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查 → 查槎”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62,分3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仙查(又作:八月查 ...)
贯月查
乘桴
共查梨
秃尾槎头
张骞泛槎
词典
乘槎
仙槎
浮槎
星槎
槎枒
槎牙
灵槎
枯槎
槎头
典故
上汉槎
  
乘槎客
 
仙查
  
仙石逐槎回
 
八月查
  
八月灵槎
 
到斗牛
 
问津牛浦
 
客星泛仙槎
  
客槎来去
 
斗边槎
  
查上
   
泛灵槎
 
津接斗牛
 
津接斗牛
  
海上槎
   
沧海使
 
牵牛渡
 
犯宿槎
  
犯斗牛
 
犯牛仙
 
秋槎
  
识天河
   

晋·张华《博物志》卷十
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去十馀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简释

乘槎客:喻指游仙之人。唐李山甫《赠徐三十》:“从今不羡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

星槎:喻出行所乘之船。唐刘禹锡《逢王十二学士人翰林因以诗赠》:“厩马翩翩禁处逢,星槎上汉杳难从。”


例句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上官婉儿 游长乐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天汉乘槎可问津,寂寥深景到无因。 刘商 上崔十五老丈

威凤本池思泛泳,仙查旧路望回旋。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馀未五十薨殁岂早荣早枯之义今年将六十犹粗强健因亲故劝酒率然成篇并见寄之作

厩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汉杳难从。 刘禹锡 逢王十二学士入翰林因以诗赠

眼穿回雁岭,魂断饮牛津。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

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吴融 商人

皋著通鸣鹤,津应接斗牛。 吴融 御沟十六韵

殷勤莫碍星槎路,从看天津弄杼回。 吴融 汴上观

欲作乘槎客,翻愁去隔年。 周繇 望海

四溟水合疑无地,八月槎通好上天。 唐彦谦 秋霁丰德寺与玄贞师咏月

烟横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唐彦谦 蒲津河亭

思得乘槎便,萧然河汉游。 孔德绍 王泽岭遭洪水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宋之问 鲁忠王挽词三首

扫雪自怜窗纸照,上天宁愧海槎流。 徐夤 长安即事三首之一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 徐彦伯 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便拟乘槎应去得,仙源直恐接星东。 方干 路入剡中作

垂情不用将闲气,恼乱司空犯斗牛。 曹唐 勖剑

从今不羡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 李山甫 赠徐三十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李峤 同赋山居七夕

蜀郡灵槎转,丰城宝剑新。 李峤

客星依钓隐,仙石逐槎回。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之钓台

将作乘槎去不还,便寻云海住三山。不知觉得支机石,却逐黄河到世间。 李涉 逢旧二首之二

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沉冥。 李白 古风之十三

欲浮阑下艇,一到斗牛星。 李群玉 湖阔(一作阁)

便欲寻河汉,因之犯斗牛。 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 杜甫 喜晴

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杜甫 有感五首之一

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张骞。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杜甫 秋兴八首

伏柱闻周史,乘槎有汉臣。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 杜甫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无劳问蜀客,此处即高天。 武三思 凝碧池侍宴应制得出水槎

柳不成丝草带烟,海槎东去鹤归天。 温庭筠 李羽处士故里

殷勤为报同袍友,我亦无心似海槎。 温庭筠 送陈嘏之侯官兼简李常侍

年来若有乘槎客,为吊波灵是楚臣。 王初 银河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 王维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石似支机罢,槎疑犯宿来。 卢照邻 七夕泛舟二首

鳌背楼台拂白榆,此中槎客亦踟蹰。 罗隐 寄窦泽处士二首之二

坛高已降三清鹤,海近应通八月槎。 罗隐 寄西华黄炼师

只应神物长为主,未必浮槎即有灵。 罗隐 衡阳泊木居士庙下作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罗隐 黄河

