼高可九千人,下可七千人。从魁为贵人加丁,下克上,有空亡之事,不敢进武昌也。」贼果陷邾城而去。亮问洋曰:「故当不失石城否?」洋曰:「贼从安陆向石城,逆太白,当伐身,无所虑。」亮曰:「天何以利胡而病我?」洋曰:「天符有吉凶,土地有盛衰,今年害气三合己亥,己为天下,亥为戎胡,季龙亦当受死。今乃不忧贼,但忧公病耳。」亮曰:「何方救我疾?」洋曰:「荆州受兵,江州受灾,公可去此二州。」亮曰:「如此,当有解不?」洋曰:「恨晚。犹差不也。」亮竟不能解二州,遂至大困。洋曰:「昔苏峻时,公于白石祠中祈褔,许赛其牛,至今未解,故为此鬼所考。」亮曰:「有之,君是神人也。」或问洋曰:「庾公可得几时?」洋曰:「见明年。」时亮已不识人,咸以为妄,果至正月一日而薨。
典故
汪汪万顷
 
汪汪陂量
 
陂澄千顷
 
雅量汪汪海洋宽

相关人物
黄宪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4~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黄宪〉~744~
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阆,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郭太〉~2227~
谢承书曰:「泰之所名,人品乃定,先言后验,众皆服之。故适陈留则友符伟明,游太学则师仇季智,之陈国则亲魏德公,入汝南则交黄叔度。初,太始至南州,过袁奉高,不宿而去;从叔度,累日不去。或以问太。太曰:『奉高之器,譬之氿滥,虽清而易挹。叔度之器,汪汪若千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不可量也。』已而果然,太以是名闻天下。」
典故
三度扬尘
 
三浅蓬莱
 
世变桑田
 
千度桑田
 
尘扬海
 
尘生沧海
 
尘生碧海
 
尘飞沧海
 
巨海枯
 
弱水三浅清
 
扶桑乍几尘
  
东海栽桑
 
东海桑田
 
东海水清浅
 
东海生黄埃
 
枯桑田
 
桑林没东海
 
桑栽东海
 
桑栽海
  
桑海变
  
桑田几兴废
 
桑田成海
 
桑田改
 
桑田清浅
  
桑田移碧海
 
桑田变
 
桑田变易
 
桑亩移
 
水为尘
 
河海不栽桑
 
河生尘
 
洪涛成桑
 
海化田
 
海尘
 
海已水干
 
海底生桑
 
海底翻无水
 
海底飞尘
 
海扬尘
 
海枯成田
  
海水三清浅
 
海水成尘
 
海水扬胡尘
 
海水栽桑
  
海涛浅
 
海为田
 
海无三尺水
 
海生尘
 
海生桑
 
海田枯
 
海变桑田
 
海变田
 
清水起黄尘
 
清浅三变
 
渤海桑田
  
沧波变陆
 
沧海化黄土
 
沧海尘
 
沧海成尘
 
沧海成田
 
沧海成陆
 
沧海扬尘
  
沧海飞尘
 
涨海枯
 
碧海尘
 
碧海扬尘
 
碧海红尘
 
莱洲频度浅
 
蓬岛尘狂
 
蓬海变
 
蓬海飞尘
 
蓬莱水浅
 
蓬莱浅
 
蓬莱清浅
 
观海变
 
变幻桑田
 
阅海桑
 
陵变耕海
 
飞尘赴海
 
飞黄埃
 
鲲海洋尘
 
鲸波浅

相关人物
麻姑


《神仙传》卷七〈麻姑〉~
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简释

桑田:喻世事变迁极快、极大。或谓时间久远。唐王绩《游仙四首》之一:“自悲生死促。无暇待桑田。”


例句

独往不可群,沧海成桑田。 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刘希夷 代悲白头翁

容华委西山,光阴不可还。桑林变东海,富贵今何在。 刘希夷 春女行

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 吴少微 过汉故城

任彼桑田变沧海,一丸丹药定千春。 吕岩 七言

金堂玉阙朝群仙,拍手东海成桑田。 孟云卿 行路难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张九龄 经江览旧迹至玄武湖

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戎昱 秋望兴庆宫

冠冕凄凉几迁改,眼看桑田变成海。 戎昱 赠别张附马

倏忽桑田变,谗言亦已空。 戴叔伦 湘中怀古

毫末成围海变田,单家依旧住溪边。 戴叔伦 过珥渎单老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李世民 春日望海

人间桑海朝朝变,莫遣佳期更后期。 李商隐 一片

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 李商隐 寄远

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 李峤 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

行看负薪客,坐使桑田变。 李深 游烂柯山四首

他日更来人世看,又应东海变桑田。 李程 赠毛仙翁

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 李端 与道者别

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 李端 赠康洽

桑田如可见,沧海几时空。 李端 雪夜寻太白道士

借问蓬莱水,谁逢清浅年。 李群玉 洞庭乾二首之一

伤心云梦泽,岁岁作桑田。 李群玉 洞庭干二首

已观蓬海变,谁厌柏梁灾。 李义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李贺 啁少年

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

人非冢已荒,海变田应燥。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 湛贲 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因书记事

