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贯休

相关人物:共 41 位
共 4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4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知进。文宗大和八年进士。子娶杨收女,赍具多饰金玉,坦命撤去。累拜左拾遗、史馆修撰,出为楚州刺史。令狐绚秉政,荐为职方郎中,进礼部侍郎,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数月,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74 字知进,排行十,郡望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
福建观察使裴乂之子。
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
累官中书舍人。
懿宗咸通元年(860)知礼部贡举。
次年,出为江西观察使。
又为谏议大夫、华州刺史。
僖宗乾符元年(874)初,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数月后卒。
新唐书》有传。
庐山记》卷四、《禅月》卷一二存诗1首、断句2,《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
坦字知进。第进士。累官礼部侍郎。授江西观察使华州刺史。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江南人。早年结识姚合、贾岛、无可。宣宗大中间,住长安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僧,尝作诗赠瓜沙僧悟真、吊诗人刘得仁。历事三朝,约于僖宗时去世,年逾六十。为诗尚苦吟,多作近体,与同时诗人来往唱和甚频。有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江南僧。早年及识姚合、贾岛、无可。宣宗大中间住长安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大中五年(851)作诗赠瓜沙僧悟真。又曾作诗吊刘得仁。与李频、李洞、许棠、曹松、齐己、张𧏖、罗邺、李昌符等皆有来往。历事三朝,约于僖宗时方去世,享年60岁以上。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为诗尚苦吟,多作近体。有集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6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断句1联。另《剡录》、《诗渊》等书中尚存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栖白,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江南僧,后居长安荐福寺,宣宗朝为内供奉,赐紫,历三朝。
诗名甚著,与诗人刘沧、许裳、张乔、曹松、李洞、贯休、齐己等均有酬唱。
有《栖白集》一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栖白,越中僧。补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
约为婺州金华人。
生于文宗时期前后。
幼于兰溪出家,与安国寺僧贯休为邻,常作诗酬答。
后历游杭、润诸州,曾在庐山、九华山居住。
又入长安,住慈恩寺。
与罗隐、郑谷等为诗友。
约卒于唐末梁初。
有集,已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约为金华(今属浙江)人。
约生于文宗时。
幼于兰溪出家,与安国寺僧贯休为邻,常作诗酬答。
后历游杭州、润州等地,在庐山、九华山居住。
又入长安,住慈恩寺。
与罗隐、郑谷等为诗友。
约卒于唐末梁初,裴说有诗哭之。
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
有诗集1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8首。
唐诗汇评
处默(约832-?
),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
初,与贯休同削染,邻院而居,时相唱和,诗名渐著。
曾游润州、钱塘,与罗隐友善,后居留庐七。
有《处默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八首,残句一。