不因星使至,谁识是灵槎。 翁洮 枯木诗辞召命作

今朝扈跸平阳馆,不羡乘槎云汉边。 苏颋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无路乘槎窥汉渚,徒知访卜就君平。 邵升 奉和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凤策联华是国华,春来偶未上仙槎。 郑谷 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轻如控鲤初离岸,远似乘槎欲上天。 韦庄 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谁道我随张博望,悠悠空外泛仙槎。 韦庄 夏口行寄婺州诸弟

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生桑。 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

岂知卜肆严夫子,潜指星机认海槎。 韩偓 南安寓止

稳想海槎朝犯斗,健思胡马夜翻营。 韩偓 喜凉

丹霄能几级,何必待乘槎。 韩偓 漫作二首之一

棹寻闻犬洞,槎入饮牛津。 韩偓 无题

几逢疑虎将,应逐犯牛仙。 韩琮 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

五湖秋叶满行船,八月灵槎欲上天。 顾况 送李秀才入京

栖拙隐金华,狎道访仙查。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未能槎上汉,讵肯剑游燕。 骆宾王 海曲书情

典故
乘舟上月
 
挂星槎
 
断槎浮月
   
星津回槎
 
月中槎
 
月宫槎
 
泛星槎
 
泛月槎
 
泛月船
 
溟海浮槎
 

《月令粹编》卷一〈岁令总〉~68~
贯月查。注引《拾遗记》:「尧登位,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
典故 
乘桴浮于海
 
乘桴计
 
宣尼浮海
 
从我者谁
 
桴泛
 
泛浮槎
 
浮海叹
 
海可浮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公冶长》~42~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典故
共查梨


《庄子集释》卷五下〈外篇·天运〉~54~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六〈果部三·橘〉~448~
《庄子》曰:「三王五帝之礼义法度,譬犹楂、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适于口。」
典故
秃尾槎头
 
霜刀飞碎雪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观打鱼歌〉
绵州江水之东津【绵州江水水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渔人漾州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西风飒飒吹沙尘】。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徐州秃尾【案:即鱮。似鲂而大头。】不足忆【徐州秃尾不足惜】,汉阴槎头远遁逃。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
典故
张骞泛槎