浮云今可驾,沧海自成尘。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井田唯有草,海水变为桑。 王绩 过汉故城

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 白居易 读史五首

何时种桃核,几度看桑田。 皇甫冉 祭张公洞二首

红颜白发云泥改,何异桑田移碧海。 卢僎 十月梅花书赠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卢照邻 长安古意

松倾鹤死桑田变,华表归乡未有年。 若虚 乐仙观

当其侧陋时,河水清且潾。沧桑一以变,莽然翳荆榛。 萧颖士 过河滨和文学张志尹

碧海桑田何处在,笙歌一听一遥遥。 薛曜 送道士入天台

坐看楼阁成丘墟,莫话桑田变成海。 贯休 偶作五首

试就湖边披草径,莫疑东海变桑田。君讶今时尽陵陆,我看明岁更沦涟。 赵冬曦 灉湖作

桑田未闻改,日月曾几昏。 邵谒 览张骞传

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生桑。 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韩愈 双鸟诗

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东海成田谷为岸。 冯著 行路难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青鸟更不来,麻姑断书信,乃知东海水,清浅谁能问。 鲍溶 怀仙二首

典故
悠然逝
 
放鳞看圉圉
 
洋洋乎

相关人物
孟子


《孟子注疏》卷九上〈万章章句上〉~62~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典故
乱丝理

相关人物
方储
 
高洋


《事类赋》卷十《丝》
《谢承·后汉书》:「方储为郎中。章帝使文郎居左,武郎居右。储正住中,曰:『臣文武兼备,在所施用。』上嘉其才,以繁乱丝付储使理,储拔佩刀三断之,对曰:『反经任势,临事宜然。』」(据《事类赋》卷十《丝》:『方储断之而得宜」注引)
《北齐书》卷四《文宣纪》
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高祖是之。

例句

万岁持之护天子,得君乱丝与君理。 杜甫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典故
牧野檀车
 
牧野洋洋


《毛诗正义》卷十六之二〈大雅·文王之什·大明〉~544~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唐·孔颖达疏:「陈檀木之兵车煌煌然。」
典故
魏帝妇人饰

相关人物
元韶
 
高洋


《北史》卷十九《献文六王传·彭城王协传》附《元韶传》
齐天保元年,降爵为县公。韶性行温裕,以高氏婿,颇膺时宠。能自谦退,临人有惠政,好儒学,礼致才彦,爱林泉,修第宅华而不侈。文宣常剃韶鬓须,加以粉黛,衣妇人服以自随。曰:「以彭城为嫔御。」讥元氏微弱,比之妇女。