作品评论

《宋僧传•处默传》
贯休)句处默同削染,邻院而居,每隔篱沦诗互吟,寻偶对。
僧有见之,皆惊异焉。
《十闻春秋•处默传》
吴越僧又有处默,能诗,多奇句。罗隐见其“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之联,诧曰:“此吾句也,乃为师所得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馀杭人,一说苏州吴县人。罗隐族弟。累举进士不第。昭宗光化中以韦庄奏,追赐进士及第,赠官补阙。工诗,尤长七律。懿宗咸通、僖宗乾符中,与罗隐、罗虬合称“三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1?—896?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或谓余杭人,不确。
出身于豪富盐铁小吏之家,屡举进士不中。
早年曾出塞,后入幕于池州、江西、东川等州郡,晚年归吴县闲居。
生平见《唐摭言》卷二与卷一〇、《唐才子传》卷八。
与隐、虬号称“三罗”,与方干、贯休等友善,诗风亦相类。
“邺才清而绵致”(《唐摭言》卷一〇),“尤长于七言诗”(《唐诗纪事》卷六八)。
今人何庆善有《罗邺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1。
唐诗汇评
罗邺,生卒年不详,馀杭(今属浙江)人。父则,为盐铁小吏,二子俱以文学干进。邺尤长七言诗,与宗人罗隐、罗虬齐名,时称“三罗”。曾赴职单于都护府,又曾赴许昌节度使辟命。咸通末,崔安潜为江西观察使,欲辟为僚佐,为幕吏所阻。后俯就督邮,郁郁而卒。与方干、栖白为友。有《罗邺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韦庄《乞追赐李贺、皇甫松等进七及第奏》
词人才子,时有遗贤,不沾一命于圣朝,没作千年之恨骨。据臣所知,则有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温庭筠、刘德仁、陆逵、傅锡、平曾、贾岛、刘稚圭、罗邺、方干,俱无显遇,皆有奇才,丽句清词,遍在词人之日;衔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伏望追赐进上及第。
唐摭言
(邺)家富于财,父则,为盐铁小吏,有子二人,俱以文学干进,邺尤长七言诗,时宗人隐亦以律韵著称,然隐十雄而粗疏,邺才清而已绵致。
唐才子传
邺尤长律诗。时宗人隐、虬,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三罗”。隐雄丽而坦率,邺清致而联绵,虬则区区而已……邺素有英资,笔端超绝,其气宇亦不在诸人下。初无箕裘之训,顿改门风,崛兴音韵,驰誉当时,非易事也。
围炉诗话
罗邺诗云:“获花芦叶满汀洲,一簇新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三句叙景已尽,第四句转云“玉簪恩重独生愁”,以“愁”字意总贯下文之“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也。罗邺此诗以“愁”字贯通篇,与崔珏《鸳鸯》同格。崔诗“情”字在次句,故易识;罗诗“愁”字在中间,实则上文三句皆愁也。崔诗板,罗诗生动。
《唐体馀编》
邺屡试不第,然其伤时感遇散见于诸诗者,率皆惓惓忠厚,注望期必之意为多,盖犹有风人之遗马。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师一(一一○七~一一七六),号水庵,俗姓马,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
十六落发,首参雪峰慧照禅师,又谒东禅月用庵果,晚依佛智于西禅,尽得其道。
出住慈云。
继迁数刹。
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始届临安府净慈寺。
淳熙三年卒于嘉禾光孝寺,年七十。
为南岳下十六世,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禅师法嗣。
有《水庵一禅师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六。
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今录诗三十五首。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师一。号水庵。师得法弟子也。师住持衲子务齐整。唯水庵。赋性冲澹。奉身至薄。昂然在稠人中。曾不屑虑。师亦不甚强之。师没。水庵道大弘。经历四郡。住持八院。所至兢兢业业以行道。建立为心。淳熙五年。退西湖净慈。有偈云。六年洒扫皇都寺。瓦砾翻成释梵宫。今日功成归去也。杖头八面起清风。士庶遮留。不止。终于秀之天宁。 东阳县志云。水庵马姓。十六出家。从法云善遵为师受具。过钱塘昭庆。遇异人相之。曰。此僧中龙也。笠雪鞋花。历参禅宿。乾道七年。自宝林住净慈。九年浴佛日。入内观堂。投老嘉禾报恩。为终焉计。未几示疾。作书别郡官。端坐而逝。茶毗得五色舍利。齿拳不坏。辞世偈曰。平生要用便用。死蛇偏解活弄。一拳打破虚空。佛祖难窥罅缝。有语录若干卷。大司成高文虎。序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越州山阴人,字子华。吴翥孙。昭宗龙纪进士。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后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昭宗反正,御南阙受贺,融最先至,草十数诏,语当意详,进户部侍郎。终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3 字子华,排行大,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力学,富文藻。曾隐居茅山西,又徙居长洲。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旋为韦昭度辟为掌书记,随军讨蜀。累迁侍御史。乾宁二年(895),因事贬官,流寓荆南,依节度使成汭。次年,召为左补阙,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擢为户部侍郎。是年冬,朱全忠兵犯京师,昭宗避难凤翔。融扈从不及,流寓阌乡。三年,召为翰林学士,迁翰林承旨学士,卒。生平见《唐摭言》卷五、《北梦琐言》卷四、《新唐书》本传、《宣和书谱》卷一〇、《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九。融工诗善文,亦留心翰墨,工行楷。其诗多为纪游题咏、送别酬和之作。辛文房称其诗“靡丽有馀而雅重不足”(《唐才子传》卷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五一吴融《唐英歌诗提要》称“融诗音节谐雅,犹有中唐之遗风”。《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吴融诗集》4卷、《制诰》1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录《唐英集》3卷。今存汲古阁本《唐英歌诗》3卷。《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断句2联。
唐诗汇评
吴融(?
-903),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力学富文词。
举进士,二十年不第,然才名甚著。
曾隐茅山,又徙居苏州长洲,时年将四十。
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
韦眧度讨蜀,表为掌书记,累迁侍御史。
景福中,入朝为补阙、员外郎。
乾宁二年,谪官江陵,与贯休酬唱。
次年召入翰林,以礼部郎中充学士,迁中书舍人、兵部侍郎。
天复元年,朱全忠犯阙,眧宗奔凤翔,融扈从不及,客阌乡。
后复召还翰林,迁承旨学士,卒于官。
有《吴融诗集》四卷,又《制诰》一卷,已佚。
今有《唐英歌诗》三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
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人。龙纪初及进士第。累迁侍御史。坐累去官。召为左补阙。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进户部侍郎。凤翔劫迁。融不克从。去客阌乡。俄召还翰林。迁承旨。