相关人物
严君平
 
张骞


《太平御览》卷五十一〈地部十六·石上〉~379~2~
《荆楚岁时记》:「张骞寻河源,得一石,示东方朔,朔曰:『此石是天上织女支机石,何至于此。』」

例句

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 杜甫 有感五首

《國語辭典》:乘槎  拼音:chéng chá
乘坐竹木编成的筏。传说旧时天河与海相通,海边的人每年八月见木筏往来;有人遂带粮食乘筏,至天河,看到牛郎与织女。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一○。杂说下》。或以为汉张骞寻河源,而乘木筏到天河。见《太平御览。卷五一。地部。石》引《荆楚岁时记》。后比喻登天。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唐。李商隐 海客诗:「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
《漢語大詞典》:仙槎
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宋 张孝祥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词:“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明 方孝孺 《万里图》诗:“僊槎二月出 龙门 ,万里春风掉晴雪。”随园诗话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诗:“销魂何处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太平广记卷四○五引《洞天集》:“ 严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长五十餘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蠧。 李德裕 截细枝尺餘,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復来。 广明 以来失之,槎亦飞去。” 唐 李适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若见 君平 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明 刘基 《怨王孙》词:“红尘目迥,河汉应有仙槎待还家。”后亦借称行人所乘之舟。
《國語辭典》:浮槎  拼音:fú chá
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漢語大詞典》:星槎
(1).往来于天河的木筏。传说古时天河与海相通, 汉 代曾有人从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见牛郎织女。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唐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诗:“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粉精墨妙谁经营,恍疑 博望 星槎横。”
(2).泛指舟船。 明 李东阳 《与衍圣公夜话》诗:“漫以平安慰别离,星槎动是隔年期。” 明 唐顺之 《送高行人使琉球》诗:“天王玉册颁三殿, 汉 使星槎下百蛮。”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星槎今万里,捷报盼飞来。”
《国语辞典》:槎枒  拼音:chá yá
形容参差错杂。唐。元稹〈寺院新竹〉诗:「槎枒矛戟合,屹屹龙蛇动。」《三国演义》第八四回:「但见怪石嵯峨,槎枒似剑。」
《漢語大詞典》:槎牙
亦作“ 槎枒 ”。亦作“ 槎岈 ”。
(1).树木枝杈歧出貌。 唐 元稹 《寺院新竹》诗:“寳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宋 王安石 《虎图》诗:“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俯噣如哺雏。” 明 李东阳 《悼手植桧次匏庵先生韵》:“嗟哉古檜燬,仅见孤根存。槎岈插高空,突兀撑重门。”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二:“束缚少生意,卑枝自槎牙。”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白蒙蒙的晓雾笼罩着杨树的顶部,只见很模糊的稀疏而槎枒的枝痕,仿佛是用淡墨描的。”
(2).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云、山、碑、石等。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滉瀁雪海翻,槎牙玉山碎,蛟龙露鬐鬣,神鬼含变态。” 宋 苏轼 《江上看山》诗:“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宋 陆游 《断碑叹》诗:“断碑槎牙弃道边,文字班班犹可读。”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西壁一门,高四五尺,濶二三尺,皆石槎牙而成。”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岁晚晴云烘笠屐,西风黄叶露槎枒。”
(3).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人与动物。 唐 曹唐 《病马》诗:“堕月兔毛轻斛蔌,失云龙骨瘦槎牙。”一本作“ 牙槎 ”。红楼梦第五十回:“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以上形容瘦骨嶙峋。 宋 苏轼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诗:“空肠得酒芒角正,肝肺槎牙生竹石。” 金 段克己 《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府肺槎牙倩酒浇,顾我非狂亦非狷。”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务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以上多形容胸怀不平。
(4).形容错落不齐之状。用于形容语句不整饬。 宋 苏轼 《游三游洞有亭吏乞诗乃复以此诗授之》:“洪荒无传记,想像在 羲 媧 ……山翁劝留句,强为写槎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学·宋四家书》:“后见 冯定远 论 山谷 诗,以为 江 西粗俗槎枒之病,一入笔端,便九牛拔不出,必以 义山 、《西崑》诸体退之。”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赵昌父诗集》:“又诗中多言梅花及山林閒适之趣,故笔墨间亦时觉萧然尘外。惟根柢太浅,语多槎枒,时堕江湖、击壤两派。”