例句

齐侯好紫衣,魏帝妇人饰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李华 杂诗六首之二

《國語辭典》:洋洋  拼音:yáng yáng
1.水势盛大的样子。《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宋。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祇流东?」
2.广阔无际的样子。《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3.众多貌。《诗经。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4.美善的样子。《书经。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5.彷佛、想像。《礼记。中庸》:「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
6.舒缓的样子。《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7.充满貌。《礼记。中庸》:「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红楼梦》第二一回:「看至此段,意趣洋洋,逞著酒兴,不禁提笔。」
8.没有归宿、没有依靠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9.得意的样子。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 庄重敬慎的样子。《文选。傅毅。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
《國語辭典》:汪洋  拼音:wāng yáng
1.水势浩大。《楚辞。王褒。九怀。蓄英》:「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平妖传》第四○回:「李遂上前,叫军士一条麻绳索儿,绑缚个四马攒蹄。就打入胡永儿伪宫中来,只见一派汪洋大水,并无门路。众人都慌了。」
2.比喻气度宽宏。南朝梁。刘孝威〈重光〉诗:「风神潇落,容止汪洋。」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3.比喻文章气势盛大。《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韩愈》:「横骛别驱,汪洋大肆。」《宋史。卷三三九。列传。苏辙》:「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
4.形容非常恢宏深广。唐。沈佺期 则天门赦改年诗:「歌舞将金帛,汪洋被远黎。」唐。韩愈〈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其说汪洋奥美,关节开解。」
《國語辭典》:洋溢  拼音:yáng yì
1.水满溢貌。《文选。张衡。南都赋》:「布濩漫汗,漭沆洋溢。」
2.盛大而远播。《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群生沾濡,洋溢乎方外。」
《國語辭典》:望洋  拼音:wàng yáng
仰视。《庄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也作「望羊」、「望阳」。
《漢語大詞典》:望羊
(1).亦作“ 望洋 ”、“ 望佯 ”、“ 望阳 ”。仰视貌;远视貌。晏子春秋·谏上六:“ 杜扃 望羊待于朝。”庄子·秋水:“ 河伯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 若 而嘆。” 陆德明 释文作“盳洋”,引 崔譔 曰:“犹望羊,仰视貌。”《孔子家语·辩乐》:“近黮而黑,頎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 王肃 注:“望羊,远视也。”释名·释姿容:“望羊。羊,阳也。言阳气在上,望之然也。” 毕沅 疏证:“望羊,本皆作‘望佯’,非也。” 汉 班固 《白虎通·圣人》:“圣人皆有异表…… 武王 望羊,是谓摄扬,盱目陈兵,天下富昌。”按,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作“ 武王 望阳”。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郎中 长孺子 视望阳,目为‘呷醋汉’。”
(2).犹仿佯。参见“ 望游 ”。
分類:仰视远视
《漢語大詞典》:望洋而叹(望洋而歎)
亦作“ 望洋而叹 ”。 比喻看见他人伟大而慨叹自己渺小或处理一件事而慨叹力量不足。语本庄子·秋水:秋水涨时河两岸间不辨牛马。 河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此。乃顺流下至北海,更是一片汪洋。于是 河伯 “望洋向 若 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明 唐顺之 《与陈后冈参议书》:“俟他日有持《后冈先生集》示我者,我当望洋而嘆,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语是则可耳。”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下》:“予视 杨用脩 、 顾亭林 、 阎百诗 、 毛西河 、 朱竹垞 五先生之渊博,望洋而叹。”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解詁不明,数典弗暇,太古之籍,一隙难窥,如寳不明,望洋而叹,良足菲薄,盖有由来。”亦省作“ 望洋 ”。 元 吴莱 《次定海侯涛山》诗:“寄言 漆园叟 ,此去真望洋。” 明 赵明镳 《答周五溪书》:“纍纍千餘言,恐后学不得其旨,徒深望洋,奈何?”
见“ 望洋而嘆 ”。
《漢語大詞典》:渔洋(漁洋)
清 诗人 王士禛 别号“渔洋山人”。省称“渔洋”。 清 董元度 《夜雨读朱太史次筠李上舍蟠木联句见示诗慨然感赋得六十四句》:“ 渔洋 曾有言,成句吾能读。” 清 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一:“盖 渔洋 论诗,以格调撑架为主。”
分類:诗人
《國語辭典》:重洋  拼音:chóng yáng
远洋,千里阻隔的海洋。如:「我计划远渡重洋,赴欧洲留学。」
分類:海洋远洋
《骈字类编》:洋州
韩愈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于时应而和者凡十人及此年韦侯为中书舍人侍讲六经禁中和者通州元司马为宰相洋州许使君为京兆忠州白使君为中书舍人李使君为谏议大夫黔府严中丞为秘书监温司马为起居舍人皆集阙下
《國語辭典》:西洋  拼音:xī yáng
1.指中国大陆西南方的南洋群岛一带。《明史。卷三○四。宦官传一。郑和传》:「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2.对欧美各国的泛称。《红楼梦》第五二回:「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叫做『依弗哪』,找寻一点儿。」
《國語辭典》:东海扬尘(東海揚塵)  拼音:dōng hǎi yáng chén
东海变陆地,扬起尘土。比喻世事变化极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东海扬尘犹有日,白衣苍狗刹那间。」
分類:世事巨变
《漢語大詞典》:桑海
“桑田沧海”的略语。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明 李东阳 《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世运迭推代,昔闻桑海三。” 赵朴初 《柳营曲·参观全国劳动改造罪犯工作展览会》曲:“奋身桑海换,刮目性情移。”参见“ 桑田沧海 ”。
分類:桑田沧海
《漢語大詞典》:桑田沧海(桑田滄海)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列公,你道怎个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
《國語辭典》:桑田  拼音:sāng tián
1.栽植桑树的田地。《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肇庆去巡阅,他便说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
2.比喻世事变迁。明。杨珽《龙膏记》第三○出:「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婵娟,休恋著舞镜飞鸾。」
3.地名。春秋时虢国属地,约于今河南省阌乡县东北。
《漢語大詞典》:桑田沧海(桑田滄海)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列公,你道怎个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
《漢語大詞典》:桑田沧海(桑田滄海)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列公,你道怎个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
《漢語大詞典》:海桑陵谷
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清 朱彝尊 《玉带生歌》:“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清 南荃外史 《叹老》:“海桑陵谷幻乾坤,春梦模楜不见痕。”
《漢語大詞典》:海水桑田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唐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东皋隐者》:“海水桑田几变迁,桃花依旧郡城边。”参见“ 沧海桑田 ”。
《國語辭典》:沧海桑田(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太平广记。卷六○。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沧海桑田,谓世事多变。」
《國語辭典》:沧桑(滄桑)  拼音:cāng sāng
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参见「沧海桑田」条。清。王鹏运满江红。风帽尘衫〉词:「旌旆影,沧桑话。对苍烟落日,似闻悲吒。」
分類:朝代更迭
《國語辭典》:沧海桑田(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太平广记。卷六○。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沧海桑田,谓世事多变。」
《國語辭典》:沧海桑田(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太平广记。卷六○。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沧海桑田,谓世事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