作品评论

昙域《禅月集后序》
有唐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吴融……先师(按指贯休)长谓吾门人曰:“吴公文藻赡远,学海渊深。
唐摭言
吴融,广明、中和之际,久负屈声;虽未擢科第,同人多贽谒之如先达。
唐摭言
子华才力浩大,八面受敌,八韵著称,游刃颇攻骚雅。
新唐书本传
融学自力,富词调。
唐才子传
(融)初力学,窝辞调,工捷……为诗靡丽有馀,而雅重不足。
诗薮
唐七言律……至吴融、韩偓,昏奁脂粉。
唐音癸签
吴子华诗亦大松浅,与郑都官同一衰体,未易置优劣。
《诗源辨体》
吴融七言律“太行和雪”一篇,气格在初、盛唐之间,“十二阑干”、“别墅萧条”、“长亭一望”三篇,声气亦胜,其他皆晚唐语也。
围炉诗话
吴融近体亦有情致。
《载酒园诗话又编》
作诗最不宜强所不能。如吴子华近体诗,虽品格不高,思路颇细,兼有情致。如“檐外暖丝兼絮堕,槛前轻浪带鸥来”、“半岩云粉千竿竹,满寺风雷百尺泉”、“围棋已访生云石,把钓先寻急雨滩”,皆佳句也。至作长歌,大多可笑。《赠广利》末曰;“乃知生适天,习是人,莫轻河边羖䍽。飞作天上麒麟,但日新,又日新。李太白,非通神。”何异优伶傅粉墨者语言。诗道至此,风稚沦胥矣。
《退馀丛话》
温飞卿、吴承旨、韦蜀相诸公七律,圆朗妍逸,风调有馀,以之献酬群心,可使一座倾倒。若欲厉气骨,以格韵相高,号令风云,摧坚陷阵,须更上一层楼也。
石洲诗话
吴融《李周弹筝歌》起句:“古人之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此起法,已开元人门径。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唐末七言律,韩致尧为第一……次即吴子华,亦推高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僧。
扬州人。
约生于懿宗时。
中年后居蜀,以诗僧贯休为师。
贯休卒后,于前蜀王衍乾德五年编次其遗作为《禅月》三十卷。
又与齐己相知,有诗什来往,但未及晤面。
工书,尤长篆书,颇传李阳冰笔意。
曾重集许慎《说文》,行于蜀。
能诗,有《龙华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唐末至五代前期诗僧。
扬州(今属江苏)人。
约生于懿宗时。
中年后居蜀,以诗僧贯休为师。
贯休卒后,于前蜀后主乾德五年(923)编集其遗作为《禅月》30卷。
又与齐己相知,有诗什来往,然未及晤面。
事迹见《禅月》、《白莲集》、《宋高僧传》卷三〇。
工书,尤长篆书,颇得李阳冰笔意,为时所称。
曾重集许慎《说文》行于蜀。
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龙华集》10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3首,诗风与贯休相近。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二
昙域。
贯休弟子。
精大小篆。
重集许慎说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晋阳人,字茂业,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先生。唐持子。师温庭筠,工七言诗。多通技艺,负才无所屈。僖宗乾符末,避乱汉南。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累表为节度副使,历晋、绛州刺史。光启末,重荣军乱,彦谦贬兴元参军事。节度使杨守亮表为判官,迁副使。官终阆、壁州刺史。有《鹿门先生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3? 字茂业,自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才高负气。应进士举,10余年不第(一说咸通末登进士第,疑误)。僖宗广明元年(880)后,避乱汉南,专事著述。中和时,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旋擢为河中节度副使。二年(882),任晋州刺史,寻转绛州。光启三年(887),重荣被杀,贬为兴元参军事。后兴元节度使杨守亮署其为判官,迁节度副使。历阆、壁二州刺史。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后,卒于汉中。生平事迹见郑贻《鹿门诗集叙》、《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唐俭传》、《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九。彦谦博学多才,少时诗学温庭筠、李商隐,颇纤丽。后尚杜甫,诗风乃变为淳雅。尤擅七言,文词壮丽。用事精密,对偶工切,颇得宋代西昆诗人杨亿、刘筠之称赏。《新唐书·艺文志四》录《唐彦谦诗集》3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录《鹿门诗》1卷。今存晨风阁丛书本《鹿门集》。然其中混入元人诗40余首。《全唐诗》存诗2卷又11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唐彦谦,生卒年不详,字茂业,自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少师温庭筠为诗。咸通中,应进士举,十馀年不第。或云咸通二年(861)登进士第。乾符末,避乱居汉南。中和中,王重荣镇河中,召为从事,历河中节度副使,晋、慈、绛三州刺史。光启末,重荣遇害,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兴元,署为判官,累官至副使,阆、壁二州刺史。有《唐彦谦诗集》(一名《鹿门先生集》)三卷。《全唐诗》编诗二卷。中羼入元人戴表元、许谦等诗数十首。