(5).指错杂不齐的山石树木等物。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然其路险絶,乱石当道,将至峡,必捨舆,躡草履,经营蹞步於槎牙兀臬中,方至峡口。” 宋 陆游 《舟过季家山小泊》诗:“健犊破荒耕犖确,幽禽除蠹啄槎牙。”
《漢語大詞典》:灵槎(靈槎)
亦作“ 灵查 ”。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 隋 崔仲方 《奉和周赵王咏石》:“会逐灵槎上,还归天汉边。” 宋 辛弃疾 《西江月·为范南伯寿》词:“灵槎準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箇。” 明 孙柚 《琴心记·誓志题桥》:“人间空指泛灵槎,道我卜穷星斗。”
(2).指船。 唐 杜甫 《喜晴》:“ 汉 阴有 鹿门 ,沧海有灵查。” 仇兆鳌 注:“引 鹿门 海槎,愧避世之已迟。” 明 张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踪浪跡,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 郁达夫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何须指日比 长安 ,春水灵槎会岂难?”
《漢語大詞典》:枯槎
(1).老树的枝杈。宣和画谱·山水三:“﹝ 宋迪 ﹞又多喜画松,而枯槎老枿,或高或偃,或孤或双,以至于千株万株,森森然殊可骇也。”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 南 ( 南宫认菴 )挺身……急向怒流踊身投,昏懵中,抱得枯槎,听其掀簸。”
(2).亦作“ 枯查 ”。指竹木筏或木船。 宋 苏轼 《和子由木山引水》之一:“ 蜀江 久不见 沧浪 ,江上枯槎远可将。” 明 杨慎 《清源楼观涨》诗之二:“枯槎何处下,怒浪几时平。” 清 方文 《泊紫沙洲》诗:“落日穷簷沽薄酒,寒宵危埂繫枯查。”
《漢語大詞典》:槎头(槎頭)
见“ 槎头鯿 ”。
《漢語大詞典》:槎头鳊(槎頭鯿)
即鳊鱼。缩头,弓背,色青,味鲜美,以产 汉水 者最著名。人常用槎拦截,禁止擅自捕杀,故亦称“ 槎头缩颈鯿 ”。 唐 孟浩然 《岘潭作》诗:“试垂竹竿钧,果得槎头鯿。” 唐 杜甫 《解闷》之六:“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编。”亦省称“ 槎头 ”。 唐 杜甫 《观打鱼歌》之二:“ 徐州 秃尾不足忆, 汉 阴槎头远遁逃。” 宋 梅尧臣 《和李廷老家会饮》:“ 汉 糟槎头美, 吴 羹成咄呵。” 清 陈维嵩 《金菊对芙蓉·惠山夜饮仍用蝶庵词韵》词:“且饼煎寒具,鱠切槎头,相逢满酌梨花冻。”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一
《漢語大詞典》:八月槎
传说中八月里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后借喻如期来往的船。 唐 杜甫 《秋兴》之二:“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唐 吴融 《商人》诗:“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五:“少年奇气称才华,登 岱 还浮八月槎。”
《漢語大詞典》:客槎
指升天所乘之槎。用 晋 张华 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 牛女 事。 唐 罗隐 《黄河》诗:“ 高祖 誓功衣带小,仙人占头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宋 苏轼 《鹊桥仙·七夕》词:“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宋 陆游 《予以壬戌慨然有赋》诗:“事似谈春梦,身如寄客槎。”参见“ 客星 ”。
分類:升天天河
《國語辭典》:客星  拼音:kè xīng
1.没有固定轨道、周期,突然出现的亮星。古代常指新星和彗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客星出天庭,有奇令。」《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纪》:「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
2.古代认为不属本座的外来亮星代表造访的客人。后借指来访的宾客。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尘筵躬洒,专候客星来。」
《漢語大詞典》:槎客
(1).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后至 蜀 ,问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
(2). 清 海宁 人 吴骞 字“槎客”。 吴 有书五万卷,筑 拜经楼 藏之。 傅增湘 《藏园群书题记·校〈北梦琐言〉跋》:“有北梦琐言一帙,缮録工雅,有 红药山房 、 拜经楼 、 海寧 杨 氏诸印,卷首有‘ 宋 本’、‘乙’二印,审是 槎客 所鈐。”按,传说 汉 使 张骞 曾乘槎穷 河 源,故 吴 以 槎客 为其字。
《漢語大詞典》:泛槎(汎槎)
亦作“泛槎”。亦作“泛查”。 据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载,相传天河通海,有居海渚者见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来,因登木筏直达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 。后因以“汎槎”指乘木筏登天。 唐 李峤 《同赋山居七夕》诗:“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唐 任希古 《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泛查分写汉,仪星别搆天。” 元 邓文原 《题谢氏通济桥》诗:“泛查客去银河近,题柱人归玉垒高。”参见“ 犯斗 ”。
《漢語大詞典》:犯斗