作品评论

郑贻《鹿门诗集序》
并山川英淑奇丽……古多豪士,事武功健马、垂光宇内,未有钩锦绣绝擅声词翰者。君出其中,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长句,骏奔踔厉,往往而剧,李白、杜甫死,非君而谁哉?
旧唐书本传
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于书画音乐博饮之技,无不出于辈流。尤善七言诗,少时师温庭筠,故文格相类。
后山诗话
唐人不学杜诗,唯唐彦谦与今黄亚夫庶、谢师厚景初学之。
《蔡宽夫诗话》
杨文公酷喜唐彦谦诗,至亲书以自随……今太白诸集犹兼行,独彦谦殆罕有知其姓名者,诗亦不多,格力极卑弱,仅与罗隐相先后,不知文公何以取之?当是时以偶俪为工耳。
《洪驹父诗话》
山谷言:唐彦谦诗最善用事。其《过长陵》诗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又《题浦津河亭》云:“烟横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皆佳句。
石林诗话
杨大年、刘子仪皆喜唐彦谦诗,以其用事精巧,对偶亲切。黄鲁直诗体虽不类,然亦不以杨、刘为过。
唐诗纪事
鹿门先生唐彦谦,为诗綦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盖其一体也,然警绝之句亦多有。
唐才子传
彦谦才高负气,毫发逆意,大怒叵禁。博学足艺,尤长于诗,亦其道古心雄,发言不苟,极能用事,如自己出。初师温庭筠,调度逼似,伤多纤丽之词,后变淳雅,尊崇工部。唐人效甫者,惟彦谦一人而已。
升庵诗话
唐彦谦绝句,用事隐僻,而讽谕悠远似李义山。
如《奏捷西蜀题沱江驿》云:“野客乘轺非所宜,况将儒服报戎机。
锦江不识临邛酒,幸免相如渴病归。
”即李义山“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之意也。
馀如《登兴元城观烽火》云:“汉川城上角三呼,护跸防边列万夫。
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颜无。
”《邓艾庙》云:“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此即唐人《题吴中范蠡庙》云“千年宗国无穷恨,只合江边祀子胥”之句也。
《汉殿》云:“鸟去云飞意不通,夜坛斜月转桐风。
君王寂虑无消息,却就真人觅钜公。
”首首有酝藉,堪吟咏,比之贯休、胡曾辈天壤矣。
唐音癸签
唐彦谦诗律学温、李,“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何减“春蚕”、“蜡烛”情藻耶?又“盆稻”篇亦咏物之俊者。
才调集补注
钝吟云:此君全法飞卿,时有玉溪之集,皆西昆所祖也。
一瓢诗话
唐茂业有诗极似玉溪,想亦如李洞之师贾岛,故臭味不殊。
《唐诗观澜集》
唐彦谦诗秾丽如温、李,而骨力不如义山,神不如飞唧,然亦雕章间出。
石洲诗话
唐彦谦师温八叉,而颇得义山风致,但稍弱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韦苏州。而气浮伤骨,辞缛害体。律绝抽秘骋研,清拟杜、岑,艳如温、李,虽未成后者,亦备一流。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唐末歙县兴唐寺僧。
与诗人贯休、杜荀鹤有诗文往来。
事迹见《禅月》卷四、《舆地纪胜》卷二〇、《新安志》卷八。
《舆地纪胜》存其诗2句,《全唐诗外编》据之收入。
全唐诗续补遗
清澜大德,歙县兴唐寺僧,性孤高。
与婺州僧贯休以诗文往还。
精舍往往有澜所为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号兰陵子,常州(今属江苏)人。
唐末处士,与贯休为友,贯休有《怀谬独一》诗。
诸葛觉(即淡然)卒,有诗哭之。
事迹据曹汛《淡然考》(刊《中华文史论丛》1987年第一辑)。
禅月》卷九引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共 4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