神话传说天河通海,有个住在海边的人,见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来,便带粮乘筏,泛游至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 。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又相传 汉 张骞 出使 大夏 ,寻 河 源,乘槎见所谓 牛郎 织女 。见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后以“犯斗”指登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每举笔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
《國語辭典》:海客  拼音:hǎi kè
1.航海的人。唐。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2.浪游四方的江湖客。《聊斋志异。卷三。道士》:「徐见其衣服垢敝,颇偃蹇,不甚为礼;韩亦海客遇之。」
《漢語大詞典》:海槎
同“ 海查 ”。 隋 虞茂 《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 唐 宋之问 《经梧州》诗:“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 唐 刘长卿 《赠元容州》诗:“何事沧波上,漂漂逐海槎。”
《漢語大詞典》:犯斗槎
(1).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 唐 宋之问 《鲁忠王挽词》之三:“气有衝天剑,星无犯斗槎。” 清 赵翼 《夜坐》诗:“浪説支机石,谁乘犯斗槎?”
(2).指远行所乘之舟。 宋 苏舜钦 《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诗:“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 宋 范成大 《道中》诗:“踪跡随风叶,程途犯斗槎。”参见“ 犯斗 ”。
《漢語大詞典》:犯斗
神话传说天河通海,有个住在海边的人,见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来,便带粮乘筏,泛游至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 。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又相传 汉 张骞 出使 大夏 ,寻 河 源,乘槎见所谓 牛郎 织女 。见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后以“犯斗”指登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每举笔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
《漢語大詞典》:蜀客
(1).指旅居在外的 蜀 人。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四:“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 蜀 客驻兰橈。” 唐 雍陶 《闻杜鹃》诗:“ 蜀 客春城闻 蜀 鸟,思归声引未归心。” 宋 苏轼 《莘老葺天庆观小园》诗:“ 蜀 客南游家最远, 吴 山寒尽雪先晞。”
(2).海棠的别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海棠为蜀客。”
(3).指 汉 司马相如 。 相如 为 蜀郡 人,故称。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 蜀客 才多染不供, 卓文 醉后开无力。”
《漢語大詞典》:灵查(靈查)
见“ 灵槎 ”。
《漢語大詞典》:灵槎(靈槎)
亦作“ 灵查 ”。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 隋 崔仲方 《奉和周赵王咏石》:“会逐灵槎上,还归天汉边。” 宋 辛弃疾 《西江月·为范南伯寿》词:“灵槎準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箇。” 明 孙柚 《琴心记·誓志题桥》:“人间空指泛灵槎,道我卜穷星斗。”
(2).指船。 唐 杜甫 《喜晴》:“ 汉 阴有 鹿门 ,沧海有灵查。” 仇兆鳌 注:“引 鹿门 海槎,愧避世之已迟。” 明 张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踪浪跡,当凄霰严霜,不得已而栖托灵槎。” 郁达夫 《奉答长嫂兼呈曼兄》诗之四:“何须指日比 长安 ,春水灵槎会岂难?”
《漢語大詞典》:饮牛津(飲牛津)
指天河。传说海边居民曾乘槎至天河,“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宋 刘筠 《戊申七夕五绝》之四:“淅淅风微素月新,鹊桥横絶饮牛津。” 清 纳兰性德 《画堂春》词:“浆向 蓝桥 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漢語大詞典》:星河槎
星槎。《剪灯馀话·秋夕访琵琶亭记》:“窥红问緑谢游冶,与余共泛星河槎。”参见“ 星槎 ”。
《漢語大詞典》:星槎
(1).往来于天河的木筏。传说古时天河与海相通, 汉 代曾有人从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见牛郎织女。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 唐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诗:“宾至星槎落,仙来月宇空。” 清 朱彝尊 《题汪检讨楫乘风破浪图》诗:“粉精墨妙谁经营,恍疑 博望 星槎横。”
(2).泛指舟船。 明 李东阳 《与衍圣公夜话》诗:“漫以平安慰别离,星槎动是隔年期。” 明 唐顺之 《送高行人使琉球》诗:“天王玉册颁三殿, 汉 使星槎下百蛮。”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星槎今万里,捷报盼飞来。”
《漢語大詞典》:贯月查(貫月查)
亦称“ 贯月槎 ”。 1.传说 尧 时西海中的发光的浮木。借指舟楫。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 尧 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查。” 元 陈樵 《玉雪亭》诗:“银汉倾翻贯月查,惊鸿无处认江沙。” 明 张煌言 《登湄州谒天妃宫》诗:“楼前縹緲凌波袜,槛外参差贯月槎。” 清 钱谦益 《后秋兴》诗之二:“戈船迅比追风骑,戎垒高於贯月槎。”
(2).喻船形酒器。 清 吴均 《梅查歌》:“中空不用巧匠凿,妙製天成贯月槎。”按,梅查,梅根做的酒器。
《國語辭典》:乘桴  拼音:chéng fú
乘坐竹、木编制的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